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中原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说校园
让你的孩子做孩子
紧抓关键环节 稳妥推进课改
新闻快递
郑州教育演绎跨越式发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基础教育走在全省前列 教师待遇逐年提高
郑州教育演绎跨越式发展
教育资源积累更加雄厚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大班额难题有望破解

本报记者 覃岩峰

2007年,全市普通高中在校生18.3万人,是1978年的2.3倍,中等职业学校123所,在校生29.6万人,比30年前增加27.9万人……改革开放30年,是郑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30年,一串串辉煌的数字表明,这段时期也是我市教育事业发展最好最快的30年。

我市教育取得巨大成就

基础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根基。1986年,我国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郑州市的“普九”于1997年顺利通过验收。到2007年,郑州市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小升初比例100%,初中入学率99.68%,巩固率99.88%,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率也在99%以上。与此同时,全市普通高中在校生18.3万人,是1978年的2.3倍。全市省、市级示范性高中达到35所。

职业教育方面,2007年,全市有中等职业学校123所,在校生29.6万人,比30年前增加27.9万人。自1986年郑州市出现民办学校,全市各级各类民办学校也发展到1292所,全市中外合作项目(机构)达到11个。

社会经济的发展,让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显著提高,教师素质也得到了整体提升。2004年开始实施的“名师工程”,至2007年已在全市培养选拔了200名教学名师。

教育资源积累更加雄厚

数字增长得益于教育经费筹措体制逐步完善,教育保障的逐年加强。2007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46.4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42.8亿元,是1978年的269倍。从2002年起,郑州市建立了城市低保困难家庭扶困助学制度,仅2007年城市低保家庭学生享受补助人数达到1.3万人,补助金额达到227.5万元。从2006年起,为了鼓励和吸引更多的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开始建立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普遍资助制度,资助面积达到了90%。

从1978年起,国家和地方各级财政持续增加教育投入,市区、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得到有效改善。2004年至2007年,投入10.5亿元在市区规划新建、改扩建了47所中小学校;投入690万元为67所农村初中建起了标准化实验室;投入1.4亿元完成了650个危房改造项目;投入2106万元,为农村中小学建起了77个计算机教室;投入3560万元,在1557所农村中小学实施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投入2839万元完成了38个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投入2487万元对530所中小学的21.96万套课桌椅进行了更新。

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思想决定行为,成就的背后有着坚实思想统领。30年来,郑州教育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科学规划,整体提升。近5年来,我市先后召开全市教育、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探索了一条符合郑州教育实际的发展路子。

郑州市通过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了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高标准、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通过对“办学体制、投融资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三大体制的改革,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教育,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形成了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30年来,我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我市建立了帮助学生成长、解决学生困难、维护学生权益的服务体系。并把推进素质教育、优化办学质量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坚持督政督学并举并重,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教,使教育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大班额难题有望破解

郑州经济进入发展关键期,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工作要求更高、更强烈。未来几年,我市将通过一系列的举措,破解当前教育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我市将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强化和完善贫困学生救助工作力度,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校际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积极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努力减少大班额现象,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行小班化教学。

到2010年,全市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87%以上,市区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95%以上;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5%,市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100%;建成60所市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全市重点建设20所在校生规模3000人以上的中等职业学校,建设50个左右中等职业教育骨干专业(点);努力建成一所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建成15所左右地方本专科院校,在校生规模达到9万人左右。

2010年,全市新建(迁建)普通高中15所,初中31所,小学51所,其中市区新建(迁建)普通高中8所、初中23所、小学43所,以此满足城市化进程对教育的需求。这些举措将继续推进教育的发展,让更多的市民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