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踏上新征程
家乡特产寄亲人
科学发展涌春潮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扎实做好分析检查阶段工作
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我省纪念检察机关恢复重建30周年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踏上新征程

本报记者 王家坤 陶玉亮

30年前,郑州人民用激情和汗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引下,启动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这个进程精彩纷呈,波澜壮阔。

30年后,郑州已经站在了新起点上,已经跃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任时光流逝,这一高度,将永远铭刻在郑州发展的史册里。

忽视过去的人,只能是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匆匆过客;沉醉于叱咤风云的往日岁月,未来就会失去奋勇前行的动力。回望过去,让历史照亮未来的行程。超越历史,超越已经达到的高度,取决于领航者的视野是否高远。

2008年7月24日,在市委九届九次全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文超提出:“要力争经过10年到15年的不懈奋斗,把郑州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用20年到30年的时间,跨入全国先进城市和世界重要城市行列。”

这个目标高屋建瓴,这个定位高瞻远瞩,体现了市委领导集体的远见卓识。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长远者不足以谋一时。”看郑州,要有全局观念,更要有长远眼光。郑州已不只是河南的郑州、中部的郑州,也是中国的郑州,更是面向世界的郑州。审视和谋划郑州的发展战略,必须立足世界背景、放眼全球格局。

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国际化是当今世界两大趋势,这两个“趋势”相互交织,携手前行,惊涛拍岸,声势迅疾,置身内地,仍然能谛听到它们前行的脚步声。

工业化和城市化作为支撑中国经济的两大力量,目前仍处在迅速推进的历史阶段。经济学家倪鹏飞说,当城市成功时,国家也就成功了。经过30年的发展,郑州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32.4%提高到2007年的61.3%,提高了28.9个百分点,已经步入城市发展的快速扩张期。

在新的形势和语境下,每个城市都在出牌,都在拉高坐标,确立新定位,抢抓主动权。2007年7月,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个改革试验区与同属中部地区、呼声很高的中原城市群擦肩而过。

面对呼啸而来的国际、国内压力,郑州又该如何调整自己的步伐和节奏,迎接新一轮挑战?在中国经济版图上,郑州又应该扮演怎样一个角色呢?

建设“三化两型”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带动全省、辐射中部、影响全国,这是郑州的历史性选择!

美好的蓝图要变成活生生的现实,要走的路还很长,必须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

要坚定不移地走解放思想的道路。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 

省委书记徐光春说,郑州市如果说目前还不如先进的地方、发达的地区,也就是思想解放不够、更新观念不够,还不够胆大。王文超同志也反复强调:用思想的大解放赢得我市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作为内陆省会城市,解放思想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30年的实践证明一个道理:凡是巨大的发展、惊人的进步,无不以思想解放为前提。向思想解放要发展,向更新观念要进步,思想解放一小步,事业就会前进一大步。

解放思想贵在推动工作,重在促进发展,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解放思想无止境,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思想解放,未有穷期。

要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这些年来,郑州高扬改革的大旗,强力推进改革,在许多领域比如国企改革、商业企业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宇通这几年为何高速发展?根本的一条就是解决了产权归属,理顺了体制,搞活了机制。宇通是通过大改革取得大发展的成功典范。

开放也是另一种形式的改革。不开放,在一个封闭的状态内搞经济,是不能快速发展的。最近几年,郑州商业发生的深刻变局,鲜明地见证了开放的斑斓历程。原先单纯的、单一的商业体制已经不复存在,国内商业巨子纷纷进驻,国外商业巨头屯兵郑州,一个多元的、灵活的商业格局已经形成,迸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在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日子里,再次聆听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声音,肯定会有一种更强烈的感受。

要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道路。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

审视世界经济版图的变迁,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凡是单纯依赖资源发展起来的经济体,大多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而占据全球产业链高端位置的经济体,无不拥有丰富的软资源和强大的软实力。而且,目前国内各大城市之间硬件水平越来越趋同。在这种背景下,只有坚持不懈地搞好软环境,壮大软实力,用好软资源,才可能走向产业链的高端,迎来新的黄金发展期。因此,科学发展是必然的选择。发展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从节约资源中求发展,从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发展循环经济中求发展。

发展依靠群众,成果由群众共享,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所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河南的发展就没有中国的全面发展,没有河南的和谐就没有全国的和谐。作为省会的郑州,不仅经济发展事关河南大局,郑州的和谐建设,对带动河南乃至全国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共中央党校一份调查报告评价说:“郑州市委市政府把郑州和谐社会建设定位在河南省和谐社会建设的中心,是合理的,也是科学的。”

郑州要千方百计成为全省社会和谐的领跑者。

要坚定不移地走创新的道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有三种驱动力,即资源驱动、资本驱动和创新驱动。目前,高科技及其产业,正以锐不可当之势向前发展,自然资源的传统地位正在跌落,来自外部的资本和市场带来的风险也陆续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以科技为引擎的自主创新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国内一些城市纷纷为打造创新型城市谋篇布局,把自主创新认定为发展的主导战略。自主创新正成为城市间竞争的制高点,发展“科技经济”、“高端经济”,成为这两年最闪亮的一抹曙色。郑州在时代大潮面前,必须有所动作,有所作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郑州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是郑州发展后劲之所在,是郑州前途命运之所系,要把自主创新毫不动摇地写在发展的旗帜上。

时光飞逝,再有十几天,新年第一缕曙光就要跃出地平线。一元复始,万象更新。郑州已经到了大声向全国讲故事的时候了!

编后:再过两天就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的纪念日。本报刊发的郑州改革开放30年系列述评已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30年来郑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历届郑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带领全市人民,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精神,抢抓机遇,奋勇拼搏,真抓实干的结果。多天来,我们的记者走遍郑州的大街小巷,翻阅档案材料,采访以往的领导者和现任的领导者,采访见证郑州30年变化的老百姓,获得了大量的翔实的材料。应该指出的是,这组报道是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丁世显的直接领导下写作而成的,丁部长从报道的指导原则、结构框架、把握重点、写作要求都给予了详细而精心的指导。该组报道系统回顾总结了郑州30年的发展变化,认真梳理了郑州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忠实记录了郑州这些变化斑斓多姿的过程。这是党报的责任。新闻记载历史,历史启迪未来,郑州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