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25版:商界觉悟 上一版3  4下一版
商业批零群雄逐鹿大中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商业批零群雄逐鹿大中原
群雄逐鹿 云起潮涌大批发市场促进大流通市场“孵化器”孕育新活力促进市场细分统筹城乡发展

本报记者 孙志刚

以前集贸市场像个没人要的“苦孩子”,自生自灭屡遭打击,却仍然顽强地和生命抗争。经历过“四开四关”之后,集贸市场终于迎来改革开放的春天。政策支持,小市场乘势而上,迅速繁衍,由一个个综合市场繁衍成一批批经营业态不同的专业市场,最终形成辐射全国、影响深远的大型批发市场产业群。

若说亚细亚是郑州零售业的一个特殊符号,那么银基商贸城、东建材大世界、北环调味品城、汽配大世界、刘庄蔬菜批发市场等辐射全国的大型批发市场则像郑州的一艘艘商业舰队,这些航空母舰,搏击商潮,定价全国,用实力和影响力证明着郑州商业。

市场蜕变 活力倍增

郑州商业的发展历经沧桑和洗礼。在监管体制上,对市场是放了又收,收了又放,有些甚至是开了又关,关了再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提出“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市场监管原则,最终驶上发展的“快车道”。

“郑州没有集贸市场就不可能有现在的批发市场。”郑州如今红火的批发市场,实际上是由集贸市场繁衍而生,在发展中逐步规范、并迅速适应市场规律和社会环境而发展膨胀。随着城乡物资交流的活跃,人聚起市,市起而旺,便诞生了一批小型集贸市场,从小型集贸市场逐步分流,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批发市场。

郑州大力发展以批发性质为主的大市场,1982年是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当年年底,全国和河南省小商品市场建设会议陆续召开,我市提出开始大力发展小商品市场。交易方式首次允许批量销售,价格允许采用灵活的浮动机制,这开创了产品交易批量销售的先河,可以说也为后来发展批发市场提供了政策机遇。“大批发、大流通、大市场”的发展格局开始初步显现。

据市工商局1990年的统计数字,当时全市城乡市场351个,其中综合性市场233个、专业市场41个,市场建设面积累计达90.06万平方米,投资总额13216万元。随着批发市场交易品种更加丰富,交易日益活跃,市场规划也日趋合理,呈现出购销两旺的好势头。

群雄逐鹿 云起潮涌

沐浴着改革的春风,不断克服“内陆意识”、“小农经济意识”,郑州凭借商贾云集的商埠区位优势和中原厚重的商业文化,大商业、大市场,推进了商品的大流通。

30年改革开放,让郑州人引以为骄傲的零售业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市大商场建设拔地而起。从早期的亚细亚商场、华联商厦、商城大厦、商业大厦等五大商场崛起,到中期的紫荆山百货大楼、郑州百货大楼、花园商厦等郑州老牌国有商业企业的扩建以及后期丹尼斯、金博大、易初莲花、大商新玛特、沃尔玛、家乐福、世纪联华、北京华联等大型零售商场的开业,更使郑州零售商业如虎添翼。国美电器、永乐电器、五星电器、苏宁电器等专业家电卖场的加盟,更为郑州零售商业注入新鲜的活力。我市商业规模不断扩大,商品不断丰富,管理也更加专业。

据市统计局统计,至2007年年末,全市共有零售业网点11.2万个,比1978年增长30.4倍。其中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百货零售企业14 家,零售营业面积46万平方米;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综合超市7家,零售营业面积22万平方米。目前,郑州市区已初步形成了以二七塔为中心的“二七商圈”、碧沙岗商圈、花园路商圈等市级商业中心以及十几个相对集中的区域性二级商业群和德化街等数十条各具特色的商业街。遍布全市的便利店、连锁店还形成了社区商业零售业服务网络。

郑州繁荣的零售商业,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007年限额以上零售贸易企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298亿元,同比增长11.8%,拥有资产136亿元,上交税金4.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6亿元。据市统计局统计,销售额超亿元的零售企业有67家,其中排前50名的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销售总额为200.1亿元,所占比重为67.1%,资产所占比重为55.6%,上交税金所占比重为75.0%。丹尼斯百货、大商集团新玛特和永乐电器的销售额均超过了10亿元。这些大型零售商业的繁荣发展也大大带动了社会就业,到2007年年末,全市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网点16.3万个,从业人员68万人,比1978年分别增长28倍和16倍。

大批发市场促进大流通

谈到我市批发市场发展当初的情况,河南亚宏水产品批发市场(又称郑州水产大世界)负责人李鸿雁说:“当时我们起步是在牛羊肉市场,规模比较小,经营分散,只有几个门面。”牛羊肉市场是个新的起点,亚宏水产后来单独分离出来,在惠济区原综合投资区组建了郑州水产大世界,他们最早是由8位股东自筹资金400多万元起家,现在总投资达1.5亿元。依托郑州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该市场吸引了全国各地大的经销商和进货商,商品辐射到辽宁、山东、浙江等20多个省,上千个市、县。市场年交易量近30万吨,年交易额达20亿元。批发市场还解决了近万人就业,带动海产品、淡水产品和畜禽养殖户两万多户。

郑州的批发市场都具有较强的辐射力。敦睦路服装市场、郑州银基商贸城是目前我国较大的服装类商品集散中心,郑州信基调味品城辐射到全国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郑州已初步成为我国中部地区服装、汽车整车及配件、农产品、食品、建材装饰及居家用品、农资、IT、钢材及其他生产资料、小商品等商品的集散中心。

令人骄傲的是,郑州商品交易所自1993年5月推出了规范化的期货交易后,不但形成了期货、远期现货和即期现货三位一体的市场格局,还是全国三大期货交易所之一,在小麦、棉花、白糖等大宗商品上,为生产商和交易者创造良好的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功能,被誉为“中国第一市”。郑州市场已发展成为我国粮食商品的集散中心,其远期现货的期货交易形成的“郑州价格”,已成为我国粮食的指导价格,郑商所的小麦和棉花已纳入全球报价体系,“郑州价格”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2007年期货交易额实现59190亿元,比1993年增长近200倍,年平均增长45.7%。

市场“孵化器”孕育新活力

我市批发市场在商品流通领域中占据了较为重要的位置。目前已形成了以全国性市场为龙头、区域性市场为骨干、地方性市场为基础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商品交易市场体系,共建成各级各类商品交易市场359个,其中综合市场198个,专业市场149个,其他市场12个。一批新的交易园区如:王砦农副产品交易园区、南曹汽摩配交易园区、圃田建材交易园区、桥南生产资料交易园区和须水生产资料交易园区初具规模。

目前,我市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商品批发交易市场共有39个,其中10亿元以上的有14个。这些市场中70%以上的商品来自全国各地,70%以上的商品销往外地,并以吞吐量大、价格廉、服务优等优势辐射到周边许多省份和地区。其中纺织品服装鞋帽、食品饮料、家具、机动车、建材装饰材料、水产品、蔬菜、农业生产资料、计算机、五金电料市场年交易额超10亿元。

综观改革开放30年来的巨变,让人惊叹:1978年,郑州市批发零售餐饮业实现增加值不足亿元,占GDP比重仅为3.7%。到1992年,达到14.5亿元,占GDP比重为8.6%。2007年,实现增加值259.2亿元,占GDP比重为10.4%。从1978年到2007年的平均增速为15.6%,高于GDP平均增速2.8个百分点。批零贸易住宿餐饮企业从业人员达31.6万人,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30.3%,是就业人员最多的行业之一,也是郑州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之一,为郑州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促进市场细分统筹城乡发展

“郑州批发市场已经影响了全国。”郑州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会会长贾常先这样评价郑州的市场地位。

贾常先还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阐述了我市当时发展批发市场的背景。他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是,不仅要满足当地人的需求,更要立足于大生产、大流通、大格局、大发展,解决异地产品的大进大出问题。郑州市建设的批发市场,实际上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目前全国商品汇聚郑州,通过郑州再辐射全国。

如今,郑州批零市场已经红火发展,对于以后该注意哪些方面,贾常先认为,郑州未来市场发展一定要力避重复建设,力避市场建设初期的“综合市场”模式,更重要的是要将市场细分,把综合性市场发展中取得的管理经验应用到专业市场中。

实际上,在市场建设初期我市已经注意到专业市场建设的问题。围绕生产资料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双生”市场进行规划和布局,目前建材、润滑油、调味品、水产、蔬菜等专业细分的市场已经在我市形成“环路经济”,依托郑州交通优势,这些产品辐射全国各地。这些在我市进一步调整市场结构、合理规划布局新市场都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一些宝贵的经验都可以采纳。

同时,专家还认为,在加快城市市场发展的同时,如何促进城乡市场统一协调发展,也是个值得注意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特别是近年来建设大郑州步伐的加快,郑州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框架在不断拉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作为消费品市场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需要在我市县(市)、区也建立一定规模的综合性批发市场,充分发挥各县(市)、区的地理位置优势,辐射到所辖乡镇。使农民朋友能够不出县城就能买到生产、生活所需的商品。同时,也有助于郑州专业批发市场商品的有序流通,让专业的市场更专业,为县(市)、区综合性市场补充充足的货源,进一步扩大交易额,带动郑州批发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改革开放的30年,郑州商贸谱写出了辉煌的篇章。目前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努力把郑州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的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迈向全国先进城市和世界重要城市行列的新目标。大力发展批零市场,因地制宜,适时调整市场规划和产业结构,也将会为郑州商贸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建设促进郑州商贸城的发展,祝愿郑州明天更美好。

市场化潮流大浪淘沙,让强者恒强,让弱者淡出,把一种基于供求关系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写在了中原大地。

科学机制映射出陈旧体制的虚弱和没落,让无动于衷者惨淡出局,让抱残守缺者无处立足,让锐意创新者转危为机,让励精图治者笑傲群雄。在经历了商业发展的困顿与惶惑、工业经济的低谷徘徊后,郑州产业经济在市场洗礼中浴火重生,借力优化调整结构,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走上了又好又快的振兴之路。

郑州的新世纪跨越,开创了一个不具优势内陆城市强力崛起的新时代。当我们对市场的感悟领先于周边,有限的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环境等资源被充分优化,郑州挺身而起,成为早早领略世纪朝阳的中部巨擘。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