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史海拾珠 上一版3  4下一版
信中有个啥秘密
理想人生
花开有声
张之洞清高遭戏弄
四大美人
别小看了唐高宗
张学良痛失黑瞎子岛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别小看了唐高宗

唐高宗的这个战略,让人想起乃父李世民。李世民的作战方针,向来如此。正面坚壁清野,拒绝应战,而侧翼则不停地发动骚扰,断敌粮道,等到敌人阵营全局不稳的时候,果断决战。一旦发起进攻,就要彻底坚定,毫不动摇。

永徽五年(654年),高宗27岁,武则天31岁。这年春天,武昭仪又怀孕了。这个时候的朝廷是舅舅长孙无忌的,皇帝的很多意志无法贯彻,他也不希望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决定突围。突围的重点就是废去王皇后,改立武则天,史称“废王立武”。

皇帝带领武昭仪亲自登门拜访长孙无忌,在他的家里开怀畅饮。然后,皇帝赐给长孙无忌宠妾所生的三个孩子享受五品高官的待遇。不仅如此,还赏给他金银珠宝丝绸整整十车。礼物送出去了,长孙无忌也坦然接受了。但当高宗说出皇后无子问题的时候,长孙无忌也不直接拒绝,而是用别的话题遮挡。皇帝没有办法,只好扫兴而归。

接着,武昭仪的母亲杨氏亲自出马,杨氏与隋朝宗室同宗不同房,都属于弘农杨氏,家世地位崇高。杨氏的父亲杨达,在隋朝当过门下省的首长,是当时的权贵。她几次拜访长孙无忌的府第,请求他同意废王立武,但结果都是被拒绝。

许敬宗在高宗当上太子以后,就是东宫的重要官员。许敬宗的父亲许善心跟长孙无忌的伯父长孙炽,在隋文帝的时候,先后担任太常少卿。两家相互有来往,许敬宗自诩能够跟长孙无忌说上话,所以他也担任了劝说长孙无忌的任务,而任务的分派,自然来自皇帝。结果却是被长孙无忌厉声呵斥,颜面无存。

长孙无忌不同意换皇后,他究竟想的是什么呢?也许,在他看来,唐高宗这个小毛孩子还是太小,碰碰壁就会学乖的。长孙无忌大权独揽,根本不重视高宗的诉求。

长孙无忌的包围圈,是从后宫到朝廷的。朝廷上,宰相们都听从长孙无忌指挥。后宫呢,有王皇后这个关键棋子。而两者之间的联系人就是皇后的母亲柳奭氏和舅舅。怎样才能切断这个内外联络呢?就在这一年的六月,机会来了。武则天此前布置的网络发挥作用,一个关于皇后和她母亲的报告呈给了皇帝。报告的中心内容是皇后与母亲一起进行“厌胜”活动。厌胜是一种迷信活动。就是把所恨所爱之人,具体化为人形或图像,然后对图像施展种种方法,如刺针于心、捆绑手脚等,同时申诉自己的愿望。王皇后与母亲柳奭氏,不一定真的使用了厌胜之术,但是两个人鬼鬼祟祟地在一起商议事情,讨论如何对付当前局势的时候,有可能屏退下人,而这些人有的就是倾向武则天的,于是他们就向武则天报告。厌胜是一个重罪,如果对付的是高宗,那么处分一定很严重。如果对付的是武则天,同样也没有理由轻饶。但是,最后皇帝的处分不过是不许柳奭氏再入宫而已。虽然处分不重,但唐高宗显然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一个月以后,唐高宗乘胜追击,把皇后的舅舅贬官,从吏部尚书贬到遂州去当刺史。在消灭了长孙无忌宫中的力量后,唐高宗又提拔了许敬宗、李义府等长孙无忌的反对派,从而在朝廷中培养自己的力量。

面对这种情况,长孙无忌沉不住气了。他派出宰相韩瑗面见皇上,涕泪纵横,痛说废王立武不合适。皇上不理。另一位宰相来济,也积极上书进谏,结果也是一样。决战双方,现在处于对峙状态,有利的一方是皇帝。

唐高宗接着采取了两个重要措施。第一就是动员李 。李 是当时军队的主要领导,争取到了李 也就争取到了军方的支持。皇上用委婉的语调跟李 商量:“我要立武昭仪为皇后,可是长孙无忌等坚决反对,他是顾命大臣,这事就这样算了?”李 的回答很简单:“这个事啊,是陛下家里的事情,何必问外人呢?”听了李勣的这句话,唐高宗立刻拍板决定,不再考虑长孙无忌他们的反对了,决定废王立武。第二则是让许敬宗等亲信在朝堂上制造舆论。

经过这么一番力量动员,很多官员开始改变立场,成为皇帝的支持者。唐高宗有了必胜的把握,最后采取断然措施除掉了长孙无忌的势力。

唐高宗的这个战略,让人想起乃父李世民。李世民的作战方针,向来如此。正面坚壁清野,拒绝应战,而侧翼则不停地发动骚扰,断敌粮道,等到敌人阵营全局不稳的时候,果断决战。一旦发起进攻,就要彻底坚定,毫不动摇。

摘自《唐高宗的真相》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