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4版:纪念郑州解放60周年特刊-铭记 上一版3  4下一版
历任市委书记
温馨的回忆 巨大的鼓舞
英名录
永远铭记着……
“从心里想念这里的人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温馨的回忆 巨大的鼓舞
——《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一文发表的前前后后

牛玉乾

1975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题位置,用大半版的篇幅,以通栏大标题,发表了题目为《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河南省巩县回郭镇公社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调查》。第二天,全国各大报纸、中央及各省市人民广播电台都转发转播了《人民日报》的这篇文章。一时间,回郭镇兴办社队企业的典型经验,引起巨大轰动,参观者络绎不绝,全国兴起了大办社队企业高潮。为了发展社队企业的需要,国家农业部专门设立了社队企业司(后称乡镇企业司),全国各省、市、县也都设立了社队企业局(后称乡镇企业局)。从此,回郭镇被称为中国乡镇企业的发源地。

这篇报道,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轰动效应?作者是如何抓住回郭镇这个典型的?文章又是如何发表出来的?它的幕后又有什么神秘背景?

我有幸成为这件事的见证人。

1974年,我是回郭镇公社党委办公室的专职通讯员。7月中旬的一天,公社党委书记刘善安通知我,说《河南日报》驻开封地区记者站的记者杜贵宝(后任郑州市副秘书长,已退休),要来采访社队工业的典型经验,让我陪同参与采访。

那时的回郭镇公社,在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农业为主,积极发展工副业生产,到处呈现出热气腾腾的喜人局面。这在“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年代难能可贵,十分显眼。

我和老杜在长达一个半月的采访过程中,合骑一辆破旧自行车,走访了公社化肥厂、芦医庙大队造纸厂等30多个社办、队办企业,做了大量采访笔记,3易其稿,最后完成了长达一万二千字的调查报告《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

稿子写成后,由老杜带回报社。但稿子太长,如果要想突出发表,就得让省委领导签字。经当时的省委副书记王维群批示,当时的《河南日报》总编辑刘问世高度重视,亲自带领河南日报农村处的编辑刘旭、姬业成,经济处编辑毕景娴,摄影记者张世勋、周淑丽等一行数人,来到回郭镇采访。返郑后,由姬业成同志集中大家的意见,并执笔对这篇调查报告进行编辑修改,最后总编辑刘问世亲自把关、审稿、定题,又向省委作了专题汇报。

1974年12月14日,《河南日报》在头版用整版篇幅,以通栏大标题进行发表,题目是《光明灿烂的希望——巩县回郭镇公社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调查》。

1975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头版以通栏大标题发表了《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河南省巩县回郭镇公社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调查》。。

至于毛泽东主席的批示,具体情况是,远在浙江省金华地区的部分银行干部,得到了《河南日报》发表《光明灿烂的希望》这份报纸,引起了思想的共鸣。他们推举该地区永康县人民银行普通干部周长庚执笔,给毛主席、党中央写了一封信,建议支持农民兴办各类企业,增加经济收入。

中共中央办公厅信访处于1975年9月25日以“来信摘要”的形式,摘录了周长庚来信的主要内容,并附上原件(三件)送呈毛泽东主席阅。正值病重期间的毛泽东主席,出人意料地立即审阅,并于9月27日,在“来信摘要”栏头位置用红色铅笔写下:“小平同志:请考虑,此三件(两封信及一篇报道)可否印发在京各中央同志。”

毛主席批示后,中办以文件(1975)第228号的形式,用半页大黑体字印了毛主席的批示,并全文刊印了两封信及一报道(即:周长庚的一封信、华国锋1974年12月28日给湖南省委的一封信、《河南日报》1974年12月15日刊登的《光明灿烂的希望》一报道)。

事隔34年后的今天,每当我想到毛泽东主席的批示和《人民日报》突出发表这篇文章的前前后后,总是激动不已。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