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24版:纪念郑州解放60周年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解放六十周年房地产管理事业大发展
传承大医精诚 力行骨医博爱
时代进步中的郑州卫生大跨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一切为了人民群众
—郑州解放六十周年房地产管理事业大发展
漂亮的经济适用房小区——啟福花园
宽敞明亮的办事大厅

1948年10月22日,郑州胜利解放。1959年11月,省人民委员会批复市房地产管理处改为郑州市房地产管理局。六十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市房管局也从一个只负责直管公房维修和租赁管理的事业单位逐步发展壮大,成为负责全市房地产业和住房制度改革的市政府直属部门。

在履行市委、市政府赋予的职责的过程中,市房管局始终坚持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和开拓,推动房地产业各项改革工作的进程,不断取得新的成绩,许多方面还走在了全国前列,多次获得全国房管、房改先进单位和单项工作全国先进荣誉。

特别是近年来,在全市各相关单位和业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房地产开发、中介、营销策划、评估、物业管理等相关行业蓬勃发展,房地产业市场规模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房地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不断增加,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财政的贡献也逐步加大,主要经济指标在我国中部地区处在比较靠前的位置。

努力加强住房建设,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

解放初期,我市城区人口只有16.4万,住宅74.73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仅2.16平方米。解放后,政府在住宅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至1978年底,住宅建筑面积增加到421.49万平方米,比解放初增长了4.6倍,但由于人口的增加,全市人均居住面积也仅仅达到3.13平方米。

1980年,我市率先开始探索并实施住房制度改革试点,是全国最早的4个试点城市之一。1989年,市政府颁布了《城镇新建住房实行新办法》的改革方案,1994年又出台了《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并制定了关于住房公积金、公房租金、公房出售、集资建房等几个方面的配套文件,1998年我市全面停止福利分房,住房建设、消费、管理社会化、市场化,住房产权私有化的改革目标基本实现。

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累计出售公有住房1703.5万平方米,23.9万套,公房出售率接近90%。1999年以后,我市住房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入,从公房出售转向对未参加过房改的职工实行住房货币化补贴。截止到2007年底,全市累计补贴4813人,金额7642.9万元。全市住房由单位自建转入全部实施市场供给,住房市场全面建立,住房消费观念彻底转变,住房建设效率大大提高,市民居住条件大为改善。目前,全市已拥有房屋建筑总面积12201.45万平方米,比1978年增长了11倍,其中住宅6975.88万平方米,比1978年增长了16倍,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5.1平方米。

努力建设和完善房地产市场机制,不断扩大市场规模

改革开放以后,市房管局积极主动地为商品房的开发建设和销售服务,逐步创造比较规范的市场环境,促进市场的发育。1982年,我市第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中国房屋开发公司郑州公司”正式成立,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市提出了“稳定第一产业、调整优化第二产业、强力发展第三产业”的产业方针,使房地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兴行业和第三产业中迅速崛起的一支生力军,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特别是“九五”后期得到了高速发展。1990年,全市房地产业增加值为1.88亿元,仅占全市GDP比重的1.6%;2000年全市房地产业增加值猛增为25.79亿元,年均递增15.3%,房地产业占全市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8.7%。

特别是“十五”以来,全市房地产业投资额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5%以上,比同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高出约10个百分点;房地产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5年间上升了7.4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由1999年的2.6%上升到2007年的3.6%(不含建筑业)。

注重加强房地产业宏观调控,保持行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我市房地产市场在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诸如开发结构不均衡、发展速度不稳定、市场秩序不规范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市房管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的宏观调控政策,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调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一,认真搞好协调,充分发挥职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市房管局积极主动与市计委、建委、规划、土地等部门加强沟通和协调,建立起了我市房地产开发规模的宏观调控机制和预警预报系统,保证了房地产的有序开发,避免了过热和泡沫经济,实现了开发投资持续增长、房价基本稳定、空置率逐步下降的目标。

其二,加强房地产业发展的规划管理。市房管局配合市政府出台了《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房地产开发建设规模宏观管理的通知》,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了年度房地产开发计划安排意见,2000年以来,通过制定一系列住房建设规划,对房地产业进行宏观控制和引导,使全市的房地产开发走上更加有序的轨道,较好地避免了房地产开发、销售中的过热现象和泡沫经济。

其三,在符合市区建设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实行对政府批准的项目、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的项目、成规模的旧城改造项目等七种项目进行优先安排和销售出现严重违规、资质不合格、拖欠政府规费或工程款等九类问题不予审批其新开发项目的原则,保证了符合规划的项目和诚信守法的企业得到良好的发展环境。

其四,加强商品住房供应的结构控制。通过以规模控制来实现套型面积结构比例控制,较好地落实了关于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的住宅

开发总量须占开发建设总量的70%以上,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土地年度供应量不低于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70%的要求;并创造性地通过土地出让前置的方式实施住宅套型面积和配建廉租房管理,有效地强化了调控力度。

切实履行政府的住房保障职能,努力改善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条件

为实现居者有其屋,市房管局经过十多年的努力,逐步建立并完善了以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为主,廉租住房为辅,以困难企业集资建房为补充的住房保障体系。

在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方面,1995年,经过争取,我市成为首批国家安居工程(经济适用住房)试点城市之一,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积极配合市政府研究确定适度的建设规模,实现市场供求平衡、平抑房价的目的;二是逐步规范销售,通过严格执行销售对象审查制度,并从2006年起由开发商自行销售转为统一公开摇号销售,保证了符合条件的家庭都有公平的购买机会;三是扩大供应,保证符合条件的居民尽快得到住房。截至2007年底,全市累计建成经济适用房601万平方米,解决了5.9万户住房困难家庭的实际问题,并在2007年组织的全市低收入家庭住房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决定利用三年时间把经济适用住房现行的“计划供应”转变为“按需供应”,将全市符合条件的家庭全部覆盖,为此制定了三年内建设248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的计划,其中2008年将实现开工150万平方米,竣工100万平方米。

在廉租住房保障方面,市房管局也是全国率先启动这项工作的城市之一。2001年,我们对26户“双困”家庭实行了实物配租,拉开了这项工作的序幕。2002年,市房管局报请市政府出台了《郑州市城镇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及相关文件,并实施了廉租住房租金配租方案。2006年,又把这项工作推广到了各县市区,建立了廉租住房保障工作的目标责任制。到目前为止,全市累计有3034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享受到了廉租住房政策,其中各县(市)和上街区达到794户,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

为解决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主体和资金等问题,市房管局在全国率先组建了市属的“公共住宅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承担我市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周转住房和农民工公寓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投、融资的任务,最大限度地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目前,这种运作方式已经成为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郑州模式”。2007年12月底,该公司首批滨河花园和湖光新苑两个项目都已顺利开工。

为推动廉租住房建设,市房管局还创造性地推出了将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与廉租房“捆绑”建设进行的方式,并于2006年底开工建设了第一个项目。

不断提升物业管理水平,改善我市的人居环境

伴随着商品房市场的发展,现代意义上的物业管理诞生并发展起来。1994年,我市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河南建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并投入运营,标志着我市物业管理工作开始启动。为改进与加强物业管理,一是积极鼓励物业管理企业的建设和物业管理市场的发展,到2007年底,全市拥有物业服务企业680家,物业服务从业人员35000余人。全市物业管理覆盖面积达到550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小区近1000个,占住宅面积的50%以上;二是建立了物业管理维修基金制度,在2001年就出台了《郑州市物业维修基金管理办法》,并成立了物业维修基金管理中心,为公共部位、公用设施的维修提供了保证;三是完善物业管理的法规建设,不断出台和完善物业管理以及业主委员会建设等方面的各项规章,建立了物业管理招投标制度,认真贯彻落实2003年颁布的《物业管理条例》,并经过多年努力,报请市政府和市人大于2007年出台了《郑州市物业管理条例》,使我市的物业管理工作更加有章可循;四是坚持开展物业管理示范小区的建设和评选工作,有力地促进了物业管理总体水平的提高。目前全市已有国家、省、市三级物业管理示范小区共241个,其中国家级16个,省级68个,市级157个。

加强房地产市场的服务与管理,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市房管局大胆改革创新,加快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大力推进为民、便民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1997年,为方便市民办理房屋交易和产权证,市房管局筹建了全市建设系统第一个办证大厅,并举办了全市第一届房地产展示展销会;2002年,为进一步方便单位客户办理相关业务办理,又建成第一个综合办事大厅。

为彻底解决长期以来困扰我市群众的办证难、办证慢问题,2007年,市房管局以东迁为契机,建成了运用大量先进技术的房地产综合交易办证大厅,并将产权监理处、市场管理处合并为郑州市房屋产权交易登记发证中心,重新设计了办事流程和工作岗位,使该局交易办证大厅跨入了国内一流行列。

市房管局还通过注重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加强对开发企业的管理、深入开展整顿规范房地产交易市场和中介市场秩序工作、清理房地产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等,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