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9版:旅游餐饮 上一版3
葡萄的革命
百名旅游志愿者
招募在继续
本期美食:招牌鲈鱼
新乡市来郑“热卖风景”
郑州日报即将推出
“特色年夜饭”展示活动
打造综合型休闲景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葡萄的革命

葡萄在中国本不是什么稀罕物,《诗经》《周礼》早有记载。汉代的张骞出使西域后,带回来不少葡萄种子,也带回了酿酒艺人,这使汉武帝大饱口福。可惜这些葡萄和手艺都没能传下来,等到张弼士想办酒厂的时候,能找到的只是一点食用葡萄了。

葡萄酒的说法是“七分葡萄三分酿造”,种不出优质的葡萄,纵有三头六臂也造不出好酒,在需要胆略和气魄的关口,张弼士从不会气短,他的眼光远远地投向了出产好葡萄酒的地方。

先是从美国购进2000株葡萄,不料果实极少,糖度不够,未及收获已经腐烂过半。不得已,又从欧洲购回64万株葡萄救急。虽然工人们时时处处奉若掌上明珠,这些草木贵族也不过活了两三成,看上去还弱不禁风。

几经折腾,园艺师总算悟出了一点道理:外来葡萄根甜,容易遭受虫害,欲除这个弊端只有一计——另行寻找接根葡萄。五万株接根葡萄很快运到,嫁接后果然不负众望:成活率高达十之八九。谁知天意难测,不到三年,大面积枯萎噩梦般出现,众人刚刚酝酿的笑容像被扫帚扫过一样,消失得荡然无存,任是冥思苦想,就是找不出症结所在。

精英之所以为精英,就在于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找到出路,当众人束手无策的时候,弼士再次显示出了他非凡的见地:为什么不想想土质呢?既然这里的土质栽不活外来葡萄,能不能在中国本土寻找接根的葡萄?

派去东北的人回来了,大批苦味山葡萄当年落地生根。第二年把洋葡萄与之嫁接,第三年就可以移到大园。这段姻缘美好得出人意料,生下的“混血儿”简直无可挑剔,糖度高,色素好,抗虫抗病抗寒。这些葡萄的成功引进,告别了中国缺乏优质酿酒葡萄的历史,其影响历经一个世纪而不衰,堪称葡萄种植的一次革命。

岁月百年,赤霞珠、雷司令、琼瑶浆、凉州牧、长相思——这些诗情洋溢的名字依然动人心弦,可知道冠名权属于张裕的却寥寥无几。 王见宾

12月5日,一场由酿酒专家、营销精英、酒企高管、传媒人士共同参与的“2008品赢天下,豫酒‘传统工艺,纯粮酿造’专题研讨会”在我市举行。研讨会主题与健康饮酒的论点一脉相承。

王见宾 摄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