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陇海大院现象与城市文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郑州日报、郑州电视台特别节目《周末面对面》
陇海大院现象与城市文明
(郑州电视台2008年10月26日播出)
丁世显
刘道兴
本报向残联现场捐赠爱心基金
星河公司总经理马国亮(右二)在活动现场

镜头回放

在陇海中路陇海社区大院,生活着一位残疾人高新海,1976年,他因患急性横贯性脊髓炎造成胸部以下瘫痪,又先后遭遇了大哥患病、二哥病死、母病父痴呆等多种磨难和打击。然而从他患病的那一刻起,周围也自发形成了一个爱心群体,陪他到医院求医,给他理发洗澡,解闷聊天……一批批邻居战友爱心接力,32年来不离不弃。自9月份郑州日报和其他省会媒体报道之后,陇海大院的故事也迅速传遍中原大地。

主持人(郑州新闻广播总监葛阳):各位好,欢迎大家收看由郑州日报、郑州电视台联合推出的特别节目《周末面对面》,我们今天谈话的主题是——“陇海大院现象”与城市文明。我们现在的谈话地点就在陇海大院,一个普通的居民区。先介绍一下参加我们本期节目的嘉宾:

这位是我们郑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丁世显,这是省社科院的副院长、研究员刘道兴,郑州日报社副社长李洪太,郑州大学社会学教授张明锁。

【镜头回放】

看了刚才的短片介绍,大家对高新海和陇海大院会有一些了解和感受。先和专家聊几句,刘院长,您是什么时候知道这个事情的?

刘道兴:我是最近看《郑州日报》知道的,过去我们看到宣传残疾人,一般是说这一个人要么身残志坚,做了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或者是帮助残疾人是哪一个人,或者哪一个年轻人天天去帮助他做好事。我们这个陇海大院事情之所以感人,一个是它是一个群体,光报纸上登的他的好邻居就有19个人的名字。另外它时间长,等于从改革开放前就开始了,一直坚持了32年,这个就不容易,每天如此。所以这么多好人来帮助他,也是他本人有这样一种对生活、对生命的乐观、向上的精神。

我看了《郑州日报》的几次报道上都说,他本人对生活就像一团火,他个人有一种魅力或者说魔力,给大家带来了快乐和希望。一个残疾人他能这么对待生活,那无形中给我们健康人一种力量。作为这个先进群体和他本人的事情,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对我们怎么来处理邻里关系意义非常大。

主持人:张教授,您看到报纸上的报道,包括听到电台里讲的这样一个很平凡的事情的报道,您会不会为它受到感动?

张明锁:感到很震撼,我刚才听了这几位工人老大哥的描述,这个事情看起来很平淡,但是就是从平淡当中可以看到伟大的东西。通过高新海我看到什么是坚强,通过他的家庭我看到什么是母爱,什么是亲情。通过他的这些朋友们,我看到了什么叫朋友,什么叫工人阶级,什么叫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我看到了什么是拼搏,我看到了奉献,我看到了进取!所以虽然二七大罢工离今天有八十几年了,二七精神就是这样代代地发扬光大,我向这些工人兄弟们表示诚挚的谢意!(三鞠躬)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李总,你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怎么就决定能够在报纸上用这么大的版面去报道,这个事情是不是也让你感动?

李洪太:这个事情对我们来说有一个认识的过程,今年3月份的时候,我们郑州日报搞了一个报道《寻找身边的雷锋》,报道过后,总觉得我们的报道还不够。经过一段时间反复地采访、反复地研究、反复地讨论,在这次采访过程中,我们也一次一次地被感动。我们对这一事件的认识也一次次地提高和升华,其价值远不是一个学雷锋做好事那么简单。特别是对于高新海这样一个高位截瘫,连日常生活都无法自理的人,不能苛求他能够对社会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情,但是作为一个共和国的公民,只要他出生在中国这块大地上,他就同健全人一样享有同等的生命的权利,生活的权利,更何况他还以他的乐观向上、热情真诚尽其所能去帮助他人。首都北京一位宣传部门的同志谈起此事,颇为感慨:高新海同保尔·柯察金、吴运铎、张海迪具有同等的价值。正因为其普通,才具有更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郑州日报作为党报、作为主流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工作当中,应该发出自己主流的声音。所以,我们组织了庞大的采访组,有三位文字记者(包括我),一位摄影记者,还有一位写评论的记者。从上个月中秋节在今天这个现场举行的“老邻居中秋赏月会”开始,32天我们先后刊发十多篇关于陇海大院的报道,第一篇消息在一版头题发出,并配发评论《为陇海大院叫好》,第二天发了一个整版的图片,第三天又发了一个长篇通讯《大爱无声》,随后我们又组织了一系列的连续报道,我们就是要用高密度的版面宣传陇海大院,宣传陇海大院的这种精神。

主持人:不止这个群体,就是高新海本人就有很多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的地方。现在他是很多朋友的知心大哥,很多人有很多事情觉得看不开了就和他聊,他的这种经历可以开导很多人,特别从他二哥去世以后,家里就没有什么扛大梁的人了,所以他变得日益坚强,而且他觉得他要让邻里看到他这种坚强的状态,永远是以微笑的状态呈现给大家。

我想问一下专家,您觉得他这种性格的变化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发?

刘道兴:他本人也好、家庭也好,对常人理解应该是灾难,但是面对不幸,他表现得非常坚强。因为他看到了这个社会,看到了邻里大家都对他非常关爱和关心,大家给了他希望,他一直在想,怎么向别人回报爱。所以,这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大家一旦给予他大爱,他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回报大家,我听别人讲,别人家的孩子上学,他去送。而且我看到现在出租车上有一条标语叫: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你给别人的爱越多,你肯定能得到越多的爱。反过来,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比如说他有残疾了,那么他在心理上、身体上也病了,他自己感觉到不敢见人,他自闭、自我孤立,甚至性格变得越来越古怪,三句话不投机,人家想对他有所帮助也帮不成,所以这种现象是非常多的。陇海大院这个事迹以及高师傅对人生的态度,给全社会都带来一种启示,告诉我们到底该怎样面对困难、面对不幸、面对生活。

主持人:张教授,很多残疾人出现残疾以后,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可能他身体残疾,心理也残疾了。而高新海不是这样,他身体残疾,但是他的这种状态,他的邻居都说他比健康人还健康,你怎么理解?

张明锁:我想他之所以能够这样坚强地活着,跟他本人有坚强的意志和拼搏的精神是分不开的。我知道,他在高位截瘫之前是一个足球爱好者,他有很坚强的意志,所以我觉得他是有很高的智慧的。

主持人:我可以给你说一个例子引证一下,他现在这种状态还能组织原来的球友踢球,然后组织他们集体看球,这些(工作)都能干。

张明锁:所以我说坚强和智慧联系在一起了,因为他聪明,所以他达观,他就能看到社会的变化,他觉得活下去是建立在对社会认识非常清楚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我们社会有这样一个环境和条件,他们就能够坚定地生活下去。当然,刚开始的时候他也比较悲观,但是我看到了,是邻居和朋友们使他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我认为,现在我们有很多人确实还生活在困窘当中,也有很多像他一样的残疾人,确实从他们生活状况来说,我们感觉到是很可怜的,但是应该认识到,我们这个社会正在向光明的方向发展。党中央多次说要让所有的弱势群体共享发展的成果,所以我想通过高新海这个榜样,鼓励更多的弱势群体要坚强地活下去,活下去就是你的聪明表现,就是你的智慧。

主持人:丁部长,当您看到《郑州日报》刊登的有关高新海的报道,陇海大院32年书写人间大爱,您当时有什么感受?

丁世显:我感觉在我们这个社会,一方面在几千年的文明历史的进程当中,形成了好的传统,邻里之间互助互爱,这首先应该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30年来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随着经济和物质生活的发展,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开始有了很大的飞跃和进步,这体现了历史优良传统和现代时代精神的一种结合。

看了报道之后,尤其是今天我在这儿听了这个介绍,很受教育,为我们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邻里和睦、邻里友情、邻里之间的相互帮助打下了好的基础。在某种程度上,对于高师傅来讲有点相依为命的意思,这个精神非常值得提倡,也非常值得很好地宣传,让全世界都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同时也能够自觉地形成这个和睦、相助、友情,进而达到更高的思想境地,非常好,非常值得提倡和推广!

主持人:不管是《郑州日报》的报道,还是上一期的《小区大爱》,这一期的《周末面对面》节目,很多人看了之后都觉得挺感动的,但是有很多朋友会提出来一些问题, 有的大学生说了这个事情还挺好,但是至于你们这么大规模地宣传,一期节目又一期节目,还搁在那么显著的版面,这是不是有点故意放大或者故意炒作的痕迹?

李洪太:可以理解年轻朋友的这个想法,可能在近些年的社会生活当中,见到虚假的现象太多,以至于对一些真实的东西也产生怀疑。具体到这件事,第一,我们作为中共郑州市委的机关报,有责任和义务去宣传和报道一些代表主流社会的精神。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忘记党报的神圣使命,歌颂真善美,倡导社会新风,支持创建和谐社会,这是我们永远的命题。所以,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运用我们的新闻手段去报道这些事情,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果不这样,反而是我们的失职。如果说有人把它理解为炒作的话,我们觉得对代表社会主流的东西、对健康向上的东西,我们不仅要“炒”,而且要把它“炒”大“炒”热。

主持人:院长认同不认同李总说的这种“炒作”?

刘道兴:宣传社会文明和谐,宣传发生在我们普通老百姓身边非常实在的感人的事情,说它是“炒作”也没有关系。

李洪太:更重要的前提是这个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如果有朋友怀疑的话,我们也请他们来到陇海大院,走近高新海和他这群可爱的老邻居身边,现场听一听、看一看我们笔下的陇海大院和现实中的陇海大院,他一定会有一种全新的感受。在任何时候,作为我们这样一个主流媒体都要宣传社会的这种好的风气和精神。相反,我们对那种凶杀、婚外情、明星丑闻、八卦新闻之类捕风捉影式的无聊的“炒作”,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主持人:刚才大家看到《郑州日报》所刊发的一个爱心榜,其实也只是帮助高新海的一部分人的名字,我们现场做一个采访,贾师傅,这两天我老见你在高师傅家,像家里的柴米油盐,你买的时候顺便都给他买了,然后送到他家,他也很自然地接受了。

贾留成(陇海大院邻居):一般我买的时候顺便都帮他带了。

主持人:那像一般价钱什么的怎么解决?

贾留成:没说过这些事情。

主持人:你就是很自然地买一份给他送就去行了。

贾留成:一般他家里没有什么东西的时候,买着给他就送过去了。

主持人:那要是一年买酱油什么的也得好几十瓶。

贾留成:没算过这个事情。

主持人:那高师傅对这个有什么感受呢?

高新海:可能我和他们也都习惯了,一般我要是给他们钱的话我都要挨骂的,有时候够着了还要捶两下。

主持人:那就是说如果别人坐了你的车要给你钱了,你也会骂他们的。像我们现在邻里之间的关系很难融洽,前段时间也有报道,像一个地方生活在一起很多年了都不认识,但是怎么看待陇海大院这个现象呢?

张明锁:你说的这个情况,是与现在的市场经济机制有很大的关系。有一些公司的白领人士没有什么时间去聊天、串门,实际这些白领你说他们不喜欢人际交往吗?他们也是很需要的。可是有的时候时间比较紧迫,或者是所在的单位缺乏这种条件,你在企业上班,老板就是让你给我挣钱的,我哪有时间去做你的工作啊,给你做交流啊。所以这些白领们的压力也是很大的,他们非常需要这种亲情式的交往。有的时候容易产生心理疾患,像一些发达国家的人,他就去找心理医生。我倒是很希望我们的这些机关事业单位或者企业,都好好学学陇海大院的这种精神,这个社区不光是我们居委会的社区,而且让我们每一个单位和机构都充满这种亲情。老板要多和员工交流一下,员工之间也要互相关心,这是人生的一个基本需要,这个需要满足不了,它就会产生精神上的问题。所以我说高新海这个事情,从精神上来说他是幸福的,我希望我们很多机构有这样一个环境。

主持人:其实这个事情讲出来这么和谐、这么融洽,同时给大家带来欢乐,白领也好、金领也好,他也很羡慕。就拿我来讲,不管我生活在什么环境当中,周围能有这么一个环境对我的家庭都是很好的,但是我觉得生活当中还是很少,特别是自己买了新房,真的是很多年都不知道自己的邻居叫什么名字。

刘道兴:这其实就是我们从农业社会进入城市社会一个很深层次的问题,比如说我们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像张家庄的、李家营的,基本上是一个种姓的人在一个村里面,大家走出门了都是叫哥、姐、大伯、大妈,都是一个姓的人。所以在农村的文化环境里面,人们不提防,每个家庭都是只要家里有人,门都是打开着的,更重要的是人们的这种邻里关系,大家谁要盖房子、娶媳妇,别人都来帮忙,从来不说什么钱的事,这就是农村的一种文明、文化。它一到城里来就变了,住在一个家属院的人,从四面八方来的各个姓都有,刚才我就说了,我们报纸上登了19个高师傅的好邻居,一共有14个姓,姓孙的和姓王的有几个,其他的都是一个姓,但是我们又处得非常好,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这样就把农村的这种文化给继承下来了。

这几年来大家相处在一起了,我们住在一个门洞里,住好些年相互不了解。而且现在有时候我们之间的宣传还要强调大家要提防,说要有人敲门,你千万不要开,我们现在是进行这样一种文化的宣传。所以前一段时间专门有媒体去试了一下,趁家长不在家给小孩说我认识你爸爸妈妈什么的,你给我开开门吧,然后小孩就把门打开了。我说究竟是让我们的孩子见人都提防,见人都小心,想着这可能是个贼,还是要小孩见了人以后都觉得放心,觉得很善良、很可爱,到底哪个更重要。这实际上就是我们遇到了城市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怎么样来建立和谐的邻里关系,怎么样来建立和谐的社区关系,大家都要敞开心扉、相互了解、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帮助。所以我觉得陇海大院这个典型,它会引起我们在越来越大的城市里生活的人深深思考,我们应该怎样来对待我们的邻居。当然,我们的社区也应该开展更多的活动,来给住在这一个家属院、一个小区、一个社区的人们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大家能够相互认识、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大家认识了,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提防了。

主持人:丁部长,其实我们郑州市一直以来都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我想小区里面的邻里和睦的问题,是不是也是文明城市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丁世显:郑州市创建文明城市已经有七八年的时间,创建文明城市最重要的目标和目的是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提高市民的文明程度。尤其是近年来,根据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的情况,我们也在探索,围绕着创建目标和创建的重点内容,探索出一些新的创建方式和方法。所以,我们从2006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邻居节”活动,这个活动最早是由管城区自发搞起来的,就是住在一个小区、社区里,由于大家平常工作都非常忙,很少在一起有交往、有了解,一个门洞里谁也说不清谁叫什么名字。那么怎样从促进人们之间的接触、交往、交流,进而使人们相互了解、相互熟悉,再发展到大家能够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开展“邻居节”活动,要提供这样一个平台。

从2006年第一届到今年,年年都在做这个事,政府之所以这样去搞就是要搭平台。我从一开始就听了听,刚才刘院长也做了一些分析和介绍,高师傅他们也谈到了朋友叫“小弟兄”,这说明他们从小都生活在一起,从小都有一种亲情、感情、友情,所以说,多少年了一直都能坚持下来。那么这样一种友情建立在从小能相处、相知、相交的基础上,如果没有这种相处、相知、相交,那么就不可能对一个陌生人产生这么持久的助人友爱的行动。

所以,从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和谐程度来讲,我们开展这个“邻居节”活动,搭建这个平台,邻里和睦是社会和谐的一个基础。他们这个群体体现的是友情,也同样是邻里和睦的这样一种精神,但它折射出来的是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非常需要这种精神,如果我们每一个小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单位都能够这样相互了解、相互关爱、相互帮助,和谐社会不就实现了吗? (下转第六版)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