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3版:区街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社区“常青树”
积极改善人居环境
祥云寺村的变迁
整治不文明养犬
寻人“专家”
100元交最后一笔党费
500元捐四川灾区同胞
倡导环保理念
农民专用水厂开工
法制电影村口放映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社区“常青树”

本报记者 陈亚洲 通讯员 薛建州 文/图

一个月只有13元工资,当居委会主任一干就是20年;连续8年让出老党员补助金,交给组织用于救助特困家庭……被大伙夸为社区“常青树”的老共产党员王月仙,是二七区五里堡街道办事处建新北街社区的普通居民。

自办幼儿园 解决入托难

昨日上午,记者慕名来到二七区月仙艺术幼儿园,见到王月仙老人时,她正在有声有色地给孩子们讲故事。

1925年出生的王月仙,1956年随丈夫落户郑州,1966年任建新街居委会主任,一干就是20年。一提起当年她入党参加革命的日子,脸上布满皱纹的王月仙双眼噙满了泪花:“当年刘胡兰被敌人砍头的时候才17岁,我入党时也刚17岁。许多党员,为了革命献出了生命,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今天呀!”入党66年来,她始终牢记自己是个党员,心里时刻装着群众。在担任居委会主任期间,为解决双职工子女入托难问题,她萌发了创办幼儿园的想法。

后来,王月仙终于找到一间闲置旧平房,用自己积攒的钱办起了幼儿园。人家不收的哑巴、瘸子等残疾儿,她不嫌弃;刚出生56天的婴儿,她不怕麻烦精心喂养;职工的孩子入托有困难,她给予照顾。就这样,幼儿园以服务辖区群众为宗旨,收费标准低,很快从只有2个孩子猛增到80多个。近年来,凡是下岗、低保、特困家庭,只要拿着有关证明,王月仙都给予减免托费,赢得了社区居民的赞誉。

由于年高岁大,力不从心,今年8月,王月仙特地聘请了园长,可仍闲不住,一有空就拄着拐杖来到幼儿园,把爱心献给孩子们。

八让补助金 情系困难户

从2000年起,王月仙已连续8年把市委组织部门发放给她的建国前老党员补助金,交给组织用于救助困难群体。

根据上级有关政策规定,组织上定期对有困难的老党员发放补助金。1942年入党、1948年参军、1955年复员的王月仙老人,也在被照顾之列。可她总是说自己能克服困难,不愿接受组织照顾。

其实,王月仙的家并不富裕,老伴去世早,她年老体弱多病,主要靠伤残复员军人补助费和居委会退休金生活,两费相加仅有800多元。可老人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省吃俭用,从不给组织添麻烦。

今年“六一”前夕,组织上把王月仙让出的补助金,给辖区贫困家庭孩子买了书包和文具用品。当看到孩子们高兴地背上新书包,齐声喊着“谢谢王奶奶”时,她心里乐开了花。

捐款献爱心 一次都不落

在生活上,王月仙对自己很抠,可扶贫济困送温暖、拥军优属、捐款捐物献爱心等公益活动,次次都有她的身影。

今年5月,在四川发生大地震期间,王月仙突发脑出血病昏倒在幼儿园,老师们赶紧打120急救电话,及时把她送往医院抢救。由于病情严重,医院下达了3次病危通知,后来,医生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她的命。做了开颅大手术的王月仙刚苏醒过来,就急切地问女儿:“给地震灾区的钱捐了没有?”

“妈,捐了5000元。”听了女儿的话,王月仙才放心地点点头。

就是这样,王月仙把全部精力倾注于街道社区,定位于平民百姓,服务于社会底层,究竟捐了多少钱,她从来没有记过,书写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