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市商贸管理学校 绽放商城的职教奇葩
党建筑就改革发展的基石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三、党组织凝心聚力强堡垒
党建筑就改革发展的基石

(上接第一版)一石激起千层浪。 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郑州市委进一步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1995年12月至1998年5月,市委分三批对441家国有企业领导班子集体进行了考核建设;在市委政研室、政法委、党校等13个市直机关单位进行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试点工作;

2002年3月,郑州市委组织部决定面向全国引博从政,随后继续引进急需专业的高层次人才担任副县(处)级领导职务,并面向全省选拔了一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 ……

几年来,郑州市由引博从政到选博从政、从事、从企,先后引进博士200多名;出台了关于人才培养、人才流动、人才引进、人才激励等一系列政策;加大了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和科技副职选派工作的力度。

干部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核心问题。思想在进一步解放,改革在加快,发展在加速,如何选干部、用好干部?

2003年9月6日上午,登封市委召开由251人参加的民主推荐会,对参加竞选交通局局长和计生委主任的6名干部进行不记名投票。当日下午,登封市组成了33个评委,对6名干部进行素能测评后,最终确定人选。

至此,2003年6月刚刚被河南省确定为首个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试点的郑州市在探索干部任用制度改革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三票制”(即群众推荐票、四大班子推荐票、市委全委会表决票)新鲜出炉!

随后,2003年12月,登封市用“三票制”选出9名乡镇主抓煤炭安全生产的副职人选 ;

2005年10月,郑州市采取“三票制”选出了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等3个市直单位党政正职;

2005年11月,郑州采取“三票制”在全市范围公选出登封市市长;

至此,郑州各县(市)区以及部分机关事业单位用“三票制”的办法选任领导干部511名;

2005年12月初,河南省委组织部在洛阳、开封等其他7个省辖市进行“三票制”选拔任用干部。

2006年,河南省推广这一做法,用来选拔地厅级干部。

“三票制”已经成为省市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重要尝试。2005年12月,郑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璋说:“过去的公选干部属于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某种程度上确实存在着提名渠道过窄、缺乏竞争等问题,出现了选人不准、埋没人才、机遇不均、用人失当等问题,用‘三票制’旨在克服这些弊端。”

“三票制”一改过去少数人决定干部任命的现象,是对现有干部选拔方式的一次巨大冲击和变革,此举引起全省、全国关注: 

2004年,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先后四次批示,认为“三票制”是创新思路、创新办法,是坚持原则、发扬传统的有效途径;

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李忠杰说,“三票制”在选人的科学、民主、规范和公开上均实现了突破;

2005年5月29日,干部选拔任用“三票制”研讨会在郑州举行。全国党建研究会会长、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在研讨会上说,郑州市实行的干部选拔任用“三票制”有利于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发现干部、选拔干部。

如果说“三票制”破解了干部选拔任用困局,那么差额选拔团市委书记、副书记是在总结“三票制”做法的基础上,对干部选任办法的又一次探索创新。

2007年7月5日至7月23日,郑州市采用差额选拔的办法,经过差额推荐、差额测试、差额考察、差额票决等关键环节,最终确定了团市委书记、副书记两个职位的拟任人选。在刚刚闭幕的共青团郑州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再次当选团市委书记的政治经济学博士高京燕感慨:“当初只想参与,没想到能选上,但事实证明差额选拔是公正的、科学的,我将更加努力工作,不辜负组织对我的希望。” 

郑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姚待献总结了“四差额”三个突出特点:层层差额,层层竞争;基层推荐,党委把关;全程公开,阳光操作。 

“四差额”选拔干部引起全省关注。省委组织部调研组专程来我市调研后认为:这一做法是选拔干部工作的有益探索,更重要的是选出了优秀干部,选出了好的风气好的导向,选出了组织部门公道正派的好形象,省委组织部全省推广郑州做法。

公选、“三票制”、“四差额”……这些都是30年来郑州市不断探索和创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促使全市干部选任工作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有力见证。

在实现中原崛起、推进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郑州需要一支充满活力的干部队伍。在选好用好干部的同时,还必须确保整个干部队伍精神饱满、昂扬向上。

市委组织部调查显示,市直机关半数以上领导干部在一个部门干了8年以上、甚至更长。有些干部自我剖析:呆一个部门久了,干工作少了激情,做事情多了惯性思维。

2007年12月,市委推出干部战略资源锻炼储备的战略之举:市直机关57个部门、126名干部进行大交流! 

“这是市委反复研究、慎重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确保交流出活力、交流出干劲,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王文超在动员会上开宗明义。

此举一出,许多干部说:“真没有想到,自己还有重新选择岗位的机会。”

郑淑敏,在市旅游局任纪检组长整整11年。跨部门交流时,她很高兴地来到市环保局,虽然还是纪检组长,但她说,老单位有很多难以割舍,可多走个单位就多个学习锻炼的机会,我要让自己尽快融入新岗位,为自己的人生再开一扇窗。

交流,虽然没有增量,但是盘活了干部的存量资源,激活了干部资源的“一池春水”,让一个个优秀的人才涌了出来、活了起来,同时激活了思想,激发了干劲,改进了机关作风,提升了部门形象。

经过跟踪调查,市委组织部发现,120多名交流干部目前在各自岗位上都很出色。姚待献说,市直机关干部是支撑我市跨越式发展的战略资源,我们将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交流干部关心好、培养好、使用好,促进他们尽快成长、成才、成功。

我市开展市直机关干部跨部门交流的做法和经验,得到了上级组织部门的充分肯定,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等领导同志先后作出批示,全国和省内30多家组织部门纷纷前来学习。他们认为郑州做法新、力度大、效果好,值得学习借鉴。

多年的公正选拔、培养,为郑州储备了一批高素质的干部人才队伍。2008年,省委面向全国公开选拔60名副厅级年轻领导干部,郑州市共有143名干部通过资格审查参加考试,最终8名干部通过了省委全委会票决得到任用,在全省18地市名列前茅。另有三名同志考入外省副厅级干部岗位。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无论过去,还是新世纪、新阶段,“固本强基”工程成为郑州党建的重要切入点,正是历史的昭示、现实的呼唤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内在的需求。

郑州市辖6区5市1县,共有119个乡镇,58个街道办事处,基层党组织15298个。

30年来,郑州市各级党委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目标,坚持以创新求突破,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全市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1995年至1997年,郑州市先后分三批对614 个后进村支部进行了集中整顿,在全市开展了乡镇党委集中建设和“一学双争”活动,乡村党组织的状况得到一定改善。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以往的一些做法,特别是工作方法和活动形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农村要想变,关键抓党建;农村要想稳,党建是根本;要寻找促使农村党建工作经常化、制度化的新载体,将竞争激励机制引入到党建工作中来”。郑州市委审时度势,响亮提出。

市委1998年8月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的意见》,把县、乡、村三级党组织建设的责任、目标、任务、奖惩联在一起,大力开展争创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六好”乡镇党委、“五好”村党支部活动。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三级联创”是新时期农村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切合农村实际,符合农村和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基层的生动实践。

“三级联创”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截至目前,全市有70%的村党支部达到“五好”标准,80%的乡镇党委达到“六好”标准,12个县(市)区均达到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标准。

“三级联创”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密切了干群关系,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由于引进竞争激励机制,调动了广大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家主动到农村包农户,与农民交朋友,为农民找项目、贷资金、办实事。

“三级联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三级联创”的开展,激发了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抓经济、谋发展的热情和创造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1999年,全市农林牧副渔业增加值达38.7亿元,比上年增长2.6%;农民纯收入达到2683元,比上年增加6.1%;全市村级集体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村达829个,2万元~10万元以上的840个, 涌现出小康乡镇71个,小康村1619个。

谈起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变化,2000年8月,郑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郭俊民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共产党就是要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三级联创”活动把发展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扭住经济工作这个中心不放松,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2001年以来,郑州市积极探索和实施了以培养选拔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优秀党员担任农村党支部书记为主要内容的“双强”工程。

据统计,目前郑州市农村“双强”支部书记达1786名,“双强”干部达8975名,分别占总数的72%和61%;农村“双强”党员3.98万名,占总数的34.3%。“双强”工程的实施,使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明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号角声中,近年来,郑州市以“全覆盖、新提升”为载体,基层组织建设的浪潮如火如荼。

在农村,继续大力开展“三级联创”、“双强工程”、“双联双增”活动。截至目前,全市2289个行政村共选聘2303名大学生村干部(部分村达两名以上),覆盖面达96%,为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社区,不断深化“三级四方共建”活动,增强了基层社区党的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各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先后建立了9个社区服务中心和100多个社区服务工作站,700多个便民利民服务网点;

针对外来务工党员流动性强、岗位分散、活动难组织的实际情况,全市广泛开展“红色家园”活动,使外来务工党员找到了组织上的“家” ;

从2004年开始,全市还探索开展了把党组织建在企业上、建在市场上、建在路段上、建在楼宇上、建在商会上的“五建”活动。截至目前,在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1617家“两新”组织中,全市已建立党组织1584家,形成了以党建带工建、团建的“两新”组织大党建格局;

党建工作全覆盖,让基层党组织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强劲活力!

在今年年初的雪凝灾害中,党员在关键时刻做出了优秀的答卷,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在支援汶川灾区人民重建家园中,广大党员积极主动交纳“特殊党费”6000多万元,居全省各地市之首,受到中组部和省委表彰。

四、多项举措正党风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加强党风建设,必须增强宗旨意识。

从2004年7月开始,郑州市组织开展了“联乡驻村帮扶”工作,全市先后两批2882名机关党员干部进驻到729个贫困村开展帮扶工作,在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过程中,重新建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血肉联系。

加强党风建设,必须以廉政建设为防线,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是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

多年来,全市纪检监察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反腐倡廉教育、制度、监督各项工作整体推进,特别是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对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监督制约也在不断加强。

加大宣教力度。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讲正气、树新风”活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为契机,教育领导干部自觉加强作风建设。通过推行“四会一课”廉政教育制度、设立“清风茶社”等方式,提醒领导干部自觉保持廉洁自律。

加大监督力度。积极整合人大、政协、政府专门机关、司法机关、新闻媒体和群众等多种监督主体资源,形成强大监督合力。开展“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区委书记用人行为”调研试点工作;坚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今年已对21名市管领导班子正职进行离任审计,对19名正职进行任中审计,对162名拟任县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任前公示和廉政谈话。

加大查处力度。近年来,通过查处胡志忠、苏连欣、刘先超等大案要案,发挥了警示作用。

同时,纪检监察部门在全市广泛开展廉洁自律公开承诺践诺活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带头作出廉政承诺,主动接受各界监督。党内情况通报、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任前谈话、诫勉谈话、纪委负责人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谈话等制度,工作程序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为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郑州市还坚持由市委常委带队对年度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考核,制定了郑州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标准和考核结果运用暂行办法等制度,增强了考核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152名领导干部实施了责任追究,其中党政纪处分108人,组织处理44人,维护了责任制的严肃性;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一岗双责”,把党风廉政建设同业务工作统筹安排,同步推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纪律保障。

实践证明,郑州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变迁,人们的目光聚焦于这样一个事实:是全市的各级党组织、是全市37万多名共产党员,带领各族儿女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前行!

我们坚信,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具体行动中,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将会更好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700多万绿城人民将会以更加豪迈的步伐,开创郑州更加美好的明天!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