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3版:区街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社区“常青树”
积极改善人居环境
祥云寺村的变迁
整治不文明养犬
寻人“专家”
100元交最后一笔党费
500元捐四川灾区同胞
倡导环保理念
农民专用水厂开工
法制电影村口放映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祥云寺村的变迁

祥云寺村的变迁

本报记者 张 立

宽阔的宅间路、一排排路灯……昨天,记者来到祥云寺村时,这个900多口人的行政村,正在迎接即将到来的2008年郑州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验收,而900多村民则是从看得到、摸得着的变化中,感受着自己家园的变迁。

祥云寺村位于惠济区花园口镇的黄河岸边,原来村里有座祥云寺,因此得名,后来黄河泛滥,冲垮寺庙,却留下了这样一个吉祥的村名。

“以前村里穷啊,村民靠种地刚刚能吃饱,要是家里没有出去打工的人,连买盐的钱都没有。”回忆起5年前,在村里当了30年干部的女支书张稀罕面带愁容。以前这里地处偏远且交通不便,是远近闻名的穷村,村里几乎见不到像样的楼房,宅间道路黄土裸露。

这几年,通过发展肉牛奶牛养殖、家具制造、仓储三大产业,村民们逐渐富裕。由于这里靠近万客隆家具市场,不少企业在这里租房生产家具,仅这一项每年就会为每户村民带来数万元收入。可由于村里原有变压器老化,作坊式的家具生产企业用电量大,经常造成用电紧张,此外,村里的道路也是制约家具制造厂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今年年初,我市新农村改造政策出台,根据政策,试点村庄改造的费用可享受一部分政府补贴。祥云寺村被列入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新农村改造需要村里垫付一部分工程款,让刚富裕起来的村民出资很困难,为此,女支书张稀罕挺身而出,拿出丈夫经商的钱先垫上,村里道路改造顺利完成。

此时,用电问题又成为村里一大难题,更新变压器需要数百万元,村里根本无力支出。市委办公厅驻村工作队了解此事后,多次协调电力部门,终于为村里争取了一台新变压器,家具生产企业的用电难题彻底解决。此外,驻村工作队还协调市政局路灯所,为新修的村内道路安装64套路灯。

昨日上午,记者在村口见到女支书张稀罕时,她指着路边的摄像头说,村里每个路口都装了监控器。“村里面貌改变了,安全保卫也得跟上,这样来租房的企业才有安全感。”张稀罕说。

惠济区新农村建设指挥部负责人说:“政府帮扶,群众参与,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导思想,惠济区今年共有9个村开始新农村改造,区政府计划投资2000多万,其他村基本情况大致与祥云寺村相似。3到5年内,全区32个村将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