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郑风 上一版3
折腾
与龙永图论道
《荣宝斋》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无标题

淘书情

魏 峰

经常读书的人,是不是都有这样一个毛病——动不动,就动感情?一篇文章也好,一本书也罢,读着读着,不是抹眼泪,就是“暗恋桃花源”了——很容易爱上一个人。

爱上她,当然也许仅仅是爱上她的文字。这跟前两年所说的李宇春式fans差不多,但实际上又差远了——李宇春的歌不见得好听,可却拥有一大锅一大锅的“粉丝”。这些“粉丝”们到头来说不清为什么就爱上了她,至于她的歌或者说她唱什么歌,已经无所谓了。不过,像小春这样的女子,作个情人可以,真要是娶回去当老婆,多数人恐怕不见得情愿——这种事情是认真不得的。而喜欢读书的人,淘一本书,就像讨老婆,那可是一是一五是五的。

上师范那阵儿,十八九的年龄,一半是(装)深沉一半是(玩)浪漫。比如说我,先是喜欢贾平凹,尤其是他的散文,古色古香,韵味十足,读来常常让人神往、神思。总觉得读那样的文字,是需有一番雨的——多情的绵绵春雨或者是多愁的洒洒秋雨,倚于窗前,或坐下来抚一把流苏慢摇的檀香扇,或握一只活色生香的陶茶壶,或干脆合着一曲管弦缠绵的《高山流水》,就这样去读,全身心地去读——什么都可有可无了。现在想想,那时读书的环境,也只不过是在周六略显安静的教室,或者蛰伏在上下铺的寝室里,而那些雨的、扇的、壶的、曲的……全在读文字时的想象和享受中了。

课本上的《丑石》,自然是要细细品味的——在老师的讲解和指引下,朗读、默读,都不无动情——但,已经不够了,为了找到更多的贾平凹的文字,就去泡学校的图书馆。从图书馆借出来的书,总有一种“被抱来孩子”的感觉,捧是捧在怀中了,老是亲热不起来。后来,才发现好书是要买来读的。于是,常常周末的时候往新华书店跑,只要有他的集子就买来看。然而,对于爱读书的学生,最大的尴尬莫过于囊中羞涩了,新上市的书没钱买,索性就到一些小书摊儿,或者是旧书摊去淘书了,只要有他的只言片语,就统统地买回品读、咀嚼,就像面对自己的梦中情人,每一次都会读得热血澎湃,心潮起伏。

遇到三毛,记得是在师范二年级的时候,学校文学社组织的一次到荥阳浮戏山采风之后。朋友借我一本她的散文集《背影》,才知道“逃学是为了读书”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才知道世上还有这样一个懂得浪漫的女子——我一下子就被她真挚而散淡的文字所吸引,进而着迷。课堂上,背着老师偷偷地读,课外时间便都属于“她”了,直到把她所有的书都读完了,读了两遍、三遍才罢休。忽然,有一天噩耗传来——(1991年)1月4日,得知她在台湾的家中自缢的消息,我惊愕了,一段时间里都魂不守舍、不知所措,直到一周后心情趋于平静了,才一步三回首地流着眼泪轻轻地把书合上,从此再也不敢轻易翻阅那一本本被自己的双手抚摩了一遍又一遍的文字了,害怕书一打开,惊扰了三毛长眠的梦境。

这种敬畏,是马虎不得的——爱她(他)就要爱得虔诚而执著,就像现在爱陈彤一样。最初,与她相识在网上,一口气读完了她的随笔《旧爱新欢》,发觉已经不能自已了。于是,跑遍了郑州的大小书店,找遍了图书城的每一家店面,都是失望而归。前两天路过一个书报摊,却发现了她的新作《男人底线》,买了,读了。一本书放下,便鬼使神差地再次来到郑州购书中心,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在堆积如山的书架前寻找,当我沮丧地走出书店要离开的时候,门口的折价书场再一次牵引着我的眼睛——索性进去看看吧。比起刚才的情景,这底下一层要清冷得多,稀稀拉拉的几个人,并没有像上面归类规范的书架,这倒让我仿佛突然找到了什么感觉似的——哦,是上学时淘书的那份情景。

没有什么奢望地在书架前移动着脚步——突然,我眼前一亮,她——陈彤——《旧爱新欢》,再下去,又发现了她的另一本书《无限怀念有限悲伤》,我开始兴奋起来,手颤抖地把书从书架上取下来,一种幸福,一种感伤顷刻间涌入心头,曾经多次找寻的“她”,竟然在这碰见了。是缘分?是心诚?

然而,我恍然感到,淘书,就好像讨老婆,没有真情是不行的。爱她,只有动了感情,才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