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4版:商海微澜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回郭镇:告别贫困的市场探险之旅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回郭镇:告别贫困的市场探险之旅
图为回郭镇铝工业 园。 本报记者 丁友明 摄

本报记者 王亚楼 通讯员 贺保良

这里曾经被毛主席誉为“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是全国争相参观学习的榜样;这里也曾成为全国劣质电线的重灾区,被各地“围剿”;今天,这里的经济规模和税收,全国的很多县(市)都难以望其项背。这就是回郭镇,一个改革开放30年来历经起伏,愈挫愈勇,但却充满梦想、热情、毅力和希望的地方。

日前,记者在回郭镇民营科技园区看到,冒着凌厉的寒风,园区“五路一渠”工程正在加紧施工,这项投资4000余万元基础设施的工程竣工后,将使这个年销售收入超过150亿元的工业园区的抗洪防涝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随行的回郭镇工作人员告诉记者,10年前这里曾产出数量不菲的劣质电线,1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麦田,26年前的大洪水也曾在这里流过,但如今这里却是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铝板材加工基地。

回郭镇耕地只有3.7万亩,却有8.5万常住居民,一边是河,一边是岭,坡多沟多,人均耕地不到半亩,也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矿藏。

但这里却笼罩着许多耀眼的光环。2007年,这里创造出了41亿元的生产总值,工商税收2.1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55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29元,综合实力名列全省十强,2006年跻身全国千强镇。该镇先后荣获“河南省改革发展建设综合试点镇”、“河南省发展乡镇企业先进镇”及“外商眼中的河南最佳投资乡镇”等多项荣誉称号。

贫瘠小镇屡创发展奇迹

这里的位置并不显眼。自郑州沿310国道往西,往西,在即将进入洛阳市界时,才进入了回郭镇50平方公里地界。

这里的资源说不上丰富。回郭镇耕地只有3.7万亩,却有8.5万常住居民,一边是河,一边是岭,坡多沟多,人均耕地不到半亩,也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矿藏。

但这里却笼罩着许多耀眼的光环。2007年,这里创造出了41亿元的生产总值,工商税收2.1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55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29元,综合实力名列全省十强,2006年跻身全国千强镇。近年来,该镇先后荣获“河南省改革发展建设综合试点镇”、“河南省发展乡镇企业先进镇”及“外商眼中的河南最佳投资乡镇”、“郑州市小康镇、重点镇”等多项荣誉称号。

这里实际上也并不缺乏故事和传奇。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夏朝曾在此建都,还有学者考证,这里就是翩翩才子曹植看到洛神的地方。

但让回郭镇人最津津乐道的,却还是这里传承千年、早已生根的经商传统。原回郭镇文化馆馆长、镇政府党办主任孙志威老人对记者道出了其中缘由:“回郭镇人为啥不像河南其他地方的农民那样祖祖辈辈种地?那是被逼无奈!”回郭镇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地带,“岭上十年九旱,滩地三年一涝”,农民靠种地养家糊口、发家致富并不现实。清末民初,为发展民族工业,当地以李显白为首的革新派人士率先创办了公立学校,建立了棉纺织厂,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知识。

20世纪40年代,回郭镇就有了自己有记录以来的第一个主导产业——卷烟业。最高峰时,全镇烟厂达到50多家,光为这些烟厂发展配套的铁工厂就有十几家(主要生产卷烟机械)。大部分烟厂还采用了半自动化的“装备”,生产效率普遍高于其他地方,产品更是远销全国各地。靠这些烟厂的支撑,当时的回郭镇一街两行遍布粮店、花行、药店、杂货店、京货沽衣、客栈等,这些店铺与分布四周的大小工厂遥相呼应。

上世纪50年代的创新冲动。建国以后,和其他地方一样,回郭镇原来的私人企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所有工厂变为国营。但回郭镇人的创新精神没有随政权的更替而淹没,伊洛河里不能行船了,就搭上不远处的陇海铁路发展,他们还做出了一项今天看来都非常超前的举动——异地扩张。为解决能源和运输问题,1952年,他们自己筹资购买地皮,在伊洛河另一侧的偃师县山化乡建成了回郭镇火车站,并办起了全国第一个小火电厂。

上世纪70年代的重新崛起。人民公社化后的一段时期,原有企业“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摧残”。到了“文化大革命”后期,全国农村还处在一片“农业学大寨”的浪潮中,但回郭镇就能做到“给点阳光就灿烂”,在毛主席有关“公社农民以农为主——在有条件的时候也要集体办些小厂”等五七指示中找到了感觉,利用以往发展工业留下的基础,经过简单恢复和改造,迅速崛起了一批社队企业。

“最有名的是建在偏僻的沙沟河的五七化工厂,当年投资,当年盈利。”原回郭镇化肥厂厂长王占高说。建成五七化工厂之后,回郭镇利用“滚雪球”、“母鸡下蛋”的办法,又先后投资办起了化肥厂、棉纺厂、铸造厂、砖瓦厂、电器厂、第二化工厂等企业。这一切,是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的。回郭镇人把工厂都建在不易发现的山沟里,先后有机械厂、炸药厂、化肥厂等。到1974年10月,回郭镇的社队企业已由最初的6个发展到了57个,全镇到处厂房林立,原来条件并不优越的河滩地和丘陵地也都全部变成了亩产可观的“水浇地”。

隐藏得再深也终有被发现的时候,回郭镇的红火还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1974年春,时任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王维群赴洛阳开会途中经过回郭镇,突然看到这里地块平整,庄稼喜人,拖拉机轰鸣,一片繁荣景象,与当时其他地方截然相反,回郭镇的名字因而深深地印到了他脑海中。回去以后,他当即指示让《河南日报》派记者下去调查一下,当记者杜贵宝、通讯员牛玉乾撰写的关于回郭镇《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长篇调查文章送审到王维群手上时,他立即大笔一挥,批示了四个大字——“突出发表”。

几经波折后,这篇调查文章也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回郭镇大办“五小”企业和社队企业的经验,终于被毛泽东主席看到并亲笔圈阅批示,经第二次复出的邓小平同志批准,1975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以《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为大标题,详细介绍了回郭镇“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典型经验,而配发的评论员文章则称:“回郭镇人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找到了康庄大道。”

30年里的三次转型升级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的国门缓缓地向全世界打开了。中国的南方地区得风气之先,温州、苏南、长三角地区借着这一契机,迅速发展起来。而千里之外的回郭镇,虽经受住了三次打击,但他们愈挫愈勇,更加坚定地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一直向前走去。

第一次,今天看是因祸得福;而后两次,就是真正的“考试”了。

1982年秋天,洛河暴涨,整个回郭镇成了一片泽国,7个行政村被淹,4000多间房子倒塌,数万人无家可归,受影响最大的是社队企业,大水几乎将所有的工厂冲毁了。

这次事件成了回郭镇企业发展史上的“分水岭”。从此开始,回郭镇社队企业的集体性质开始向私营经济转变。回郭镇人在无意之间,又创造出了庭院经济、非公经济的新模式。回郭镇民营科技园区办公室主任邵泓葳说,对于这场天灾,“回郭镇人没有被打倒,倒是利用在社队企业学到的技术、积累的资金、培养的人才,在废墟上盖起了厂房,办起了工厂,开始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经济发展模式”。

“从这以后,集体企业开始向民营经济转变。”今年已经70多岁、曾经长期在社队企业担任负责人的王占高说,“这场水灾,让回郭镇人又一举打破了农村工业只能集体办的思维定式,创造出了非公有制经济的雏形。”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村民还合伙办起了签订有股份协议的股份制企业。

短短时间,回郭镇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了出来。当年,这里往往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一个人发现一个自认为的好项目,经过亲属好友的口口相传,可能几天之后一个新的厂子就上马了。一大批经营销售玻璃纱、棉纱、废塑料、废铝线、废铜等的专业市场,大量的电缆电线、化工化纤、机械加工等私营企业就是在此期间形成,一些现今在回郭镇叱咤风云的企业家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掘得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据资料介绍,原料和生产工艺都相对简单的电线电缆成为当年回郭镇的主导行业,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回郭镇当时开办工厂1691家,仅生产电线电缆的个体厂家就有1000多家,全镇呈现出“家家办工厂、户户机器响、老少齐上阵、妇孺闯市场”的景象。

据统计,回郭镇1992年工农业总产值突破10亿元大关。而此时,邓小平同志刚刚南巡讲话不久,包括很多南方城市的个体、民营企业也刚刚起步,还处在小理发店、小餐饮店的起步阶段。

发轫早、成长快,回郭镇成为当时全国当之无愧的学习榜样,领跑全国经济潮流。

作为领跑者,一南一北,“中国两大‘镇’:深圳、回郭镇”的说法开始流传。

回郭镇人的“热情”仅仅持续到1992年,一次“大考”就不期而至。由于受利益的驱使,当地一些小电线厂出现了严重的假冒伪劣现象。1992年,“中国质量万里行”几乎是第一站就到了这里,回郭镇遭到了大曝光。“回郭镇又一次在全国引起了轰动,然而这次的轰动,和先前人民日报发表先进经验,形成了巨大反差。”回郭镇党政办主任李秀鹏说。

在铺天盖地涌来的批评声浪之中,回郭镇的电线行业几乎遭到了灭顶之灾。原河南日报记者、《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的原创人员之一姬业成在一篇纪念文章中写道:“我再次回到回郭镇的时候,正是家家工厂关门、有关部门去抓人的时候,全镇经济一片萧条。”当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从上一年的5亿元急剧下降到2亿元,而更大的损失,则是名誉与信任的丧失。一时间,回郭镇成了假电线的“代名词”。

关键时刻,还是领导人站得高、看得远。1993年5月,时任河南省委书记李长春对回郭镇的发展作了全面批示:“回郭镇要杀回马枪,变成优质电线电缆生产基地。”受此批示激励,回郭镇决定建立优质电线电缆生产基地,在全省率先提出了在乡镇一级创办工业商贸园区的设想,一大批电线电缆企业开始走出“家门”向园区聚集,一批明确标明“回郭镇生产”的高品质产品在三峡工程、西电东送等国家重点工程中屡屡中标,使回郭镇重新赢得了赞誉。

但上天偏偏有意让回郭镇再次接受考验。1995年6月28日,是又一个让回郭镇人刻骨铭心的日子,因为一家化工厂对水和大气等造成极大污染,回郭镇李邵村上千名村民选择了集体卧轨抗议,致使国家铁路动脉——陇海路停运十几个小时,回郭镇再次震动全国。

这次考验后,回郭镇引以为戒,彻底封杀了所有可能带来污染的企业。回郭镇形成了一个经由镇党委政府主导、全镇企业界遵守了多年的“准则”:坚决不能上任何会给回郭镇带来污染的项目,哪怕让地空着、让人闲着。

从1995年下半年开始,回郭镇政府严令所有涉污企业停产或限期转产,对所有新建项目进行严格的环保测评,每年投入100多万元进行环保治理。“你现在到我们回郭镇园区里看看,没有一根烟囱。”回郭镇党委书记李小虎笑着对记者说。记者实地看到的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

1997年,就是那个因化工厂污染而败走回郭镇的马廷义,瞄准国家大力发展铝加工产业的导向,重回家乡上马新厂,建成了中国第一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4”热连轧生产线,企业产值年年翻番,当前正在迈向上市发展之路。

“三起三落”在客观上促成了回郭镇主导产业的升级和发展环境的改善。记者了解到,正是在此时,受明泰发展之路的引导,一些原来生产电线电缆、化工产品的当地企业家也开始入股发展没有污染的铝产品加工,包括电线电缆业的“执牛耳者”的万达线厂和信用线材厂等。

几年下来,铝加工业以裂变式的速度发展壮大,成为回郭镇新兴的主导产业。截至2007年,回郭镇铝工业园区入驻企业达130余家,明泰、顺源、万达、鑫泰4家铝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全部超过20亿元,铝加工能力达80万吨,约占全国铝板箔产量的21%,基本主导了全国铝板材产品价格定位。园区年销售收入151亿元,成为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普通铝板带箔加工基地。

新时期

新征程

俗话说,30年河东,30年河西。今天的回郭镇,又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曾经到过回郭镇取经的温州、无锡等地现已发展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温州模式”、“苏南模式”,但作为源头的回郭镇在河南的影响与往日相比也不能同日而语。审视自身,回郭镇人多地少的矛盾至今也没有解决,存在发展空间有限、小城镇建设滞后、企业产品过于粗放等问题。

回郭镇人是清醒的。从记者几天的接触来看,从政府领导到企业负责人再到普通老百姓,谈起自己和江浙等先进地区的差距,每个人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谈到自己几十年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他们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扼腕叹息,时而心痛不已。

针对现在的发展中的“硬伤”,回郭镇人开始全面反思,政府也开始运用他们的“有形之手”去抚平。

“回郭镇人是聪明的,其中蕴藏的创新能力不可小视。”谈及自己服务的百姓,回郭镇党委书记李小虎的欣赏之情溢于言表,“就我们政府而言,关键就是多做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就像李显白老先生当年做的一样。这样的话,可能一两年作用显不出来,但总有一天事实会证明我们做得对。”

他们认为,回郭镇之所以这些年发展慢了,首先是思想慢了,其次是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回郭镇的发展一直是内源性经济为主,企业家的观念还显得较为保守,大多是“滚雪球,老母鸡下蛋”,一个“创业元老”的眼光可能就能决定整个企业的命运,巩义已经有6家企业上市了,但回郭镇却没有一个。为此,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回郭镇政府每年都要组织全镇的企业家去做一次“东南飞”,低头向自己曾经的“学生”学习。明泰铝业再次尝试去做“领头雁”,开始走上市发展之路;顺源铝业积极去“傍大款”,放弃自己的一些股份,和全省工业企业的老大永煤集团搞起了战略重组;政府积极发挥“红娘”的作用,在铝加工企业中牵线建立行业协会,减少火并,抱团发展,并加快与电力、氧化铝、铝锭等“上游”企业战略合作。

另外和回郭镇GDP增长不和谐的,是这个主要依靠民营企业发展的中原名镇的市政建设非常落后,回郭镇至今还没有一家像样的宾馆和饭店,坑洼的街道、错杂的民房、触目的垃圾,和居民家里华丽的陈设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更谈不上什么时尚元素。“一来大客户,洽谈好项目就得赶紧把人家送到市里住下,家丑不敢外扬呀!”说到这里,一个企业负责人一脸苦笑。

据了解,多年来,回郭镇的数任决策者曾多次实施城镇改造计划,但都由于政府资金紧张而流产。一边是周边城市越来越有吸引力,经济“黑洞”作用显现;一边是回郭镇自身的脏、乱、差。“再不努力,回郭镇将有成为空城的危险。”李小虎说。回郭镇领导班子彻底拿出来了拼的豪情,有钱建,没钱借钱也要建,从2004年开始再搞城镇建设,回郭镇除了向省里、市里申请资金外,剩下的资金多是来自镇政府的借贷。

“现在,回郭镇决定走‘发展园区、围绕园区建小城’的路子,在10年内把园区打造成为20平方公里规模的国家级铝加工产业基地,环境改善以后,不仅能吸引外来的企业,原来外出发展的也会回流。”李小虎告诉记者。记者看到,回郭镇园区规划已经进入初步实施阶段,他们将参照先辈们“借地发展”的经验,有望把邻近芝田镇的一些企业和土地纳入其中。“五路两园”、“五路一渠”工程等正在加紧施工,群众休闲娱乐的地方将多起来,“水淹回郭镇”的现象也将一去不复返了,铝加工交易市场、星级酒店、污水处理场、垃圾处理场等的建设也已经进入决策者的视野。

还有一个就是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只能以量取胜的问题,回郭镇制订了“做精、做深、做透铝板带箔,十年不动摇”的目标,发展PS板基、CTP板基、易拉罐料、单双零箔等高端产品,拉长产业链,力争早日晋升国家级铝加工产业基地。他们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姻共同发展,抢占市场制高点,增加企业效益。

“规划建设中的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巩义站将建在我们回郭镇,山西援助河南的煤气也会专门给我们回郭镇建一条支线,这样的话,回郭镇长期发展的一系列问题都将缓解和解决。”李小虎告诉记者。目前,河南省政府准拟设立200家重点工业园区,回郭镇正在积极申报,希望直接纳入全省发展的大“盘子”,借此解决企业用地难和园区规模扩张问题。

“只要能解决我们自身的问题,2018年,这里将实现‘工业园区化、园区城市化’,成为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的新型工业园和现代化新城,回郭镇将再度辉煌。”李小虎讲起这些来,显得信心满满。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