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出土文物2500多件
成龙绿城献爱心
《狂飙》秀名车
暴力
《通缉令》
学术之争何以暴力表达
撰写荣宝斋兴衰史
当今仍然有大侠
“穆桂英”85岁再“出征”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学术之争何以暴力表达
——阎崇年无锡签售遭掌掴调查

新华社记者 蒋 芳

因在《百家讲坛》上主讲清史而扬名的学者阎崇年,10月5日在无锡签售时突然遭人掌掴,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百家讲坛》红遍全国的同时,围绕这些主讲人产生的学术争论就从未间断过,从网络抨击到现实掌掴,这一事件的发生是偶然还是必然?学术之争何以暴力表达?记者近日对此事进行了调查。

明星学者遭袭

事件的曝光始于天涯上的一篇帖文。爆料者称,10月5日下午,《百家讲坛》学者阎崇年在无锡新华书店遭一男子掌掴,打人者已被当地公安机关处以15日治安拘留。

据当时在场的书店经理助理黄女士回忆,当天参加签售活动的约有100人,现场秩序井然,45分钟的读者提问交流环节进行得很顺利。但当阎崇年为第5名读者签名时,这名戴眼镜的男子突然扇了阎一巴掌。随后,又有一名20多岁瘦小的戴眼镜男子企图冲入签名区,嘴里还大骂“汉奸”“活该”等侮辱性语言。阎崇年在镇定之后,继续为读者签名近一个小时,直到最后一本签完才离开现场。

阎崇年当晚8时就坐上了返回北京的火车,此后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

据处理此案的无锡市崇安寺派出所所长钱国强介绍,阎崇年当天下午接受问讯笔录时,情绪十分激动,要求严惩该男子,并要求赔偿精神损失。但情绪稳定之后,他表现出了学者的宽容和大度,说要给年轻人一个机会,不再进一步追究责任。

记者随后赶赴无锡,在拘留所里见到了网名“大汉之风”的这名打人的黄姓男子。该男子年龄约30岁,安徽泾县人,自考大专学历,目前是上海一家服装公司的业务员,没有固定收入。对于掌掴阎崇年,他声称不后悔,并表示与阎崇年对于清史某些学术观点上的不同,是自己出手打人的主要原因。采访中,他痛斥阎崇年“缺乏良知”“没有人性”,“打他这一巴掌就是要让他为歪曲历史付出代价”。

争论缘何升级

阎崇年的一些观点曾遭到非议,如“文字狱有它的历史局限性,虽然制约了一定的思想灵性,但起码维持了社会稳定”“剃发易服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交流形式”“清兵入关掳掠,很难说悲,应该称喜”等。

作为在《百家讲坛》上一炮而红的学者,电视为他赢来盛名,也招致不少争议和骂名。不过,在掌掴之前,这些情绪都还停留在网络中。

自从阎崇年在《百家讲坛》主讲“清十二帝疑案”后,他在百度上的贴吧就开始热闹起来,喜欢阎崇年的“年糕”和反对派都纷纷涌入,并在贴吧里为某个话题争执不休。在他主讲“明亡清兴六十年”后,双方已到水火不容、互相谩骂的地步。今年阎崇年主讲的“康熙大帝”在央视热播之后,更多的人在网上大骂阎崇年。今年3月20日晚,阎崇年贴吧宣布关闭。本以为就此平息事端的人没想到,网络上学术观点的互相争论,半年多之后变成了现实中的肢体冲突。

南京大学文化与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教授认为,无论如何,殴打一位74岁的老人总是不对,学术问题还是应当理性表达。这一事件也提醒部分历史学者,当借助大众媒体搭建的话语平台发表观点时,不能掺杂太多的主观意识去片面评价历史事件,更不能为了追求轰动效应,将一些未经慎重思考、值得商榷的观点一股脑地抛给观众。

偶然还是必然

《百家讲坛》主讲人现场签售活动中发生观众抵制行为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以讲《论语心得》名闻天下的于丹也曾碰到过“孔子很生气,庄子很着急”的尴尬;刘心武也遇上过专门叫板的红学专著《刘心武〈红学〉之疑》;纪连海的“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他有婚外情”的观点更被批为“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

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巩本栋认为,电视讲坛类节目是具有一定学术含量的文化节目,学术讲究的是严谨,而一些学者明星在讲坛上发表“奇谈怪论”,严格说不能称之为学术。但是,板子不能只打在学者身上,传媒追求的收视率才是背后更有力的推手。所以,电视节目一定要把好关,选择合适的话题,让学者多讲正确的、在学术界已基本形成共识的东西。否则,一味从商业化角度吸引大众注意力,会把讲坛变成“戏说”,那就违背了这类节目的初衷。

贺云翱教授认为,正当的学术批评能不断促进学术进步,批评者应当在认真全面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有理有据的批评,不能口不择言肆意辱骂,更不能进行人身攻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