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个税怎么征 需听听百姓怎么说
“铁棍”敲响商标淡化警钟
青少年如何在
“书太多 书太杂”的年代读书
黄光裕事件警示资本和权力都需要笼头
漫画:吃回扣也是受贿
领导干部“脱敏”迈出和谐第一步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领导干部“脱敏”迈出和谐第一步

最近密集见到有关群体性事件的报道:广州警方11月24日向媒体通报,23日夜一起交通纠纷引发了100多名出租车司机聚集事件,经疏导劝解,事态得到有效控制;重庆部分教师罢课,要求实现《教师法》的规定——与当地公务员享受同等标准,重庆政府就待遇问题与中小学老师代表进行了交流座谈;出租车集体罢运事件则在全国发生了多起;此外,还有甘肃陇南30多人上访导致上千人聚集的事件,等等。

这样的信息看见多了,不一定是“坏事”。《参考消息》11月23日头版以“中国增强新闻报道透明度”为题,报道了外媒的述评,路透社等对中国越来越主动公开报道“负面信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面对各种个体或群体性事件,作为领导干部,第一步是要做到“脱敏”,不要一见“群体”、“事件”这些词语就心颤抖、腿哆嗦。放眼世界,无论多么发达和文明的国度,类似事件都不比我们少多少。现在正是各种社会矛盾密集交错之际,一个地方发生几起群体性事件,事实上不算什么稀罕事儿。看到这一点,正是“脱敏”的第一步。

“脱敏”就是要求不要神经过敏,不要错误定性。正是因为神经过敏、错误定性,才动不动“动用警力”,一上手就想“压服”。公安部部长孟建柱新近在《求是》杂志发文说,处理群体性事件,必须讲究政策、讲究策略、讲究方法,坚持三个慎用(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坚决防止因用警不当、定位不准、处置不妥而激化矛盾,坚决防止发生流血伤亡事件,就是一针“脱敏”的药剂。

当然,并不是说事件出现多了,领导干部“脱敏”了,就可以麻木不作为了。恰恰相反,要把“作用力”用在关键部位上,不是去做无用功,更不是去做火上浇油的反作用功。如何尊重民意、疏导民怨、化解民愤,重庆妥善处理出租车罢运的做法,给出了范本。当然,任何个体或群体性事件,都必须控制在非暴力范畴;施行暴力,必然违法,无论暴力主体是谁,都必须制止。

如果真正“脱敏”了,那么就不会动辄说人家“闹事”。“闹事”之说,是落后时代几十年的看法。事实上,绝大多数“钉子户”也好,“上访户”也好,停运也好,罢课也好,都事出有因。最近有位领导说得好:老百姓进城赶集都得费点劲儿,更何况千里迢迢去上访!何必费这么大劲儿去“无理取闹”呢?我们眼里的一些“小事”,往往就是上访群众家庭生活的头等大事。老百姓不会闲着没事去上访,他肯定是遇到了什么大问题。绝不能把他们拒之门外,让他们感到“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当干部的一定要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要站在他们的角度来想事儿,这才能解决问题。

社会的和谐进程,必定是个动态和谐的过程,不可能是静止的“和谐”。我们也有理由认为:风暴也是和谐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谐社会同样不可能彻底避免“风暴”的出现。对风暴过敏,则可能被风暴吞没。 徐迅雷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