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4版:纪念郑州解放60周年特刊-铭记 上一版3  4下一版
历任市委书记
温馨的回忆 巨大的鼓舞
英名录
永远铭记着……
“从心里想念这里的人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永远铭记着……

本报记者 李 娜/文 李 焱/图

初秋的清晨,略冷。走过长长的甬道,穿过挺拔的松柏,眼前就是解放郑州烈士纪念亭了。汉白玉石碑伫立在早晨淡淡的阳光下,伟岸、安静。

这座碑南面的碑文,记录的是60年前发生在这座城市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经过,那场战斗之后,这个城市解放了,并经历了60年的风雨变迁。碑的北面,是薄一波同志的题词“解放郑州烈士纪念碑”;碑的东面,是谷景生同志的题词“为解放郑州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碑的西面,是秦基伟同志的题词“魂归黄河波涛,血沃中原阔野,高举先烈旗帜,开创千秋伟业”。

碑亭北方,是一群石冢,为那场战争奉献出生命的90名烈士就长眠在这里。石冢整齐、肃穆。这个时候的烈士陵园,人烟稀少,于是我有机会逐个看看烈士的墓碑,逐个清扫墓碑上的灰尘。虽然不是清明,但是有的烈士碑前有鲜花,有的一两支,有的一束。有的墓碑上,正面写有烈士的名字和立碑时间,背面是烈士部队的番号和牺牲的战役记载;有的墓碑正面,只有“烈士之墓”,这些都是为那场战役牺牲的无名烈士。

烈士陵园的资料显示,1948年10月22日,郑州解放。资料记载,那场战役牺牲烈士90名。战争结束后,在老鸦陈、邙山牺牲的烈士就被临时安葬在了那里,他们的战友用木牌树立在坟前,写上烈士的名字、部队番号。而当时的伤员则被送到一五三医院治疗,治疗无效的烈士,被临时安葬在一五三医院西墙外的墓地里。直到1955年,郑州烈士陵园建成后,才将这些临时安葬的烈士的墓碑转移到这里,只是,由于7年时间太过久远,无人看管的烈士坟前的木牌已经损失大半,人们只得到了32个写有烈士名字的木牌,其他的都成了“无名氏”。

苍劲的松柏下,青翠的四季青旁边,有个烈士叫吴长才,资料显示,他是江西省于更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战士,他的家人是否知道,当年和解放军一起北上的他,将生命和青春奉献给了中原的黄土地?还有山东沂水县的陶中祯烈士、河北人孙景祥烈士、安徽省寿阳县王兴夫烈士、河南省民权县人李传起烈士等,让我们记住这些背井离乡、为郑州解放献出生命的烈士们。现存资料中,只有这些烈士留下了籍贯,其他的烈士,要么只剩下了名字,要么只剩下了部队番号,要么,只剩下了遗体,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姓名,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英雄。

烈士们留下的资料很少,我们不知道他们当时的年纪,不知道他们那时的容颜,但是,他们留下的又很多很多,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人们生活的安居乐业,都和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60年沧桑岁月,安息在这里的烈士们,却一直在这座城市人们的心里,不曾被忘记。

每逢清明、国庆,这座城市的人们会纷至沓来,带来鲜花、注目、敬礼,感恩、缅怀、铭记。

一群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们来了,他们将自己亲手做的白色纸花别在了烈士墓碑旁边的松柏枝叶上,他们在诉说,现在的教室是多么明亮,操场是多么宽敞,他们的理想是传承光荣传统,为祖国的未来奉献力量。

穿着军装的军校学生们来了,他们正步走到碑前,将花篮放下,郑重宣誓,烈士们在战争年代为祖国牺牲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将接过烈士手中的枪,时刻准备着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步履蹒跚、军装上带满了勋章的老战士们来了,他们向烈士诉说着目前生活的和平安定。

省、市党政军领导和各界群众来了……

烈士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