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的距离
近些 再近些
——少先队教育大讲坛隆重开讲
本报记者 张 伟
10月25日上午,首期“少先队教育大讲坛” 在郑州市青少年宫隆重开讲。该讲座由郑州市少工委、郑州大学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郑州日报共同举办。本次讲座邀请了国内著名儿童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副会长孙云晓老师,他声情并茂地为一千余名年轻家长上了一堂精彩的家庭教育课。
“菜鸟” “老鸟”时代
“今天的父母比任何时代的父母都需要学习,因为问题父母比问题孩子多”。孙云晓讲到,今天的教育难在哪里?难在今天的父母不了解孩子。今天的家庭教育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挑战,因为我们碰到了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一段特殊的时期,就是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孩子看起来似乎很神秘,他们从网络上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多,甚至有70%的中小学生认为自己比父母懂得多,教育因此变得非常困难。孙云晓诙谐地形容父母是“菜鸟”,孩子是“老鸟”,现在是菜鸟教育老鸟的时代。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我们都应该把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作为教育的核心。
“大耳朵”与“小嘴巴”
当前,不少家长因为工作繁忙,回到家里面对孩子时,要么是三句话:“吃饭了吗?作业写完了吗?睡觉了。”要么是长篇大论地表示自己工作多么辛苦,孩子应该好好学习报答自己。
现在生活节奏的加快,家长对孩子一天的生活不理不问、学习漠不关心,亲子关系自然很差。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不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也不会向家长敞开心怀,所以在家长们的眼里,看到的都是孩子的缺点,家长很烦恼,孩子也不开心。“好的父母应该是‘大耳朵’、‘ 小嘴巴’,多听少说。”孙云晓提醒家长一定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不时地响应、配合孩子的心情,让他觉得你是跟他站在一起的。
培养好习惯“加减法”
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所以在家庭教育中我们要注重孩子好习惯的培养。孩子们的许多毛病都是父母们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孩子要看书,家长却看电视,孩子心痒痒了,就把耳朵贴在门边“听”电视;孩子在做作业,家长却在家里打牌、打麻将,孩子坐不住了,只能东张西望。
怎么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改变孩子,首先得改变自己。”孙云晓形象地打了一个比喻,“培养孩子好的习惯要学会用‘加减法’——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这样好习惯就像缠缆绳,越缠就越多。”
专家继续为您解疑
讲座完毕,家长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孙云晓的教育指导,更多家长反映在这次讲座中受益匪浅,希望能长期得到教育专家的指导。郑州市少工委的工作人员也表示会多请专家举行讲座,让亲子关系更亲密。
“孩子胆小,没有自信心,我应该从哪方面引导教育?”“他特别害怕遇到挫折,怎么办?”“我的孩子爱动,根本就坐不住,自控能力差”……很多家长把对孩子头疼的事都写了下来,希望能得到孙云晓老师的指导。如果家长仍有疑问,郑州日报将继续邀请郑州大学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的专家为您解疑答惑。
郑州大学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在河南省独家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培训工作。他们依托郑州大学雄厚的师资队伍,已为社会培养了一批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不同于家教或成功父母,也不同于心理咨询师,是以科学的方法帮助父母做好家庭教育的专业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