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嫌疑人X的献身
治病要治本
小幽默四则
解放军侦察员遇难记
助人如助己
知耻方能品行正
《书到玩时方恨少》
书 缘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书 缘

梅桑榆

我与书结下不解缘,说来也属偶然。1978年春,冰封了十多年的文化开始解冻,报端不断刊出城市读者排长队购买世界文学名著的新闻,小县城新华书店的书架上,也摆出了一些外国小说。我度过了漫长的无书可读的岁月,当时在一家县建筑公司当技术员,业余时间练习书法,尚未对文学产生兴趣,但“世界名著”四字,使我感到有些神秘——这些书究竟有何魅力,能够吸引人们冒着寒风,在书店门口“甩龙尾”?

一日,我到书店闲逛,发现新增了一个租借部,名虽曰“部”,其实只有一个书架,二百来本书。租借部的小伙子如数家珍地向我介绍这部书是经典,那部书是巨著,这本书精彩,那本书好看。他的口头广告对我颇具诱惑力,然而对我更具诱惑力的,还是那印在一些书的封面和扉页上的“世界文学名著”字样。书的租金很便宜,两分钱看一天。在他的推荐下,我租了一部《安娜·卡列尼娜》,准备领略一下世界名著的神奇。

我到书店还书时,又带回了一本高尔基的《在人间》。这本自传体的小说使我感到震动和惊奇。书中所描写社会底层的生活,引起了我的共鸣。因为我也曾在社会的底层打过多少年的滚。高尔基以精辟的语言说出了他对社会与人生的认识,以鲜活的文字描述了他对苦难的种种感受。其中一些认识和感受,我也曾经有过,但我却没有能力将其用文字表达出来。书中的人物通过他的刻画,栩栩如生地站在我的面前,场景通过他的描绘,使我有身临其境之感。我读此书的感受正像高尔基叙述他读一本书的感受一样:“这本书一切都明朗的惊人,仿佛有一种光隐藏在字里行间,照亮了善和恶,帮助人们热爱和痛恨……”阅读此书的另一个收获是,高尔基叙述自己在困难的处境中刻苦读书的过程中,开出了一长串好书及作者的名单,并写出了他对一些书的简评。这对我来说,不啻起到了导读的作用。

我从此迷上了文学,并且萌发了写作的念头。

通过书店的租借部,我陆续认识了巴尔扎克、雨果、司汤达、福楼拜、莫泊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果戈理、契诃夫、狄更斯、萨克雷等一大批作家。我惊讶世界上还有这些伟大的人物和这么多的好书。而这以前我对这些人以及他们的作品竟一无所知。我曾经用一昼夜的时间读完了五百多页的《红与黑》。盛年不再来,在靠花光眼镜助读的今天,我已不可能有这样的精力和阅读速度。

后来,书店的租借部不知因何故撤销了。我便转而向县图书馆和一些单位的图书室借书。因为这些馆室也开始购进中外名著。而读书的范围,也从外国文学向多方面拓展。而读书的心情就像高尔基所说的那样:“心里满是如饥似渴的感觉,就像一个人来到一个他以前没有见到过的美丽的地方,总想一下子把整个地方都跑遍似的。”与此同时,我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钱来慢慢构筑我的书巢。我在从借书读渐渐转向买书读期间,记下了近百万的读书笔记。尽管这些笔记我后来很少翻检,但我仍保存至今。因为那一摞笔记本中有我生命的一段痕迹。

岁月匆匆,自1978年至今,转眼已三十年。三十年来,读书使我的精神得到充实,使我对社会、人生以及人性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使我不再像未读书之前那样浑浑噩噩地活着,更重要的是,读书使我这个未读完初中的人能够著书撰文,用文字来向读者陈述我的思考,抒发我的心声。三十年来,我读书的兴味至今未曾稍减,并且时常恨自己青春虚掷,读书太少。书籍对我来说,就像水对于在沙漠中跋涉的人一样不可或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