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的四中之路
我省秋粮预计462亿斤
农博会郑州签约43亿
问题整改到位
确保群众满意
深刻查摆问题
注重整改实效
联系实际 促进工作 加快发展
图片说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的四中之路
——探索郑州四中跨越式发展之谜
个性化班级、个性化班旗成为校园文化中亮丽的风景线。

走进郑州四中,一个专属于四中的名词被教师、学生一次次提起,那就是“四中速度”。学校升学率连年攀升,本科率从原来的不足20%上升至70%左右,让我们看到了“四中速度”;学校中招录取分数线从原来的十几位跃居市属学校前列,2008年位居第三名,让我们看到了“四中速度”;学校连续三年社会满意率名列前茅,2008年捧回“2005-2007年度郑州市人民满意学校民主评议先进单位”,近几年来郑州四中获得了百余项殊荣,不仅让全社会看到了“四中速度”,更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超乎寻常的“四中速度”究竟从何而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郑州四中,探寻其在短短数年间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

这里有深厚的积淀

也有时代的脉搏

历史悠久的郑州四中源于1938年创建的“国立甘肃第二中学”,1939年改称“国立第十中学”,1958年定名为郑州市第四中学至今。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秉承1938年确立的“厚德、达材、敬业、乐群”校训,形成了“乐学、勤奋、多思、争优”的学风。改革开放以来,郑州四中更加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不断加大对外学习和教育教学交流力度,紧跟时代的脚步,在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中走出了辉煌的足迹。

许多老师都说,“四中速度”实际上得益于校长王中立不断跳跃的思维、不断发展的眼光。在大家眼中,王中立不仅是校长,还是教育管理的专家。从进入四中校园的第一天起,他就没停止过对学校教学管理的思考。几年来,他独立撰写了《走近上海中学教育》、《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自主人生》等著作,每年都有多篇论文见诸报端。在他的带领下,大家都充满激情地向专家型教师迈进,四中出版的各类教师教育教学论著不下十几种,四中教师每年都要有几十篇论文获奖或发表。

一位老教师不由地感叹:“在学校教书20多年了,目睹了四中的发展变化,四中就像一列动车组列车,每节都有动力。领导眼界高, 学校发展快,每个人时时刻刻都充满了责任感、紧迫感,有一种无形的压力推动大家势如破竹、勇往直前,不敢有丝毫懈怠。”

这里有奋进的教师

也有阳光的学生

谈起在郑州四中的工作氛围,所有老师都相视而笑,他们会心的笑容便是他们内心幸福的真实写照。“一所学校只要有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全校的整体工作就能上一个大台阶。”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李和平老师自豪地说,“我们校长从来不搞花架子,真心实意地关心老师的成长和发展,领导班子也都是真抓实干,别看中层领导工作繁忙,不少人还担任着班主任工作,以自己的工作热情感染全体教职员工。领导班子团结和谐,工作上、生活中处处与人为善,也引导我们教师间坦诚相待,没有心结、没有顾虑,在这里我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工作热情。”

回忆起教师自我提升和发展的过程,王中立校长提出的“两个疑问”令大家记忆犹新。一次是2004年,郑州四中获得市级示范性高中之时,王中立向老师们抛出问题:学校层次提高了,老师该怎么办?第二次是2005年,学校由市级示范性高中晋升为省级示范性高中,王中立再次引导教师反思:学校在不断发展,老师自身又该如何发展?

在这个学者型校长的引导下,教师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自我提升。他们要发展,要让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他们钻研教学、自我充电,似乎永远不知疲倦。以至于记者想在四中找一个忘我敬业的典型时竟遇到了困难,因为四中的教师人人都是典型,人人都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

在四中,有一个由青年教师自发组成的“青年教师教育教学俱乐部”。年轻教师在这个“家”里进行着思维和灵感的碰撞,他们不断寻找成长之路,主动邀请老教师听课指导,主动要求外出学习先进经验,以适应学校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如果说四中的老师是奋进的,充满工作热情的,那么四中学生给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便是健康,如同温暖的阳光。四中的一位学生说:“以前我感觉读书是一种负担,现在完全认为自己有义务好好读书,不然真的对不起父母、老师。”这些都要归功于四中文明的校园氛围和系统的教育环节。在这里,每个学生都会获得应有的关爱和重视;没有说教,只有谈心,老师和学生都是亲密的朋友,可以无话不谈。

当然,四中的老师更明白“严字当头,爱在其中”。从新生入校报到之时起,他们的言行都在严师关爱的目光之中,军训一周的吃苦教育,开学之初的纪律约束、理想教育、学法指导等,各个环节可谓丝丝入扣,将学生引领向积极健康的发展方向。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更是学生的加油站,励志教育、感恩教育,都为他们走向阳光人生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这里有优质的教育

也有贴心的关爱

“在四中,我们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方法。老师尤其鼓励我们创新。记得有一次郭老师教我们化学元素表,让我们自己设计一种方法来记忆,晚上我琢磨了很长时间,创造出了一种属于自己的方法。那一刻,我创新的火花被点燃了,创新的观念一直伴随着我成长,学校的发展和变化也让我感到由衷的自豪。”一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其实,纵观四中的教育教学,其本身又何尝不是一种创新呢?

“优秀的老师是导演”

什么是人才,学校应当培养怎样的人才?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郑州四中早已做出了回答:要为不同的学生找到不同的成才之路,让从四中走出的每一个学生都学到自己需要的,各尽其才。

认为自己是课堂教学改革最大受益者的黄龙老师讲述了在改革过程中自己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前,我一直在塑造一个表演型教师的形象,认为老师就是要在课堂上尽情发挥自己的才干。现在我才明白,真正的好老师应该是导演,课堂的主角是学生。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出色发挥,将传授知识变为培养能力,让学生由课本走向生活,在现实中感受、理解和总结知识,这是我现在所思考的问题。” 

“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是变教师的满堂灌为学生的自己思考、自己探究。”王中立介绍说,出任四中校长后,学校借鉴衡水中学“诱思探究”的教改思想、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以及北京四中的主动学习和上海复兴中学的研究型教学等教学模式,形成了具有四中特色的“探究式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个环节贯彻启发式教学,解决动力、兴趣问题;第二个环节是落实行为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探究和感悟,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一个环节是通过对问题的反馈矫正,达到课堂教学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育品德的目标。 高二的一个学生这样告诉记者:“学习中的问题是我自己想办法解决的,而不是老师讲给我的,我从中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更愿意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教学是一门艺术。郑州四中的“生生课代表”制度便是这艺术中的秘诀之一。在四中的每个班里,都会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组长并不是成绩最优秀的,但一定是最负责的。组里的每个同学都“承包”一门学科,担任小组里的学科课代表,对全组学生的该学科成绩负责。这项制度将团结、荣誉、责任凝聚在一起,让不少学生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前进的勇气和动力。

“先做人,后学习”

几乎在每个学校,“问题生”都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学校用怎样的方式去引导和转化他们。今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的小雪曾是一个叛逆、谁也管不得的小女孩,就连父母也没有办法。然而,当她迈进四中的大门,就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温暖和关怀。老师经常进宿舍嘘寒问暖,不断地赏识和激励她,以平等的地位和她谈心,不谈学习、家庭,只谈她感兴趣的东西。当老师们用接受和包容的态度走进她的内心时,她也开始试着接受老师。渐渐的,来自多方的情感攻势令她不由地融化在炽热的关爱中,彻底改变了自我。

“面对问题学生,要先找到问题所在,对症下药。许多学生不是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不是不考虑前途,而往往是带着些许的恐惧,不敢想自己的未来。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先教他学会做人,做一个正直、懂事、有责任心的人,这样,接下来的转变也会成为可能。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对他有耐心、恒心、信心,要给他爱的鼓励。”这是四中一位资深老师的经验之谈。

“抓尖不如推后。”以后进生进步,来激励中等生、优秀生发展,让每个学生都不甘人后,进而促进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的方法,已成为郑州四中的一大亮点,也为学校的快速发展注入了一股强劲的动力。

“给家长贴心的帮助”

“教育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孩子一辈子的事,因此必须让家长也懂得如何教育孩子,与孩子共同发展。”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在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帮助学生培养良好习惯方面,郑州四中的家长学校功不可没。

家长学校定期组织讲座、召开咨询会,讲述这一阶段孩子可能遇到的问题,提醒家长应从哪些方面引导和帮助孩子,以及如何为孩子制定下一步的计划,而家长心中的疑虑也能在专业老师那里寻求到贴心的帮助。“四中的家长会现场总是掌声雷动,因为老师真的都说到我们心坎里去了,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难题也都迎刃而解。”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和老师随时保持联系已经成为他的习惯,一个电话,一条短信,孩子成长中的一点一滴都在学校和家长的掌握之中,家校联合,给了孩子最完整的爱和保护。

谈到四中的未来,四中的教师个个犹如枕戈待旦的斗士,记者在他们眼里看到了激情,看到了信心,看到了踌躇满志。他们充满自豪地说:郑州四中,已经成为了许多优秀学生非常向往的学校,未来的四中一定是一所“精而优”的学校。对于这一点,王中立校长更是信心十足,因为,四中教师个个责任在肩、敬业奉献,四中学生个个有理想、有拼搏、有出路。四中的历史是辉煌的,四中的未来也同样是光明的。正如老师们形容“四中速度”时所言,四中发展的脚步就像中国经济腾飞的速度。话语之间,透露出一种自信、一种欣慰、一种自豪。在四中人坚定的目光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四中人正领跑在时代的前列,以特有的“四中速度”,实现一个又一个新跨越。

本报记者 李 杨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