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郑风 上一版3
传奇司令和他的传奇团长
挂职
广场路与绿城广场
光绪皇帝学英语
《王仲刚文集》
“最佳状态”何处觅?
七令·秋
进 山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进 山

(外一篇)

赵中森

是一位老作者的“报答”。

他,错划“右派”后,被流放伏牛山深处,改造的功课是植树。当几十里昔日的荒山那郁郁葱葱的树有着二十圈的年轮时,一天夜间,矿石收音机里突然响起广东音乐,他寻思,或许山下的天变了?第二日,就有干部来接他出山。

出山后,他话已讲不囫囵。看着人和物时如同盯着一棵棵树。人,黑而瘦弱,成了一张残破的黑色胶制唱片。他,拾起二十年前那杆笔,那笔成了唱针,将凝铸着的绵密心曲抖瑟中释放出来……这些年间,报刊不断有他的新作问世。我去信说,你又开始“植树”。

他的第一册散文集出版了,其中有我编辑过及推荐过的文章,我和《开封日报》的叶子君受邀去参加他的作品讨论会。(他还将这册集子托人捎给台湾的三毛)。

会后,他说,去看看我和山和那些树吧,俨然慈母惦着远山的祖父与娇女。

然而,使那有声色的山水烟云于瞬间褪尽颜色的,是我第一个在一条竹林小径上发现了那竹叶青。

它,正和平地匍匐于一茎竹的枝叶上,距叶子君的头发已近在咫尺!我惊呼了一声,叶子君和同伴恐慌着退了几步,那毒虫也无声地隐遁。

竹叶青是一种嫩绿色的毒蛇,只是在书中读过这三字。它游弋于翠绿的竹子枝叶间。缘于我一眼便辨识出了那绿色的细微差异,一伙人纷纷感叹我的眼力。他说,这大山腹地,一旦被蛇咬了,该会是怎样的后果呢?他心有余悸,发给大家一人一根竹竿,让这些城里人在实践中理解了“打草惊蛇”的成语。

下山后,他又提及我对于颜色的洞察与敏锐,说叶的绿与蛇的青是不易分辨的呀。那时,我已沿着他的话,醒悟到生活中的人多是地地道道的色盲。我说给他的话是:若是在城市中,我断然是分不出竹叶与毒虫的青绿的。他连忙制止了我,斟上一杯“杜康”,说不叙往事不叙往事。呷过酒了,我瞥见他眼眶里蓄着晶晶的泪水,趁转脸的动作,又将它们抹去。

常春藤

在阳台上,退休的妻隔帘说道:“常春藤的叶脏了。”我知平素爱整洁的妻的潜台词:能给它洗洗吗?儿子成家了,室内常常只有我们两口。我响应妻的主张,于是,她放下手中的活儿,我搁下案上的稿件,端来一盆清水,夫妻各执一条毛巾,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细心擦洗着……

盆里的水变浑了,上面漂浮着昆虫的蜕皮和枯叶。我换了一盆清水,俩人接着擦洗。搭有一米多高的竹架儿上的常春藤有多少叶子,夫妻俩谁也没有数,有时,隔着密密的枝叶对视少顷,没有表情,没有语言。劳动时是极少杂念的,如同在青纱帐中除草的老农。

沐浴后的常春藤,亮晶晶的。这是生命对生命的抚摩,也着实完成了彼此心灵的清洁。在这交流中,我和妻劳作后的手指似乎变成了青翠欲滴的常春藤,我们50岁的生命也被4岁的植物呵护着、端详着,我们都很幸福。

常春藤不开花结果,枝叶亦无攀附的须什么的,茎上有些毛茸茸的东西,可以作根,剪下来插入泥土便有望成活。不需要施肥,平素浇些清水淘米水即可,入冬不畏霜雪,不用往屋里搬动。常春藤四季常绿,照应着它的名字。

第一次知道常春藤的名字,是读谌容的《人到中年》,其中有一首美丽的诗,是倾诉爱情的。今天的年轻人用常春藤隐喻爱情,显然不够浪漫;但它象征平凡、朴实、长久,对于我们就显得十分珍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