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5版:都市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从路边小戏摊到乡村大戏台
地质博物馆迎客逾35万
百岁老太
穿针引线如有神
更新出租车
需换新号牌营运
抢劫十余起
昨日落法网
家政工
讨薪不成杀死雇主
IC卡用户每月购气增至350立方米
绿城282天是“好天”
xyx081123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从路边小戏摊到乡村大戏台
他说:我想让更多的人欣赏健康的文化

本报记者 高凯 文/图

1998年,老杨从绿城地毯厂退休回家。退休后的生活舒服自在,喜欢唱戏的他经常和村里的一帮戏迷四处跑着找听戏、唱戏的地方。跑了一段时间后,他感觉有点力不从心,于是就寻思能不能在本村办个乡村大戏台。

为了实现自己“乡村大戏台”的梦,老杨开始了“创业”。他每天走家串户寻求村中戏迷帮助,并召集大家商议在马路边设个唱戏的聚点。看着老杨天天这么辛苦地跑,村里爱唱戏、看戏的人也就主动跟着老杨“搭”戏台了。

“当时就是要聚人气,只有‘粉丝’多了,戏台才能火起来。”老杨说,他记得有一年冬天,正在马路边唱戏时,突然下起雪来了。但因为听戏的观众很执著,他们只好在雪里开演。

功夫不负有心人,马路边的戏台开了一年多后,不仅受到本村老少的支持,更吸引了北环附近一些村庄的村民前来看戏。用老杨的话说就是,戏台终于“活”了。

一转眼,马李庄村大戏台已有近10个年头了。在杨文学的带领下,大戏台不仅红透了马李庄村,还成了远近闻名的唱腔交流地,并有了自己的主场——马李庄村大礼堂。

说起怎样把大戏台从马路边搬到村委会的大礼堂,老杨兴奋地说:“刚开始只是想把戏台从露天的马路旁搬到屋里,一来照顾大家的身体,二来想为大家搞个‘化妆间’。于是,老杨向村委会提出要求,并精心策划了一台大戏在大礼堂演出。干部们一看戏演得这么好,演出当天就同意了老杨每周六下午可以使用大礼堂。村委会也渐渐开始支持老杨的工作,并拨给老杨一些文化活动经费,让他带着村里的老百姓搞文化生活。

从路边的小戏摊到村里的大礼堂,马李庄大戏台渐渐成为该村文化活动的金字招牌,老杨也成了大舞台的“台长”。不过,他还是没有放弃路边的小戏摊,每天下午还要召集一些戏迷在临着花园北路的一块儿小游园内“唱戏”。老杨说:“我是个怀旧的人,再搞起路边的小戏摊,就是想拉拢更多的人加入我的大戏台,让更多的人来欣赏健康的文化。”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