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成燕)为防止核与辐射事故及恐怖袭击事件对群众生命财产与安全造成危害,昨日上午,市环保、公安、卫生部门首次联合在市警察培训学校举行“辐射事故实战演习”。省环保局副局长王争亚、市长助理刘本昕观摩演习。
演习历时30分钟,将应急准备、放射源搜索、现场警戒、抢救治疗、放射源处置等场景贯穿一体。演习假想我市某水泥厂一枚三类放射源被盗,市政府立即启动应急响应预案。经过紧张处理,事故得到妥善处置。
相关链接
三种手段可防放射源伤害
放射源分为五类:一类源属危险源,二类源属高危险源,三类源属中危险源,四类源属低危险源,五类源属极低危险源,不会对人体造成永久性损伤。
据了解,目前,我市辖区内有放射源1623枚,其中一类源434枚、二类源32枚、三类源26枚,其余为四类和五类放射源。
市环保局负责人介绍,一旦遇到放射源丢失等情况应及时告知环保部门。同时注意通过距离防护、屏蔽防护、时间防护三种手段保护自身安全,距离防护是指离放射源越远,受到的伤害越小;屏蔽防护是指可选择混凝土、铁或铅等作成屏蔽体遮挡射线;时间防护是指尽可能减少与放射源的接触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