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大型党史画册
《红色郑州》出版
黄科院摘得“金茉莉”
嫉妒点燃《心火》
决战《最后的99天》
马未都经历收藏变迁30年
东京电影节
举办
中国电影周
谢晋追悼会
26日在沪举行
对他的热爱从未改变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马未都经历收藏变迁30年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专电(记者 战艳)马未都小时候并不知道什么是文物,只是奇怪人们为什么那么仇恨那些好看的古物,他看见人们“咬牙切齿地砸东西”。

53岁的马未都如今有了自己的私人博物馆,展示他近30年来收藏的精品。

“我是看着中国文物收藏发展起来的。”马未都说,“现在北京每天一大早两个地方最热闹:天安门广场,人们在抬头看升国旗;另一个是潘家园,人们在低头寻国宝。”

马未都认为收藏热有三个标志:“首先是百姓生活富足,另外就是官方提倡和认可,还有就是相关书籍的大量涌现。”

马未都收文物时,“赶上最好的收藏时机,文物最不值钱。”

改革开放初,很多人卖掉古董的目的是为了买新潮设备,如“电镀折叠椅、电视机、自行车”。

“上世纪80年代每个人都急于改变自己的生活。我不急于改变自己的生活。因为很明显:科技肯定向前发展,这些新产品只会越来越便宜,而那些古董不会。”灰白头发的马未都在北京郊区观复博物馆里说。这座有11年历史的博物馆被称为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

马未都说:“因为怀疑,才走上收藏之路,用一个又一个历史的证物来证明历史的真实。”

马未都11岁时即“文革”开始那一年辍学,后来参加过农村劳动、在工厂操作机床、成为文学杂志社编辑,并参与了《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等电视剧的创作。结束了10年的文学生涯后,他转向了收藏。

观复博物馆的名字来自《道德经》中“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观复”大意即“反复看”。面积3500平方米的博物馆主要展示瓷器和明清家具——马未都的两大收藏种类。

“博物馆应是一个享受文化的地方。我希望人们把博物馆当成常去的地方,而不是满足于那个博物馆我去过。现在博物馆状况好多了,以前我去博物馆的时候,条件很差,灯坏了,门口全是打毛衣的。”

马未都打算将他的收藏留给社会。“留给子孙不是办法。文物本身是社会财富,我们只是一个临时保存者而已。”

马未都评价自己是一个“做事特有热情、有毅力的人”,一个朋友评价他是“最有常识的人”,收藏节目主持人王刚评价马未都在鉴定文物时表达“直率”。一次电视节目上有收藏者拿了个物件给马未都看,马未都说:“这东西很有意思,但年龄还没我大。”收藏者拿出另一个,马未都说:“这个还没我儿子大呢。”

为了获得真品,马未都需要研读理论书籍,并看大量实物。“普通收藏者首先要有理论准备,然后是量力而行,最后要戒贪。所有的骗子都在一个地方下工夫,就是怎么能让你贪上。”马未都说。对于这行常见的骗局,马未都的建议是“不要相信故事”,他听了太多的故事,“说自己祖上是宫里的太监、宫女、厨子,这些宝贝是赏赐或偷来的。”

古董收藏俗称“成人的玩具”,给人提供巨大的精神愉悦。“而今天有所不同,很多收藏者注重物质愉悦,然后才是精神愉悦。实际上,文物背后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知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