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弘扬社会正气,充分发挥“三农”领域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展示河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推动我省“三农”事业的健康发展,省委宣传部、省广电局、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省农业厅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浓情中原2008——河南十大三农新闻人物”评选活动。经过对各地各单位推荐人选进行初评,目前共筛选出20名候选人。现将候选人事迹简介予以公布,请广大读者积极参与,踊跃投票。
1. 杜广云 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留山镇大沟村小学教师。1990年暑假,一场暴雨淋塌了学校的土坯房教室,在冒雨建造新校舍的过程中,杜广云因劳累过度晕倒在工地上,虽然经过抢救终于苏醒了过来,但他由此落下了半身瘫痪的后遗症。在病床上的杜广云仍然念念不忘他的三尺讲台。从此,他的妻子李正洁背着丈夫每天行走在从家到学校的3公里山路上,17年如一日,风雪无阻。17年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乡村学生。杜广云以残疾之躯屹立三尺讲台,承载了大沟村附近几十里的500多户人家的希望,用顽强的意志、无私的爱心谱写了一曲最默默无闻却有着最伟大人格的乡村教师的赞歌。
2. 柳锋波 河南省燕山水库建设管理局局长。他长期从事水利科学和三农问题研究,是我省特大型水库——燕山水库的建设者和管理者。他把他的科研成果应用于燕山水库的工程建设中,实现了五个一流的建设管理目标,创造了当年开工、当年截流、次年汛期就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两亿多元等一系列水利建设的奇迹。燕山水库建成后,每年仅周边地区农业增收就达4000多万元,并且从此使干江河两岸不再遭受洪灾之苦。在我国水库建设史上,他在燕山水库第一次实现大坝工程开工与白蚁防治同步进行,第一次采用咬合混凝土预制块大坝护坡技术,首创了综合抑制混凝土裂缝等技术。
3. 李兴启 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农科所所长。1991年组建原阳县第一家精米加工厂,使原阳的稻米加工从传统走向现代。1997年推广水稻编织布育秧技术,开工厂化育秧的先河。2003年将水稻种子搭载我国第十八颗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开创了河南省水稻太空育种的新纪元。2008年将水稻种子搭载神舟七号进行太空诱变育种,并进行南繁加代,缩短了“神七”太空稻米与消费者见面的时间,为进一步提高原阳稻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保持原阳大米 “中国第一米”的品牌并远销世界发达国家作出了杰出贡献。同时也使中国水稻的太空育种技术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
4. 赵福运 焦作市山阳区巡返村党总支书记。他3岁时因患小儿麻痹左腿致残,但却自强不息,把一个穷山恶水的巡返村变成拥有固定资产5亿多元、年产值突破7亿元的富裕村。先后创办了特种玻璃厂等多个村办企业,直接吸纳周边村民2000余人就业,带动3000余户从事相关产业,惠及2万余人。在他的带领下,巡返村实现了孩子免费入托、上小学、中学,职工伤病免费就医,全村老人享受养老金待遇,村民免费吃水用电,耕地由村委会免费收割耕种,对高中以上的学生给予12000~10万元不等的奖励。在汶川抗震救灾中,赵福运个人捐款10万元,并组织巡返村的企业及职工捐款100万元。
5. 李继军 河南省农科院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自河南省农科院种业有限公司成立后,8年来,在他的带领下,总销售额突破12亿元,实现人均销量、产值、利税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先后推广了郑单958为代表的玉米新品种、郑麦9023为代表的小麦新品种近3.5亿公斤,推广种植面积8000多万亩,粮食增产50亿公斤以上。以上两个品种均获得全国科技进步一等奖,是我国当前玉米和小麦种植中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
6. 张之鹏 河南鹏升企业集团、郑州毛庄绿园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2003年以来,实施完全市场企业化经营管理模式,通过“市场+基地+标准化+农户”的管理模式,内引外联,使毛庄蔬菜生产与销售有机结合并相互促进,推动了周边农业的产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种植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农民奔小康的步伐。年交易额由2003年的6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30多亿元。在致富的同时,他时刻不忘回报社会,2001年拿出数十万扶贫乡镇企业,2002年又出巨资用于家乡高速公路的建设,每年为家乡小学赠送爱心物资数万元。
7. 张金保 巩义市新中镇杨树沟村党支部书记。1998年,任杨树沟村村支书后,面对村委班子软弱瘫痪、村集体负债40万元、多次发生民事纠纷的“老大难”村的局面,先是带领党员、群众开凿712米山洞引水,修筑10余公里村组干道和出村公路,解决了世代困扰群众的吃水难、行路难的问题,扫除了横亘在杨树沟发展道路上的两大障碍。他带领群众引进种植美国薄皮核桃和日本斤柿,积极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带动群众致富。在他的带领下,村里先后建成了中心广场和农民活动中心,建成户用沼气池100个,群众住房统一进行色彩改造,30多户边远群众得到移地搬迁,农民超市、标准化村级卫生所相继落成。
8.韩清明 武陟县富民沼气合作社理事长。他创建了全国首家沼气合作社,吸纳了武陟县90%以上的建池队伍,6年来,他在省内外共建成沼气池两万多个,被誉为“沼气大王”。他大力推广底出料式、曲流布料式等国家标准新型沼气池,并进行一池三改,即改厕、改圈、改厨房,一步到位,既解决农村生活用能,增加了农民收入,又保护了生态环境。他创办的沼气协会以“猪-沼-菜”、“猪-沼-果”的模式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共推广沼气浸种8万亩,沼液防治农作物病虫害20万亩,沼液喂猪1.5万头,每年为群众增收节支3000余万元。
9. 茹德成 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牧野乡后辛庄村乡村医生。他自幼患脊髓灰质炎,下肢残疾,但他身残志坚,坚持学习,用两年时间完成了上海中医学院函授大专的全部课程,1998年他在村里自开诊所,凭借良好的口碑和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成为方圆几十里小有名气的“赤脚医生”。尽管家里条件相当艰苦,但他依然常年免费为村里贫困村民施医送药。1999年他开始从事残疾人体育训练,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他作为我省唯一的农民代表,获混合组自选手枪第四名,男子10米气手枪第五名。
10. 叶传林 郑州天宇饲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他经过多年研究,成功研制生产的“信念平衡蛋白”饲料和鸡用“省料王”绿色科技保健饲料,为我国绿色养殖开辟了新思路。其产品畅销全国26个省市,在少用药或不用药的情况下,数十万猪场的猪病得到控制,为养殖户挽回经济效益数十亿元。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养殖户,他积极推广自己的经验,在全国建立了近万个村级服务站,免费为养殖户配送科普影视资料30万套。从2007年以来,先后向社会捐款500多万元。仅在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中,他就为安置当地群众生活和支持灾区重建捐资300多万元。
11. 王玮 安阳市汤阴县副县长。作为一位分管农业和科技工作的挂职副县长,他常年奔波于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创造性地开展了科技进村入户工作。从2006年至2008年,他先后邀请专家举办各类农业科技培训、讲座,使汤阴县农民更新了知识,改变了农业生产经营观念,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涌现出了一大批科技致富示范户。他帮助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科学引导当地农户种植农业新品种,先后引进农业新品种20多个,发展养猪、沼气和种菜的立体种养模式。他的名片给农户发得最多,有问题随时都能找到他,找到他大部分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12. 赵秀珍 滑县种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高级农艺师。她积极推广优良品种,使全县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每年为农民增加收入1亿多元,种子远销全国300多个市县,为滑县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五连冠作出了突出贡献。她推广“订单农业”,建立种子繁育基地12万亩,年带动农户2.5万户,年增加农民收入3000多万元。在她的带领下滑县种子公司在全国种子业界一枝独秀。她带领的公司先后被评为“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中国种业50强”、“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
13. 李稳 虞城县豫东花卉有限公司董事长。在花卉种植方面,她制定了“统一供苗、分户管理、定期培训、统一销售”的办法,带动周边6000余户农民种植花卉,年培训农民8000人次。2006年至2007年基地花农仅此一项就增收1500多万元。她先后担任市县农科所下达的12个科研课题,引进示范农作物新品种30多个,公司产品远销海外,成为荷兰、土耳其、俄罗斯等国家花卉市场畅销产品。她所带领的公司先后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连续三年被评为商丘市五类十大基地基础(项目)建设先进单位。
14. 李水泉 济源市克井镇柿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柿槟集团公司总经理。20年来,他带领全体村民,使一个负债83万元的穷村一跃成为济源市首富村。他先后开办了工程公司等8个村办企业,效益连年增加。2007年,全村完成产值8亿元,其中集体企业完成产值6.8亿元,实现利税4500万元, 集体固定资产达2.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300元。村里相继建成了初中、小学、幼儿园和别墅式居民住宅区、村级老年公寓。柿槟村党支部先后获得了省“先进‘五好’党支部”、“明星村”和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15. 李明雷 河南省三门峡市土肥站站长。他带领着他的团队不懈努力,使得三门峡市率先在全省健全了耕地地力监测服务体系;率先在全省建立了耕地信息管理系统;率先在全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率先在全省建立国家级土壤墒情与旱情自动监测站和农田旱情监测网络。在全市推广旱作农业新技术, 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70万亩次,实现节本增效达1.2亿元以上,使百万农民受益。在他的带领下,三门峡市土肥站连续六年被河南省评为土肥系统先进单位。
16. 余家华 商城县高科农机农艺合作社负责人。他靠在外多年打工拼搏,创建了自己的企业,在事业达到顶峰时期,他带着对家乡发展建设的炽热情怀,先后投资300万元购置大型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创建了商城县高科农机农艺合作社,吸引周边60余户农户加盟,免费为村民提供水稻耕种和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他引进新品种红薯为群众进行集中连片试种,并为全村捐献急需的化肥等农资物资,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投资建设袁隆平水稻种植基地2000亩,被国家农业部定为“国家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为家乡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7. 王景韬 栾川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党总支书记。他组织完成了156个行政村690公里的“村村通公路”工程,在全市第一个实现“村村通”目标,并在全省率先实施“组组通”、“联户通”水泥路工程。在他的努力下,全县14个乡镇全部高标准建起了敬老院,集中供养率达40%以上。2008年,他在栾川县确定了46个市、县级示范村,组织投入资金1.8亿元用于示范村建设。在他的辛勤努力下,栾川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始终在洛阳市位于先进行列。
18. 张全收 深圳市全顺劳务派遣有限公司董事长。在深圳打工多年的经历中,他摸索出了公司化管理、劳务租赁的经营模式,成立了全顺劳务派遣有限公司。他不断对农民工进行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大大地提高了农民工综合素质,并通过人力租赁的方式为深圳、东莞等地数十家外资和民营企业输送人力资源,解决了170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问题。他热心公益事业,今年汶川地震后他通过河南红十字会向灾区捐款100万元。近几年来为农民工资助医疗费近百万,先后向社会各界捐赠总数多达500万元以上。
19. 张建明 生前任安阳市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他常年致力于农技推广研究,创建了“五三二○”农技推广体系和53121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新模式,吸引了10个省50多个市县前来学习。他创新农技服务手段,建立了滑县农产品加工销售信息网,建设了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决策系统,开通了县、乡、村三级“QQ视频”对话系统、农业咨询热线电话和农业信息短信等,为农户提供了及时、准确、权威的配套信息服务。他积极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新型农民培训”等重大农业推广项目,超额完成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2008年9月,因劳累过度病逝在工作岗位上。
20. 裴春亮 新乡市辉县市裴寨村村委会主任。作为当地闻名遐迩的农民企业家,他致富不忘乡亲,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十年来共捐资达400多万元。特别是在当选村委会主任后,他陆续出资190万元,为村里修路、安装路灯、购买旋耕机、收割机等。为改变群众住房难的问题,他个人出资3000多万元建设裴寨新村,使裴寨村150户600口人无偿住进了“小洋楼”。2007年冬天,他又和村领导班子商定,利用本地资源由他投资4亿元兴建年产150万吨的大型水泥厂吸引村民入股,并为每个村民配送一定的股份让人人都做股东。水泥厂投产后,可为200名村民提供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