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清静沟农民的新生活
小小登记卡 有效禁超载
巩义一农民获国家发明专利
新郑高奏“民生大合唱”
巡回办案进农家
解放思想 舞动旅游龙头
柿树变成“摇钱树”
至少还有你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至少还有你
——新密农民耿书卿三十四载倾情护瘫妻

本报记者 刘俊礼 文 通讯员 张宏涛 图

“我总是害怕自己先走一步,没人照顾你。”“别这么说,我欠你的最多,一辈子没有好好照顾你,还连累你,没有你我活不到今天。”

34年前,妻子胡翠萍去村里开会,被突然倒塌的土窑砸伤,丈夫耿书卿耗尽家中所有并借款数万元为妻子四处求医,终于挽救了妻子的生命,但妻子从此下半身几乎瘫痪,长年生活不能自理。耿书卿34年如一日精心照顾瘫痪在床的妻子,用他坚强的双肩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妻子瘫痪 34年倾情呵护

11月5日下午,在新密市平陌镇耿堂村一个农家小院里,耿书卿正推着轮椅上的妻子散步,不时俯身在妻子耳边说些什么。记者眼前的耿书卿,已71岁,因为常年劳累,患上心脏病的他站在那里显得虚弱不堪。虽然家里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但耿书卿家的院子干净整洁,门前栽种的月季花在风中怒放,为这个苦难的家庭带来阵阵馨香。

1970年,耿书卿与胡翠萍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夫妻两人都是农民,丈夫忠厚朴实,在一家水泥厂当工人,胡翠萍贤惠能干,婚后夫妻俩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天有不测风云。1974年8月7日,耿书卿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

那天中午,他正在厂里干活,突然接到通知说妻子得了急病。耿书卿放下手中的活,一路飞奔赶到村口。老耿惊呆了——只见胡翠萍瘫在地上,身体抽搐,昏迷不醒。围观的群众告诉他:村里召集开会时,土窑突然坍塌,胡翠萍被砸中腰部。在乡亲们的帮助下,胡翠萍被送到当地医院。

诊断结果很快出来了:胡翠萍腰部严重受创,腹中7个月大的胎儿无法保住,直立行走的希望渺茫,几乎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

在妻子住院期间,耿书卿一刻不停地忙碌着,从日常的吃、喝、拉、撒、睡,到每天必做的按摩、翻身、配合医生换药。在他的悉心照顾下,妻子的精神状态日渐好转,从开始不愿接受治疗,到积极配合治疗,并渐渐恢复了对生活的热情。

为治好妻子的病,老耿花完了村里补助的1000元钱,又向亲朋好友借了几万元。有人劝他离婚,他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只要有一丝希望,我都不会放弃,因为只要妻子活着,我们就是一个幸福完整的家。”

照顾妻子 自己不舍得吃药

自打妻子瘫痪在床,他每天早晨6点钟不到就起床烧饭,为妻子洗脸刷牙喂饭。多年来,老耿每天妥善安排老伴的饮食起居:担心得褥疮,每天都要为她洗脸、擦洗身子;临睡前,还要给老伴讲笑话,陪她看电视,听广播,逗她开心。

在他悉心照料下,奇迹发生了,胡翠萍恢复得很快,能慢慢地拄着双拐站立起来了。看到这些,老耿心里多少有点安慰,又可以出去挣钱给妻子买药了。于是,他来到镇里一家水泥厂打工,日子慢慢似乎恢复了平静。然而,好景不长,耿书卿的父亲又患病卧床不起,使这个苦难的家庭雪上加霜。

“父亲身边不能离人,我总不能不出去挣钱啊。”老耿左右为难。这时,能拄双拐站立的妻子告诉他:“你放心出去吧,我来伺候父亲。”看着妻子的模样,老耿偷偷在外大哭一场。就这样,白天伺候父亲的重担就落在妻子肩上,他不忍心妻子太辛苦,下班后就早早回家做饭,晚上隔一个小时起来帮父亲和妻子翻身。

随着年龄的增长,妻子的病情开始恶化,又开始回到轮椅上生活。老耿的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患上了心脏病,不能进行体力劳动,家里丧失了生活来源。然而为了妻子少受病痛的折磨,老耿自己舍不得吃药,把家里的钱全给妻子买药。两人曾经有这样的对话——

老耿:“我总是害怕自己先走一步,没人照顾你。”

妻子:“别这么说,我欠你的最多,一辈子没有好好照顾你,还连累你,没有你我活不到今天。”

社会关爱让他坚强乐观 

“我们这么多年能坚持下来,是与社会对我们的关心分不开的。” 老耿指着自家的三间平房说,我这几间房子是平陌水泥厂厂长钱国森帮助盖的。当地民政、残联部门将他纳入低保名单并给予帮扶,每月发放90元低保金。30多年来,邻居和亲戚们对老耿一家的照顾无微不至,给他们送来了棉衣、棉被,另外还给他们零花钱。谈起社会关爱,老耿说:“有很多好心人帮助我们,我和老伴一定会坚强地生活下去。”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