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嫌疑人X的献身
治病要治本
小幽默四则
解放军侦察员遇难记
助人如助己
知耻方能品行正
《书到玩时方恨少》
书 缘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知耻方能品行正

吴建国

生活中常可以看到: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损坏公物、破坏绿地、乱刻乱画、说粗话脏话,有摩擦就大打出手,在公交车上不给老弱病残孕者主动让座。甚至追求低级趣味、羡慕纸醉金迷、大肆敛财贪占、无视职业道德……这种种缺乏公德、违规犯错的社会现象。有人认为是文明的失落、道德的败坏,我看说到底是品行可耻而不以为耻,缺德却心安理得。

知耻,是羞于做坏事的羞恶之心,是人们内心对善恶荣辱的分辨能力,做人不能不懂得羞耻。守仁义、知荣辱是一个正常人所具有的基本道德理念。有一些人在有些时候之所以以耻为荣,做出一些让人嗤之以鼻的事,很重要的就是没有一个知耻之心。

古代的先哲圣贤,历来都是把“知耻”视为“立人之大节”、“治事之大端”。荀子说“人不知羞耻,乃不能成人”。孔子说“行己有耻”、“有耻且格”。孟子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管仲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在古人看来,一个人知耻,大之可治国平天下,小之可修身齐家,它是成为衡量是非、曲直、忠奸的一个重要标尺。所以,在中国古代思想家那里,知耻与个人、与民族、与国家是紧密相连的。

知耻,才能有所不为,远离耻辱。有了羞耻之心,就可以自觉地不去做各种可耻之事。民若无耻,只靠政治与法律的手段,难以实现社会控制。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形象不好,同他们的荣辱观的错位、羞耻心的缺失、品行不正直接相关;少数人走向堕落,也往往是因为模糊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不注意“小节”,没有知耻之心,热衷于低级趣味,从生活作风上打开了缺口。由“看不惯”发展到羡慕、追求;也有人从最初的“以恶小而为之”脸红心跳,发展到毫无廉耻地索贿受贿、疯狂享乐,以至于堕入犯罪泥潭而难以自拔,面不改色心不跳。

知耻是良知的起源,道德的堤坝。无耻,则易无德,民若明德、达理,就会知耻,进而使自己的行为不违背社会各种规范。在职业道德方面所出现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都是没有耻辱感、羞耻心和没有良心的表现。有的经商者,不讲商业道德,以假乱真,缺斤少两,坑害顾客;个别行医者,不讲医德,视有无“红包”以及“红包”的大小,开药、住院、动手术,不施“仁”术等等。这种道德操守的不佳,应靠知耻筑起堤坝和防线。做人不能不讲道德和自尊,真正有自尊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人。

一个人真正知道什么是耻辱,就能守住行为的底线,羞于干坏事和有悖良知的事。我们也是依此从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来判断人的品行的,知荣而为,知耻而止。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