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9版:纪念郑州解放60周年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文明和谐发展创新
16年 利海打造绿色地产品牌
开盘信息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文明和谐发展创新
——金水区杜岭街道办事处六十年巨变纪实

本报记者高凯通讯员李国营祝玉霞

金秋十月,硕果飘香,金水河旁金水区杜岭街办事处辖区到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老城换新貌、窄路变大道、居民生活步步高,历经数十载发展的老城区,在秋的喜悦中生机勃发,再显厚积薄发跨越之力,社会经济发展如乘东风,一路高歌。

郑州市中心商业区老办事处之一的金水区杜岭街道办事处,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市、区提出的跨越式发展要求,以“团结、创新、民生、和谐”为目标,立足杜岭实际,下移工作重心,着重在创建文明城市、和谐拆迁、社区民生和非公企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实事,谋新发展,使杜岭街道办事处在社会、经济、民生等各个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和谐街道处处文明

杜岭街道辖区属于老城区,道路狭窄,基础设施陈旧,无主管楼院多,环境脏、乱、差现象十分突出,同时,由于辖区地处闹市区,不少商贩云集于此,导致辖区占道经营现象十分严重,居民们对此意见很大。

怎样为老城区穿上“新衣”,彻底改变辖区群众的居住环境,是杜岭街办事处近年来注重民生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杜岭街道办事处抓住创建文明城市的契机,在辖区居民楼院环境改造、城市管理、道路改造等方面加大投入,通过全面改造城区环境,使辖区居民的生活通过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变得好起来、美起来、舒心起来。

“现在,晚上可以出来散散步,再也不用怕夜黑、担心路不平摔倒了。回到家睡觉也安静踏实了,休息再也不会被各种小商小贩的叫喊声、顾客的喧闹声给打断了。”“心情好了,精神也跟着好了,家庭也跟着和睦起来。生活有如此大的变化,要感谢办事处在创建文明城市中真的把老百姓家中的事儿当成了大事儿,真的把问题给解决了。”家住杜岭中街1号院的老人们满脸笑容地对记者说。

杜岭中街夜市由来已久,形成已有十余年。该地段数家经营碳锅鱼、烧烤的商户云集于此,每天从下午到凌晨5点,生意十分火爆。不过,在夜市红红火火发展的同时,由于一些商户占道经营,导致该地区交通堵塞,噪音污染情况严重,严重干扰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

创建文明城市期间,为了解决该地段的扰民问题,办事处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对杜岭中街碳锅鱼夜市进行规范整治。以“说服、教育、引导”为主,通过向商户宣传创建文明城市的意义,劝说商户们文明经营。另外,办事处还专门召开了办事处工作人员、商户等沟通交流的座谈会,工作人员通过与商户谈心沟通,引导商户合法经营。

在办事处的努力下,经营碳锅鱼的老板们先后在店内添置了空调等基础设施,退路进店,改变经营方式,将设在店外的摊点全部搬进屋中。目前,该地段的碳锅鱼生意依旧火爆,但周围的居民们再也没有埋怨过受到干扰,辖区居住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创建靠群众,创建成果与群众共享。在这种干部、群众共荣共耻的创建理念指导下,杜岭街道办事处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捷报频传,该办事处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2008年以来共获得市、区两级创建文明城市红旗8面。

“太感谢杜岭办事处拆迁办的同志们了,是你们让我全家在这次杜岭街改造拆迁中通过产权置换告别了住了40余年的老房,住上了新房。”近日,家住杜岭街南段的居民周东云手拿锦旗来到杜岭街道办事处,感谢办事处让她顺利拿到了安置房和安置费。

杜岭街道办事处所处的老城区是目前郑州市唯一一个未经城市化改造的中心城区老办事处,如何改善群众的居住生活条件一直是市、区各级领导牵挂惦记的大事。由于该地段内的房屋多为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自行搭建的两三层砖土房屋,拆迁改造中,很多群众希望通过拆迁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偿,这给杜岭辖区城市化改造增加了很大的压力。

为了尽快完成打通杜岭中街南段道路的拓宽工程,完成部分老城区的改造,杜岭街道党工委按照金水区区委、区政府要求,统一部署,认真落实市、区关于杜岭中街拓宽改造工程方案。通过认真总结以往拆迁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创新工作思路,在金水区主要领导的支持指导下,该办提出了“变强制拆迁为人性化拆迁,变要你拆迁为我要拆迁,有效实现人性化和谐拆迁”的工作思路,要求工作人员主动转变作风,把拆迁户当自己的亲人,找思路、想办法,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拆迁。

在随后的拆迁工作中,该办针对杜岭街南段拆迁户,专门制定人性化的补偿方案,实行了产权置换或进行货币补偿的方式,决定补偿标准不低于郑州市最新公布的商品房销售平均指导价,对比以往的补偿方案,办事处为拆迁户争取到了最大的利益。同时,为做好拆迁动员工作,杜岭街道办事处专门抽调工作人员对拆迁户实行一对一的分包走访,要求工作人员融入被拆迁人家庭,把自己当做拆迁户家庭中的一分子,一包到底,直至拆迁户满意为止。就这样,拆迁工作人员一个个走进拆迁户家中,不厌其烦地做拆迁户们的工作。

辖区居民杨金娥是此次杜岭中街的拆迁户之一,与其他拆迁户一样,她家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上有83岁的老母亲,下有正在上学的儿子,丈夫又身患重病,他们家一直是靠吃低保过日子的老住户。了解了杨金娥家中的情况后,杜岭街道办事处拆迁工作人员多次来到她家中,向其家人讲明此次拆迁改造的意义。期间,每次工作人员来到杨金娥家中时,工作人员都带一些生活日用品送给杨金娥,并耐心劝说其家人支持拆迁。最后,在得到他们一家人同意后,工作人员又每天陪着杨金娥寻找合适的住房,直到杨金娥一家找到满意的房子。

在杨金娥的带动下,其他被拆迁户表现出积极配合态度,表示要全力支持办事处的工作,为道路修建、旧城区改造尽一份力。目前,在杜岭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杜岭中街北段的拓宽改造工作已基本完成,南段的改造也随着拆迁户的陆续迁出有序进行,该办事处实施的“安置好安置房、拿到安置费后再迁出”的政策,不仅让拆迁户们满意,也让住在周围的居民为办事处人性化的拆迁措施拍手叫好。

杜岭街道办事处辖区人口22213人,低保户有187户440人、残疾人274人,贫困边缘家庭93户224人,另有孤寡老人11名,空巢老人302户。近年来,杜岭街道办事处本着以人为本,立足实际,实施全方位救助的政策,始终把关注民生,把为民解忧当作基层办事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不断推进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面对辖区特困家庭多、残疾人员多、无业人员多的特点,该办有效地整合帮困资源,实行多元化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辖区低保户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真正为和谐街道、和谐社区建设筑起了爱心之桥。

孤寡老人罗大娘晚上被房东赶出家门,她在街上坐了一夜,早上工作人员得知这一消息后,赶紧用三轮车把老人接到社区一间小房子里。随后,办事处又专门拨出经费,给老人买来了床单、被罩、炉子、煤球,送去被子、米、面、油,隔三差五还给老人送去些好吃的。罗大娘激动地说:“办事处、社区居委会是我的家,工作人员就是我的孩子,我老婆子能享到这福,都是办事处给我送来的。”

杜岭办事处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杜岭辖区确认了一批孤寡老人和身边无子女的高龄、重病、特困等急需提供救助的人员为服务对象,办事处派去了居家养老服务员对他们进行跟踪上门服务。现在,这些老人们已经彻底告别了过去贫困、孤独的生活,每个人都在居家养老服务员的照顾下,享受着安逸的晚年。

除多方改善辖区老人的老年生活外,杜岭街办事处的“金阳光”志愿者也是该区群众常常津津乐道的生活好帮手。2007年6月14日,杜岭街办事处成立了郑州市首家以“为民、利民、帮民、便民”为服务理念的杜岭街道“金阳光”志愿者服务队,由辖区青年志愿者、退休老党员、老战士和企事业单位干部等组成,他们从身边一点一滴小事做起,游走于居民中间,为居民们解决

身边的难事。

近两年来,杜岭街办事处始终把提供优质服务作为吸引投资的着力点,大力强化服务意识,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依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化两型”规划要求,从非公有制企业入手,加大各项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为辖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郑州天河服务有限公司是该办辖区内一家由国有企业郑州市服务总公司转制而成的股份制企业,注册资本金528万元,总资产1.2亿元,下属天河大酒店、大同宾馆两个三星级酒店及金水饭店、花园路旅馆、旅馆总店、艳芳摄影分公司、资产经营部等7个企业,在职职工432人。

天河服务公司作为郑州市商业改革试点单位,是郑州改制较早的企业之一。在改制前,该企业连年亏损,发展前途渺茫。办事处得知企业发展的难处后,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为企业的转制及转制后出现的相关事宜开辟绿色通道。最后,在该办的大力帮助支持下,企业调整发展观念,一年一个主题,一步一个台阶,通过经营结构的不断调整,资产的有效整合,使企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2008年10月,天河服务有限公司已累计上交税款121万元。

天河服务公司的成功让辖区很多举步维艰的企业看到了机遇,杜岭街办事处了解了辖区一些企业的想法后,以天河服务有限公司为蓝本,大力扶持辖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使辖区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社会贡献大的优势企业。

如今辖区日渐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各方投资,截至目前,辖区仅0.9平方公里的区域内便有230余家非公有制企业先后在杜岭辖区安家落户,其中年营业额在1000万以上的3家,500万以上的10家,为金水区杜岭街道办事处全面实现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秋风送爽,精神抖擞,在杜岭街道党工委的带领下,杜岭办事处辖区正在渐渐“褪去”旧裳,换上新衣,随之而来的是社会、经济、民生和谐并进,辖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这个历经数十年沧桑的老城区正以欣欣向荣的姿态迈入繁华和兴旺,并渐渐成长为郑州市中心商业区一颗耀眼的经济新星。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