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旅游
如何度“寒冬”
周初晴天为主
本周降温明显
三农人物候选者
走进郑大讲三农
嵩山路精品街整治
竣工验收移交完毕
郑州发展的铿锵脚步
我省暂停泰国游线路
坚持对工业发展的组织推动不懈怠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二、作用与角色:河南省的长子,肩负着带动中原崛起的重任,更要站在中部崛起的高地上
郑州发展的铿锵脚步

(上接第一版)

应该说,对郑州的角色和作用,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郑州是省会,应当是龙头,是排头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郑州如何发展,在全省整个经济发展格局中至关重要,郑州发展得好,河南也会发展好,郑州发展不好,河南的发展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1990年7月17日,时任省委书记侯宗宾明确给我市提出了“艰苦创业学济南”、“团结奋进,振兴郑州”。

1995年1月,李长春同志在与省委政研室同志谈调研工作时指出,“郑州对全省的振兴必须起火车头的作用,也完全可以起火车头的作用。”在1995年12月省六次党代会上的报告中李长春明确指出,郑州要“在全省发挥龙头作用”。

2003年6月,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李克强来到郑州考察工作,强调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的重要作用,提出郑州应该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和现代农业示范带,郑州占全省GDP的比重要达到1/4以上,成为全省经济的核心增长极。

2004年12月14日,省委书记徐光春在来河南省工作的第三天就到郑州考察,发出了“中原崛起看郑州”号召。

2005年1月16日,徐光春在参加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郑州代表团讨论时, 对郑州有个形象的说法:是河南的长子,郑州有“三个特殊”:特殊地位、特殊使命、特殊作用,并提出了“六个力”的著名论断,希望郑州进一步提高发展力、辐射力、带动力、创造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2008年1月16日,徐光春与出席省十一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的郑州代表团代表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要求,郑州千方百计成为科学发展的领跑者、改善民生的领跑者、社会和谐的领跑者和党的建设的领跑者。

这一系列指示和要求,郑州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越来越清晰了。2005年6月,时任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克提出“两个不断”论断,即“在全国大城市中的经济实力排位不断前移,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的比重不断提高”,时任市长王文超说,郑州要提前工业化,率先奔小康。“两个不断”,一个“提前”、一个“率先”,对郑州的角色和作用进行了生动的诠释。

200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中原城市群的战略构想,构筑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为实现中原崛起提供重要支撑。2006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出“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把中原城市群建成中原崛起、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增长极”。郑州被赋予更重要的使命,要成为区域增长极,做中原城市群领跑者,要成为东西联动的节点、中原崛起的支撑、中部崛起的引擎。

2006年11月19日,郑开大道正式开通,郑汴一体化迈出了实质性一步。郑州,不仅肩负着带动中原崛起的重任,更站在了中部崛起的高地上。

站得高方能看得远,郑州人认识自身的视野越来越开阔。2001年年底,市委书记李克提出要跳出河南看郑州,敢于把自己摆在全国的大舞台上,敢于向先进发达地区看齐。2008年7月在市委九届九次全会上,市委书记王文超提出,要立足世界背景、放在世界格局中、用国际视野审视郑州,“要力争经过10年到15年的不懈奋斗,把郑州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用20年到30年的时间,跨入全国先进城市和世界重要城市行列”。

春风化雨,万般从容。只有正在创造历史的人们,才有这种远大的抱负和志向。

三、发展与成绩:短短30年,演绎出了一座城市崛起的奇迹

改革开放30年,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思想不断解放、认识不断提高、理论不断创新、实践不断探索、改革不断深化、开放不断扩大、发展不断跨越的30年。据市统计局的分析,大体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9年到1992年,是以农村改革为先导、由农村向城市以及整个经济领域全面推进并逐步整顿深化、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的阶段。

第二阶段,从1993年到2002年,是各项改革全面展开并取得重大突破,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决定性步伐、对外开放逐步向纵深发展的阶段。

第三阶段,2003年到2007年,是各项改革全面纵深推进、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对外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的崭新阶段。

按照这三个阶段的划分,我们选取了几个亮点,这些亮点把郑州的天空照耀得格外璀璨夺目。

1975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发表了《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调查报告,文章详尽报道了河南巩县回郭镇公社“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兴办社队工业的做法,充分肯定了回郭镇人民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中国的乡镇企业从这里起航。

1989年5月6日,亚细亚商场闪亮登场,随后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商战。

1991年12月,中央电视台播出6集电视专题片《商战》,亚细亚现象举国关注。

1990年10月12日,郑州商品交易所成立,是国务院批准的首家期货市场试点单位,在现货远期交易成功运行两年以后,1993年5月28日正式推出期货交易。1998年8月,郑州商品交易所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三家期货交易所之一。郑州价格成为全国粮食的指导价格,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粮食行情的一个窗口。

1992年7月30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内陆开放城市,赋予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郑州改革开放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1992年12月5日,由第二砂轮厂改制为郑州白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12月月8日白鸽股份上市,成为河南省第一家上市企业。

1994年,金水大道开建“四桥一路”,半年后,12月28日工程竣工,城市建设的大幕由此拉开。

2003年,郑州的GDP过千亿,达到1102亿元,成为全国千亿元俱乐部成员。2006年又突破2000亿元。郑州一年创造的生产总值从100亿元到1000亿元用了13年,从1000亿元到2000亿元仅用了三年。

2003年1月20日,隆隆的钻机声打破了千年的寂静,郑东新区的第一个项目、CBD三大标志性建筑之一的郑州会展中心正式开工建设,火热的建设热潮扑面而来,郑东新区建设大幕开启。

……

看郑州30年的发展,几个有代表性的数据,最具说服力。

2007年全市GDP达到2486.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是1978年的32.9倍。

1978年,地方财政收入(按当时的口径计算)仅为4.7亿元。2007年这个数字是277.6亿元,为1978年的59倍。

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78.7亿元,是1978年的102倍。

1984年,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落户郑州,全市掀开了招商引资的第一页。至2007年底,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021个,合同外资金额79.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外资41亿美元,相继有16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郑州。

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084元和6594元,分别是1978年的46倍和54倍。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23025元,是1978年的42倍。

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978年仅为1.4亿元,人均储蓄32元。2007年达到1658.7亿元,是1978年的1185倍。

城区面积不断扩大。1978年建成区面积60平方公里,1992年建成区面积达到93.1平方公里,2002年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56.4 平方公里,市区人口275.2万。2007年年底建成区面积294平方公里,比2002年扩大137.6平方公里。1978年全市城镇人口为141.8万人,2007年年底达到450.8万人,比1978年增长2.2倍;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32.4%提高到61.3%,增长了28.9个百分点。

……

看郑州30年的发展,如果把眼界放得再远一些,看得就更为透彻。

与省内17个省辖市比。2007年郑州GDP总量占全省的比重为16.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省比重为2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比重为2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比为21.3%。

与周边省会城市比。综合经济实力在中部地区六省中仅次于武汉市而居第二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与武汉市基本持平,人均储蓄存款居中部地区六省中心城市第1位。

与全国城市比。2007年郑州GDP在27个省会城市中排第8位,与2000年相比(下同)经济总量排名提升4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排第7位,排名提升5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第11位,排名提升2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排第7位,排名提升6位。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综合实力郑州名列第23位。

多年的积累之后,郑州开始释放自己的巨大能量。

身披霞光,郑州人开始了在神州大地上的精彩演出,同时拥有希望的感觉和对未来的自信也开始在胸中荡漾。

……

回望30年,旨在让历史照亮未来的行程。诺贝尔经济学得主蒂格利说:“中国已经走出改革初期的浅滩阶段,正站在大河中央,选择彼岸的到岸位置。” 我们正站在大河中央,我们健步走在大路上,有30年改革开放的深厚积累,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对郑州的未来信心满怀!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