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法制摄影比赛
获奖作品开展
三十年铸就百姓健康大堤
市政协茶话迎新年
今年清欠工程款逾7000万
人大开门立法
走进MBA学堂
262辆工商执法车奖基层
专项检查领导干部“节日病”
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近七成
省礼仪文化发展促进会成立
市政府举行新年招待会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三十年铸就百姓健康大堤

30年风雨,30年成长。

30年奋斗,30年辉煌。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部电话、一支笔,到现在的全市疫情网络直报和预警;从单纯的打防疫针,到现在的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检验监测、科研培训、健康教育等多学科、多专业齐头并进,郑州疾控人,用30年的不懈努力,为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筑起了一道坚强可靠的健康大堤!

回忆当年的情景,一位在卫生防疫战线工作了32年的老同志感慨地说,由于当时没有交通、通信等先进设备,疫情报告只能建立口传式的报告制度;为了核实一个疫情数据,打通一个电话要等上半天;在市区采样全靠自行车,只有到县区采样,才能坐上当时全站最好的、也是唯一的一台偏三轮摩托车,特别是到了冬天,刺骨的寒风把人都冻透了,真苦啊!

30年来,特别是近些年来,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积极争取市财政支持,对全市251家预防接种门诊进行了改扩建,统一配备了164套计算机设备,对300余名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全市乡镇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疫情全部实现了网络直报,直报率、准确率均达到100%。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建证、建卡和查漏补种工作,1988年、1990年、1995年分别通过国家以省、县、乡为单位的儿童免疫接种率85%的审评活动;2001年通过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消灭脊灰证实委员会的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考核认证;2002年全市开展乙肝疫苗普种360万人次,有效降低我市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全市疫苗针对性疾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我市已经实现连续5年无霍乱,连续16年无脊灰,连续22年无白喉,连续50年无鼠疫发生,2002年又成功实现了消灭丝虫病目标,麻疹、百日咳、流脑、乙脑发病率较1978年均下降95%以上。当手足口病在全国肆虐时,中心累计投入经费500万元,印发便民知识小册子65万册,健康处方20万份,中心领导带领技术骨干到全市督导累计1500余人次。由于防治措施得力,全市1300多名病例未出现一例死亡,实现了“不死人、不蔓延、不恐慌”的防治目标。为保障全市人民健康,促进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30年前,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没有空调和冷藏设备,夏天试剂放一晚上就变色,冬天试剂总是结满冰花。在几间由旧办公室改造成的实验室里,工作人员用最基础的化学分析方法默默无闻地工作着。80年代末,先进的分析仪器陆续添置,专业的检验队伍逐步形成,实验室检测能力得到有力提升。2000年,中心实验室成为全省卫生系统首家通过新的计量认证评审准则的实验室和省卫生厅认定的食品检验机构。中心开发的《食物中毒 毒鼠强、有机磷快速测定前处理技术》成为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第六批项目和河南省卫生厅2007年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入选项目,填补了我市卫生系统在该项工作上的空白。

30年前,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仅有两间小房,面积不到50平方米,只能打疫苗,而且疫苗品种、数量都很少。现如今,中心不断扩大门诊规模,完善门诊职能,拥有面积800多平方米的工作场所,开设了预防接种、性传播疾病诊疗、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等多个科室,成为集预防、诊疗、临床检验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的体检中心,每年从业人员体检上百万人。30年来,中心的硬件建设也是一步一个台阶。从80年代破旧狭小的二层小楼,到1999年建成的9300平方米的综合办公楼,再到占地126亩、投资9000多万元、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的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事业正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振翅高飞。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后,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筹措40多万元的物资,抽调34名精兵强将,赶赴灾区开展消杀防疫工作。余震塌方挡不住郑州疾控人的脚步,滂沱大雨浇不灭郑州疾控人的热情。经过61天的艰苦战斗,取得了救灾防病工作的阶段性胜利,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好评,受到了省、市政府的隆重表彰。

30年弹指一挥。30年的经验和成就,让郑州疾控人意气风发;实现跨越发展、为群众提供更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的使命,让郑州疾控人昂扬向上。郑州疾控人以坚实的脚步从过去走到现在,也将以更加坚实的脚步从现在走向未来,走向新的更大的辉煌!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刘战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