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上接第一版
中国工商银行:
与公益事业牵手同行
荥阳多项经济
指标大幅增长
图片新闻
广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上接第一版

(上接第一版)秉承地域优势的郑州,利用“中”和“通”写出了一篇“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的精彩文章。1978年,全市商品购销分别只有10亿元左右,1992年已分别达120亿元和135亿元。2007年,仅限额以上贸易业就实现商品购进总额1320.4亿元,销售总额1380.4亿元。

对于商贸业近30年的发展变化,河南省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进才的评价更是直奔“主题”:没有哪个行业可与批零业的凝聚力、辐射力相比,繁荣的批零业为郑州带来了丰富的人流、物流,加速了郑州的城市化进程。

郑州商业的先驱性繁荣,也得到了河南省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

1992年,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如何加快郑州贸易城建设问题;

同年,国务院通知,郑州被辟为内陆开放城市,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

1996年,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郑州,题词“把郑州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商贸城市”;

此后几年,全国商贸中心改革试点城市工作会议接连在郑州召开。世界中等城市合作发展网(“芝麻网”)暨国际商贸交流大会(简称IBE)大会也把会议地点搬到了郑州。

(二)现代服务业:

一座城市的梦想和激情

煮酒谈笑间,历史迈进了21世纪。郑州的商贸城建设也被赋予新含义。

2001年年底,调整后的市委、市政府班子提出新的发展思路:“发挥商贸优势,拉长工业短腿,带动现代农业”,明确提出在发展商贸、餐饮、旅栈业等传统服务业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现代会展业和旅游业。

随后几年,郑州在促进服务业发展方面频频亮剑。

2002年,郑州市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负责指导、协调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

同年6月,出台《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纲要》,提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目标和规划,强调要强吸纳远辐射。

2005年10月,《中国郑州现代物流中心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出台。

2006年7月,《郑州市“十一五”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出台,明确郑州市服务业未来5年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2007年,郑州将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为“强化枢纽地位,优化工业结构,建设商贸都市,发展现代农业”。

同年,全市召开现代服务业发展大会,会上明确提出把郑州建设成为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的奋斗目标。

近几年,“会展”一词在郑州炙手可热。“开着飞机往下撒钱”,是业内对会展业拉动效应的形象比喻。其实早在许多年前,郑州就已经摘取了“中国流动展摇篮”的华冠。

1985年,闻名全国的糖酒会在郑州举办。“盛况空前,大街上处处是条幅,到处是摊位,参会人数达到1万多人”,当时在商业局工作的阎铁城这样回忆。到2001年,糖酒会参会人数已突破10万人。

糖酒会之后,钢材会、农机会等全国大型展会相继来郑,在带动郑州餐饮、住宿、交通等行业发展的同时,也为商品短缺时代下的郑州获得物资、信息提供了近水楼台,支撑了郑州的经济发展。

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受场地等硬件的制约,会展业在郑州的发展日渐式微。

2005年年底,郑州国际会展中心投入使用,场馆设计及配套设施让国内外客商叹为观止。香港国际会展管理公司的托管,更把郑州会展业的管理和运营提升到国际水平。

是年,在第二届中国会展产业年度会上,郑州即被推选为中国最具潜力的会展新锐城市;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与香港亚洲展览馆一起,被授予中国展馆新锐奖。

事实证明,是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为郑州的会展业带来了振翅腾飞的机会。2006年,在会展中心举办的全国性大型展会就有4个。是年起,郑州又连续3年举办了国际医药机械博览会,吸引全国各地近千家企业参展以及美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的采购商前来订货。

2007年,郑州市会展业展览面积一举突破100万平方米,中部会展之都的地位初步形成。

会展——这架近年来拉杆起飞的“飞机”,正以其独有的高度和速度为郑州、为河南撒下遍地的信息和财富。

凭借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发达的现代商贸流通业,郑州的现代物流业迅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市规模以上物流企业98家,从业人员11万多人,物流业经营收入160.53亿元。河南豫鑫、郑州市交运集团、河南长通等本土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南方香江集团、青岛澳柯玛集团、温州亨哈食品有限公司等国内巨头也纷纷来郑跑马圈地,物流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公路港、铁路港、航空港、信息港“四位一体”的物流体系日臻完善。

支撑现代服务业的另一新锐力量金融证券和保险业,在郑州同样有比较殷实的“家底”。

1990年,郑州商品交易所成立,这是国内第一家期货市场试点,被誉为“中国第一市”。1993年,郑商所开始期货交易。今天,“郑州价格”已成为我国粮食的指导价格,郑商所的小麦和棉花已纳入全球报价体系。

2002年,河南省首家获准登记的信托机构——百瑞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揭牌,它可涉足资本运营、货币投资等多个资本投资市场。

今年10月,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郑州分行正式开业,成为进驻我市的首家外资银行。

至此,全市已拥有银行类金融机构17家,2007年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3938.2亿元,贷款余额2939.9亿元。全市还拥有证券营业机构37家,保险营业机构35家,银行、证券、保险、期货、信托各业并举,调控、监管和经营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基本建立。

郑州,正在向区域性金融中心坚定迈进。

(三)城区经济:

一座城市的觉醒和奋起

2007年12月,郑州市城区经济工作会召开。这次会议,被看做是郑州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浪潮的到来。

郑州的城区经济,应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战场。这不仅与郑州的交通区域优势和厚重的商贸底蕴有关,也与产业发展的趋势有关。业内人士认为,产业经济发展的较高层次应该是“三二一”,一手托起生产一手托起消费的现代服务业,应该是城市经济的终极走向。这已经被国内外发达城市所例证。

就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区经济来看,郑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06年,我市城区经济占GDP的比重仅为44.6%,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位次较低。同年,郑州的经济总量把长沙甩得很远,而长沙的城区经济却高出我们一大截。

差距就是潜力,差距就是空间。

2007年的这次会议,明确了郑州城区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高新技术、现代物流会展业、金融、新兴服务业、房地产及建筑安装等,加快相关产业发展的意见同步出台,同时确定每年列支5000万元,扶持会展、物流等产业发展。

其实,郑州的城区经济发展,有的不仅仅是差距,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历程,为我市的城区经济发展做了充足的铺垫和探索。

来自市统计局的数字显示:1978年,郑州的建成区面积为60平方公里,到2007年末已扩大为294平方公里。郑州市城区迅速长“高”变“大”。

伴随着城市框架迅速拉大,城区经济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2007年末,城区常住人口324.7万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4452元,是1978年的35.5倍。城区每平方公里创造的生产总值为 1.1亿元,超过全市平均水平0.7亿元。

其实,早在本世纪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了发展城区经济的新探索。当时,市内几区在产业发展上都提出了“退二进三”的尝试,少数发展工业的区域,也以少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都市工业为主。目前,二七区、管城区、金水区、惠济区和正在加速扩展的郑东新区服务业优势凸现,成为郑州的现代服务业中心,郑东新区更形成了区域性企业总部的汇集地。

今天,郑州的城区经济已经初具规模:城区内商业网点密集、业态丰富。郑东新区中央商务区(CBD)和以二七广场为核心的中央商业区(CRD)遥相呼应,碧沙岗商圈、花园路商圈已具雏形,一批闻名全国、影响中部的大商家在此聚集。城区已初步成为中部地区服装、汽车整车及配件、农产品、食品、建材装饰及居家用品、农资、IT、钢材及其他生产资料、小商品等商品的集散中心。仅火车站附近就聚集了23家批发市场,容纳了4万多批发商户。

1978年,城区第三产业占城区经济总量的比重为11.4%。2007年,这一比重已提升至65.7%。以批零贸易、住宿餐饮、交通运输业为主的传统产业继续发展,金融保险业、现代物流业、会展业、文化娱乐业、中介服务业、医疗保健业等现代服务业方兴未艾,成为拉动城区发展、服务生产商的新锐力量。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