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分析研究2009年经济工作
讨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工作
补绿
4000余老杨树“退休”
80株重阳木公园安家
坚持工业项目带动不削弱
88家企业签约400亿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
四十二次会议下月召开
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明年1月12日召开
新支线飞机ARJ21-700首飞成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坚持工业项目带动不削弱

本报记者 王 伟 魏书杰 陈 锋

投资,被称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郑州工业的快速崛起,投资是重要的动因之一。

产业经济研究人士说,工业是个实实在在的产业,没有投入就没有产业。在实践中,我市的决策者深刻认识到:“对于正在崛起的郑州工业来说,项目就是加速发展的牛鼻子。投入的增加,特别是高附加值项目投入的增加,是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关键。”

近几年的工业经济增长,进一步证明了项目投资拉动的重要作用。2003年至2007年的五年间,全市工业项目投入分别为45亿元、112亿元、270亿元、378亿元和524亿元,而同期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为297.4亿元、402.7亿元、569.7亿元、723.0亿元和923.8亿元。

投资不仅能够提升工业经济的规模扩张,还能保持和增加工业经济的实力和效益。更重要的是通过投资结构的调整,实现工业结构的升级,加快优势产业的聚集和形成。因此,加大工业投资力度,优化工业投资结构,利用政策导向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优势产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竞争能力,增强发展后劲。

发达国家及国内一些先进城市的发展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在经济起飞和快速发展过程中,基本上都保持在30%以上投资率。改革开放后,广东省的投资率也连续多年超过30%,有的年份甚至超过40%。

而对于地处中原腹地的郑州来说,目前工业经济的“家底”还不是特别殷实,各项发展措施还有待继续完善。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保持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定幅度的投资增长仍是当务之急。

建国初期,大规模的国家投入奠定了郑州工业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工业投入支撑起现代郑州工业的格局。近几年来,我市更是不断加大工业投入,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作为全市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年年抓投资项目,处处有投资重点。2003年至2007年,全市确定重点工业建设项目达1000多项,完成工业投资累计1300多亿元,工业投入连续翻番。五年时间,全市涌现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0多家。这其中无论是规模以下企业成长壮大而来,还是新项目投产催生而来,都离不开大规模的项目投资。

著名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钱纳里认为,人均GDP1800~9000美元之间,是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并且是加速发展阶段。按照这一理论,21世纪初期的郑州工业正处于中期向后期推进的加速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投入的技术密集程度还不是很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共同发展。因此,工业发展对投资的需求依然十分旺盛,没有充足的投入就难以保持较快的增长。

保持较强的项目投资能力,强化投资的结构优化,意味着保证了郑州工业的发展后劲,保证了全市工业发展的浓厚氛围,保证了郑州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势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