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6版:经济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阀门行业标准化
工作组在郑成立
推广预拌砂浆
助力节能减排
郑州高新区昨举办
软件产业高峰论坛
我市前三季度
国税超200亿
亚欧首脑会议
纪念邮票首发
从世界金融危机看中国发展
图片新闻
1024分
刊-1
1024公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从世界金融危机看中国发展

新华社记者 孙 杰 李柯勇

一个多月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向世界其他主要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不断蔓延扩散,全球主要金融市场急剧动荡,股指连续多日大幅下挫。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这场金融危机严重打击了各国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世界经济大国,与世界相互联系空前紧密。面对来势凶猛的世界金融危机,今年以来连续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的中国,经济运行状况及如何应对,世界为之瞩目。

从世界金融危机看中国发展,严重的自然灾害和世界经济金融形势急剧变化,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态势。但是,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正逐步显现。

坚定信心,冷静观察,多管齐下,有效应对——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把经济发展的好势头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经济具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强劲的活力。

挑战前所未有

发展极不平凡

中国人民是以一种满怀喜悦的心情踏入2008年门槛的。

然而,从1月中旬到2月上旬,我国南方地区连续遭受四次史所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过程的袭击。3个月后,一场更大的自然灾害接踵而至。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震级达里氏8级的特大地震,涉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10个省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正当中国人民一手抓抗灾救灾,一手抓经济发展之际,始于2007年4月的美国次贷危机开始扩大蔓延,国际金融市场阴云密布,波谲云诡。一场在华尔街生成的“金融海啸”迅速向世界波及,世界金融市场继续急剧动荡,国际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和严峻。

目前,这场波及面广、影响程度深的金融危机尚未出现转机,仍处于不确定和不稳定相互交织的动荡状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上旬发表报告说,受严峻金融危机冲击,世界经济正进入“严重低迷”时期。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状况“已经或接近于衰退”。

从世界金融危机看中国发展,这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是有限的、可控的。但应清醒地看到,作为一个外贸依存度高达60%的开放大国,这场金融危机对我国发展也产生了不利影响。这直接表现为出口增长放缓。我国是世界第三贸易大国。出口的快速增长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欧盟、美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金融危机的发生势必减少它们的需求,将不可避免地影响中国的出口,进而影响中国经济增长。

这一点目前已在中国经济运行中有所体现。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2.3%,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4.8个百分点。

受外部需求减弱、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我国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增速明显放缓,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不少外向型中小企业面临困境。

内有特大自然灾害冲击和经济运行一些突出问题的掣肘,外有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夹击,是近几年经济发展中最困难的一年,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放缓趋势明显,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增速下降,资本市场持续波动和低迷等方面。

面对严峻的考验,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决策,科学调控,带领全国人民克服了种种挑战,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圆满完成神七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保持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取得了极不平凡的发展业绩。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前三季度统计表明,我国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良好,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仍然保持较快速度、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趋势明显、农业获得大丰收、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包括就业和居民收入在内的民生状况得到改善等。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我国金融业稳健运行。多年来的改革增强了我国金融业的抵抗力,各类金融机构实力普遍增强,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提高,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裕。

然而,我们要对未来国际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必须有充分估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应对挑战,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10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深刻认识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努力把好的形势巩固和发展下去。

统筹国内国际大局

确保经济持续增长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而今年以来应对多重困难和挑战的过程,正是这一战略思想的生动实践。

把国内和国际形势联系起来全面分析、通盘考虑,历来是我们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方法。去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准确把握世界经济走势,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主动性。今年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要求,科学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和力度,尽可能长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出现大的起落,始终是我国科学发展的首要目标。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7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由“防过热、防通胀”完善调整为“一保一控”,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随即,我国在外贸、金融、财税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具体措施。

为减轻纺织等行业出口压力,自8月1日起,我国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这是我国自2006年下调企业出口退税率以来的首次回调。

针对股市持续震荡局面,9月19日,我国宣布实行单边征收印花税。同时,国资委宣布支持中央企业增持或回购上市公司股份,汇金公司增持上市银行股票。

10月8日,在西方主要经济体央行同时降息的当天,中国人民银行也采取行动,近9年来首次下调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6年来首次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此外,从9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10月21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宣布,从2008年11月1日起,适当调高纺织品、服装、玩具等部分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2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宣布对个人住房交易环节的税收政策作出调整,降低住房交易税费。同日,中国人民银行还宣布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和扩大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

这一系列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出台,充分表明党中央、国务院为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坚强决心。

坚定发展信心

办好自己的事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连续高速增长,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如今,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07年我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已达25%,成为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

面对百年未遇的世界金融危机,我国一直密切关注着事态的发展和演变,高度关注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9月下旬以来,随着危机日益加深,我国领导人多次与有关国家领导人讨论国际金融形势,积极评价有关国家为稳定金融市场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希望这些措施取得积极成效。同时强调,应对这场危机需要国际社会加强合作,中国将继续以负责任的态度发挥积极作用。

一方面要增强忧患意识,充分估计到困难和潜在的风险,另一方面更要看到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这也正是我们的信心所在。

这信心来自于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

这信心来自于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由于经济连续30年保持高速增长,我国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四位,进出口总额上升到世界第三位,粮食、棉花、钢铁等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转变。我们抵御风险、迎接挑战的能力大大增强。

这信心来自于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此外还要看到,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巨大。全国有13亿人口,国内市场广阔尤其是开拓农村市场有很大潜力。

不久前举行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最重要的是要把我国自己的事情办好。要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动科学发展。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

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仍在不断发展中,尚未见底。在外需持续减弱的情况下,扩大内需对于防止经济下滑尤为重要。我们必须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下大力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的历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曾面对一次又一次重大挑战,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而每一次战胜挑战,我们就前进一大步。从世界金融危机看中国发展,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克服前进中的各种困难,保持国民经济在更长时间内又好又快发展。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