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六十年艰苦创业展新姿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六十年艰苦创业展新姿
新起点科学发展谱华章
省委书记徐光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文超,副省长张大卫,市长赵建才,市委常委、副市长穆为民等省市领导在区委书记史秉锐的陪同下视察二七区工作
区长石迎军(中)调研指导文化创意产业
开展特色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素质
万亩葡萄种植基地
郑州大方桥梁公司设计生产的铺轨机组,在我国高速铁路建设中大显神威
共享成果,共建和谐

——热烈庆祝郑州市二七区建区60周年

1948年10月郑州解放后,10月27日市委确定建立一、二、三区,11月7日第二区正式成立。1955年10月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经市委批准第二区更名为二七区,成为全国唯一因纪念重大历史事件而命名的城区。历经九次区划调整,目前全区总面积156.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5万,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区、中部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省会郑州的商贸中心区和新兴工业区。

建区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二七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励精图治,开拓创新,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4.7亿元,是1978年的1300倍;财政收入完成8.5亿元,是1987年区划调整时的20倍;综合实力位居河南省50个城区第二。

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离不开二七区历届班子和辖区广大群众的辛勤努力,也得益于社会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值此建区60周年之际,我们特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也期待您能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二七发展,共同谱写二七区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

中共郑州市二七区委

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政府

红色二七

英雄城市的名片

1923年2月7日,一声春雷响彻全国,在二七辖区爆发了闻名中外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史称“二七大罢工”。这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工人运动,不仅给反动军阀吴佩孚以沉重打击,也播下追求真理的种子。在历史档案中,还记载着李大钊、项英、李震瀛等著名革命家先后来郑州创办工人夜校,组建工人组织,传播马列主义,开展工人运动的光荣历史,郑州也因之成为闻名中外的革命历史名城。

如今,巍巍的二七纪念塔、雄伟的二七纪念堂、庄严的郑州烈士陵园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依然矗立在辖区中心,成为这座城市永恒的精神象征。

金色二七

郑州商业的发端

自1897年起到1906年,随着芦汉铁路和汴洛铁路的修建与通车,带来了郑州商业的发端和繁荣。郑州最早的百货商场“东亚第一商场”、最早的古董店“王记估衣铺”相继诞生,二七区也成为中原地区最繁荣的商埠。上世纪80年代,仅德化街每天就接待顾客8万多人次,全年销售额达3亿多元。历经百年沧桑,如今德化街已经发展成为中原地区第一个集购物、娱乐、餐饮为一体的商业步行街,2007年跨入中国十大著名商业街行列。

上世纪80年代末,郑州第一家股份制商业企业亚细亚隆重开业,引发了全省第一轮商业体制改革,一批代表时代发展特色的民营经济、集体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逐步形成了以零售业为主的“二七商圈”、以批发业为主的“火车站商圈”。

二七商圈浓厚的商业氛围和旺盛的客流,让来自世界的商业大鳄瞩目。世界500强之首——商业零售巨头沃尔玛等知名品牌相继落户二七。辖区汇集了大商新玛特、正弘国际名店等200多家国内知名大型商业企业,拥有敦睦路服装批发中心等近10大类40余个辐射全国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达数百亿元。正在升级改造的华中水果物流港,是中西部地区唯一一家同台湾进出口商签订直接进出口水果战略合作协议的市场,建成后将成为长江以北地区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的水果批发专业市场。

全区个体工商户由解放之初的3774户发展到现在的3.5万余户,从业人员由6411人发展到目前的10万余人,商贸业成为推动二七区发展的重要力量。

绿色二七

新型农村生机盎然

围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二七区统筹城乡发展,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西南部沟壑纵横的丘陵地形,积极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培育了10万亩生态涵养林,建成了樱桃、葡萄、核桃三大杂果园区和7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每年一度的樱桃节和葡萄节,成为郑州特色休闲农业的知名品牌,仅2007年就接待游客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00万元,侯寨樱桃被评为郑州市“十大历史名产”。樱桃沟村成为郑州市新农村建设的样板。

二七区不断投入资金,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新修整修乡村道路220多公里,建成微集雨水窖3500多个,解决了1.74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建一批农村科技专家大院和文化大院,为全区所有行政村建设了全民健身活动场所,农民人均纯收入30年来增长了40倍。

活力二七

城区工业突飞猛进

二七区立足可持续发展,坚持工商并举,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已形成了马寨工业园区、服装工业园、侯寨工业聚集区三大园区,食品加工、服装、机械、建材等四大支柱产业。

集约利用土地,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单位面积产出率高,自主创新能力强、产业带动能力强,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低的“三高两强两低”型企业,二七区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工业发展之路。投资6000余万元,组织干部群众填沟造地,平整出建设用地1700余亩,康师傅食品加工基地、温州特色工业园、大方工业园等大个头企业入驻马寨食品工业园区。园区财政收入也由2005年的500万元迅速增长到2007年的3100万元,已被列为省“十一五”规划重点园区和重点产业聚集区,二七区由此被评为河南省食品工业强区。

辖区工业由解放之初的22家发展到现在的1460家,雪洋、天方等知名品牌深入到平常百姓心中。马寨工业园区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51项,食品机械制造产业被批准为国家级星火区域性支柱产业。二七服装业发展迅速,化纤女裤销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以此为依托兴建的二七服装工业园区,被列为河南省“十一五”重点服装工业园区,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5亿元以上。康师傅(郑州)食品工业基地项目全部投产后年产值达40亿元。郑州大方桥梁公司获得30多项国家专利,创造了10余项中国第一,填补了20余项国内空白。该公司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DCY900轮胎式运梁车制造技术,使我国成为全球拥有此项技术的第三个国家。

宜居二七

城区面貌日新月异

二七区以打造宜居宜业城区为目标,不断改善城区环境,提升城区品位。近年来,投资6亿多元累计新建改造道路150多条,为辖区全部背街小巷安装了路灯,新建改造居民小区130多个,新建公园游园40多个,新增绿地300多万平方米,全区绿化覆盖率达36.5%,基本实现了市民出户不到500米即可走进小游园,初现“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人与自然共生景象。目前,辖区汇集了省会名校郑州大学等大中专院校29所,中央、省部级科研机构21家,大中型医院32家。

2007年以来,顺应城市发展需要,二七区对小李庄、佛岗等5个城中村进行了整体拆迁改造,已拆迁面积达420万平方米,创造了城区改造拆迁的“二七模式”,腾出建设土地2659亩,引进投资额144亿元,在建安置房面积85.6万平方米。

在拆迁建设过程中,二七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探索出了一条“沟通走在决策前,宣传引导走在实施前,保障走在问题发生前”的和谐拆迁新路子,实行“亲情拆迁”、“阳光拆迁”,创造了60天基本搬完小李庄、20天基本搬完佛岗、40天基本搬完王胡砦的搬迁速度,武汉、漯河等省内外近50批次考察团前来参观学习。今年上半年,二七区城中村土地招拍挂面积、招拍挂自然村数量、廉租房建设面积以及接待省内外考察团批次均居全市第一。

★ 全国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区

★ 全国双拥进社区工作先进单位

★ 河南省信访工作先进集体

★ 河南省平安建设先进区

★ 河南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

★ 河南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先进单位

和谐二七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近年来,二七区先后投入2亿多元,新建改扩建了19所中小学校,中小学校总数达到74所;新建改建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率先设立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基金,率先开办了“爱心超市”,成立了全省首个区级红十字会、全市首家区慈善总会和97个社区爱心捐助接收站;以“共享成果,共建和谐,共谋发展”为主题的为民办实事活动正在全区扎实推进。

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2007年底开始,二七区在全区开展了党员干部“进百村(社区)、走千家、入万户,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活动,2000多名党员干部走访群众58.6万人次,累计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4564个,全区呈现共享成果、共建和谐、共谋发展的可喜局面。

民间道德楷模层出不穷。兴华社区居民曹玉琴,倾家荡产为离异丈夫治病,16年无怨无悔;河医社区刘保山带着病瘫前妻再婚;陇海大院一群老邻居32年爱心接力照顾残疾人高新海。在浓厚的商业氛围里,辖区市民用行动传承忠厚善良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上产生巨大的冲击波,形成了独特的二七现象。

文化产品叫响全国。辖区马寨影视基地制作的《快乐星球》大型儿童科幻剧,刷新了央视少儿频道开办以来的最高收视纪录。今年6月份,国家动漫产业发展(河南)基地落户二七,基地内郑州小樱桃卡通公司等8家单位联合摄制的动画片《小樱桃》成功在央视全球首播,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推动该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魅力二七

跨越发展时不我待

建区60年,改革开放30年。当前,二七区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马寨小城镇11.8平方公里的发展规划已经获准实施,5年内将实现镇区面积10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100亿元等“五个一”的发展目标。随着大学南路、黄郭路、南三环高架桥等交通路段的打通和通车,以及南水北调工程的开工建设,一个极具潜力的南部城区呼之欲出。

跨越两个世纪,承接两个千年。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征程中,二七区将以建区60周年为新起点,紧紧围绕郑州市建设“三化两型”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一体两翼”发展战略,朝着建设经济更加繁荣、科技教育更加先进、生态环境更加优良、社会文明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现代文明城区的目标大步迈进。

本报记者 安群英 通讯员 阚安生 王天朗/文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