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盛大的节日 集体的力量
1024保卫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接待安保篇:力求尽善尽美
盛大的节日 集体的力量
——献给为第十届亚洲艺术节辛勤工作的人们

精彩的表演,高水平的展览,万民同乐的酣畅……10月8日落下帷幕的第十届亚洲艺术节被文化部副部长赵少华评价为“开创了属于亚洲艺术节历史的新篇章”,是“艺术节历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亚艺节的成功举办,不能不归功于郑州市亚艺节执委会办公室、演艺部、宣传部、接待部、安全保卫部、展览论坛部、群众文化部、场馆建设部、市容部、财务部、经贸部、市场部等部门“强强联手”,在他们辛勤工作的背后,有着感人至深的故事。

“第十届亚洲艺术节从组织到会场,从活动安排到餐厅布置、餐饮准备,都做得很到位……”在10月8日的亚艺节闭幕式上,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李新高度评价了本届亚洲艺术节的接待工作,尤其是餐饮上的出色表现。

“很多人会奇怪餐饮为什么算得上是一件事情,这是因为亚洲地区跟其他地区有一个特别大的不同,很多国家对餐饮有特殊的要求。比如说印度人不吃牛肉,有的不吃猪肉,有的什么肉都不吃、光吃菜。”李新说,亚艺节期间正好赶上穆斯林国家的斋月,一直到太阳落山后,穆斯林国家的来宾才可以吃东西,要求严格的国家整个白天连水都不能喝。“听起来很复杂,做起来更复杂——既要安排一部分人正常餐饮,还要在每天早上5点之前安排穆斯林国家来宾就餐……”

而餐饮仅仅是接待工作中的一小部分。2000多名艺术家和数十位使节从踏上郑州土地的那一刻到离开郑州,期间所有的衣食住行,接待部都要通盘考虑。

“本届亚艺节持续时间长、活动多、规模大,但艺术节组织有序,管理得当,各大演出未发生一起事故——值得骄傲。”接待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本届亚艺节各类规模演出200多场,其中仅在广场、社区、学校演出就有33场。为了保障演出顺利开展,我市共出动5200多名警力、2000多名保安、1000多人次的消防战士。

市容篇:展现最美郑州

为了向亚洲各国嘉宾展示一个美丽、开放的郑州,市容部连续开展了市容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治理河道和滨河公园、整治夜景照明、治理窗口地区等系列行动。

“在‘两河一渠’园林景观,沿河栽植共补充乔木2000余株、灌木1万平方米,草坪补栽、改造16万平方米。在滨河公园重要桥头、景区摆放、栽植时令草花33万余盆。同时,安装坐椅904个,增设果皮箱550个,为游人提供了方便。”市容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打造靓丽郑州,市容部对全市路灯和景观灯进行“集体美容”,同时对市区道路、公园、广场、游园等处布置了各种色彩鲜艳的时令花草,精心设计制作了主题突出、色彩艳丽的大型立体花坛20余处,全市共摆放鲜花近600万盆(株),接待游客400万余人。

文博公园、绿城广场、五一公园、人民公园、紫荆山公园、光大广场等单位负责为艺术节提供演出场地,还承担着电影展、民间艺术展、花车展示场地的美化任务,承担任务的有关单位管理人员坚守岗位,实行全天24小时保洁制,确保了各公园卫生状况良好,为广大游客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环境。

活动篇:细节决定成败

群众参与性强是本届亚洲艺术节的一大亮点。演出方面,23天内37个演艺团体、2044名演员走进剧场、学校、社区、广场,为郑州和开封观众献上了119场高品位的舞台精品,10余万名观众走进剧场;群众文化活动方面,共有国内外300多支演出队伍进行表演,上万名演出人员在郑州市的社区、学校、广场、公园共演出276场,直接参与的市民群众近300万人次。10余项展览和亚洲电影展也分别吸引了30万人次和36万人次的观看——如此盛大的活动,背后必然有工作人员艰辛的付出。

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四海一家”驻华使馆艺术藏品展签章活动,虽然只有短短10分钟,却凝聚了展览部全体成员的心血。“从印章、册页的设计方案、制作工艺到现场布置,我们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反复尝试。单是印章的青铜莲鹤方壶如何与木质基座稳固结合,就做了无数次尝试。”为了签章活动达到完美效果,展览论坛部工作人员深入书画市场、古玩市场等进行大量调查和咨询,并多次演练,他们说:“签章活动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细节影响全局,细节决定成败’。”

“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沈良斌负责群众文化部的综合协调、上下沟通工作,事务繁杂。他曾连续工作三天两夜,因过度疲劳不慎摔伤,肋骨两处骨折,医生要求他卧床休息,但由于正值亚艺节即将开幕的关键时刻,他打上绷带,二话不说又投入了工作。”群文部工作人员向记者讲述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还有负责花车巡游的郑州市雕塑壁画院副院长虞晓明,作为我市著名的雕塑专家,他把全部身心扑在了花车上,向所有同事隐瞒了老母亲癌症晚期、正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消息。参与花车主题设计、督查花车制作、指挥花车彩排,直到花车巡游圆满成功,他才悄悄回到母亲的病床前。”

宣传篇:树立良好形象

第十届亚洲艺术节的影响力,离不开媒体的广泛宣传。据了解,第十节亚洲艺术节郑州市执委会新闻中心积极组织电视、广播、网络、刊物等声像媒体参会,与平面传媒交相辉映,形成多媒体联动;各种动态报道、现场报道、专题报道、人物专访、宣传短片等不断推出,形成宣传高潮。

“不同媒体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面,采用不同的宣传方式,向不同的受众层面刊发了宣传河南,推介郑州的正面稿件。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香港文汇报、大公报、香港商报等境内外70余家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新闻媒体的近600名记者积极参会报道。仅8月初到10月8日,各媒体就刊播关于亚艺节的消息近1500多篇、图片新闻近千幅。”新闻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9月9日至10月9日一个月内,网上关于“第十届亚洲艺术节”的网页12.5万个,是“第九届亚洲艺术节”网页数的11.8倍,而第十届亚艺节专题网站截至10月10日,共登载新闻600余条,点击89万人次,开通的花车评选网上投票活动共吸引了27万人次参与。

第十届亚艺节举办期间,仅国庆长假就有1720.5万人次游河南,郑州市委外宣办、宣传部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充分展示了河南、郑州改革开放30年来的巨大成就,树立、推广了河南、郑州的良好形象以及中原儿女热情、好客、文明、进步的精神风貌,为今后河南、郑州进一步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建设发展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市场篇:不断探索完善

9月23日,第十届亚洲艺术节冠名暨全程合作伙伴单位公开签约,标志着我市在大型节会中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的探索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而整个亚艺节期间,市场部完成了开幕式晚会、全程合作伙伴、指定通讯服务、指定产品、指定法律顾问、指定医疗机构等项目以及所有单项演出、群众文化活动的冠名招商工作。

“市场化运作必须引进竞争机制,同时考虑投入与产出。”亚艺节市场部部长、市政府副秘书长郑灏东表示,灯杆广告、全程合作伙伴都采用了公开拍卖以及比价等方式进行,仅这几项就让亚艺节增加收入700多万元。

“我们首次尝试并成功将政府资源运用于招商活动中,将政府享有公共资源进行市场化运作,回收资金75万元,真正实现了公共资源服务于公众的目标。”市场部副主任、市文化局副局长张向荣告诉记者,通过市场化整体运作,亚艺节共节余资金927万,累计筹措资金量达1906.5万元,超额完成了招商任务指标。

堪称突破的是,亚艺节在剧场的近80场演出全部引进电脑票务系统出票,8个售票点全部网上售票,总控制中心随时监控售票动态,在票价低至20元的惠民原则上,13万余张演出票安全售出,回收票务资金达141万元。

“这次市场化运作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加上时间紧迫,难免存在很多遗憾。但是,探索运作模式、积累经验,是这次亚艺节市场化运作最宝贵的。”郑灏东表示,有了这次探索,今后的市场化运作会更顺利。

亚艺节顺利闭幕了,每位工作人员都为自己能为亚艺节贡献一份力量而自豪。亚洲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凝结着每一位工作人员辛勤的汗水,这,是集体的力量。

本报记者 左丽慧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