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巩义“家电下乡”销售超千万
举资千万惠乡里
修建“娱乐家园”
假冒法院院长
触刑锒铛入狱
登封着力打造“酒店群”
巩义三千亩小麦“喝饱”水
中牟掀起抗旱浇麦高潮
给百姓一个明白消费
为农民工讨回162万血汗钱
2.2万老人按月领钱
中牟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做好“小事儿”才能问心无愧
——新郑新村镇“无缝对接”民心工程

本报记者 党贺喜 通讯员 肖瑞敏

年终岁尾之际,大家免不了要评选自己所在地区和部门的“年度新闻”。近日,新郑市新村镇的老百姓也时髦了一把,评选让大伙开心的“年度新闻”。和官方价值标准不同的是,老百姓所评选的可不是“硬邦邦”的政绩工程,而是那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堆积而成的“民心工程”。

10天打成一眼井

孟家台村,是一个只有240多人的自然村。2008年,由于原来的水井报废,群众吃水困难,不得不到邻村拉水、抬水。10月份,该镇主要领导下乡得知这一“民情播报”后,当场搞定:投入资金3.5万元,由镇水利站牵头组织,为群众打井。结果,11月10日钻井工程动工,11月20日,一眼110米深的深井就流出了甘甜的幸福水。大伙说,这件事儿,应该算年度新闻之一。

半月建起一座桥

云湾村位于该镇偏僻的西南角,全村人口不足千人。去年9月份,新村镇党委书记马忠杰到云湾村下访,群众反映说:“俺这个村与城关乡分界的双洎河上一条小桥损毁严重,通行困难。”原来,双洎河上有一条小桥,长36米,是该村群众过河的唯一通道,几次大水后,桥面石板被冲,桥面仅余一块宽50厘米的水泥板,过桥落水的现象时有发生,老人孩子过桥则只有爬行才敢通过。马忠杰当即“拍板”:由镇公路管理所、西管区和云湾村共同制订建桥方案,组织施工,副镇长周保华具体负责。9月16日,建桥方案确定;10月15日,小桥开始施工;10月22日,小桥完工。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桥成为名副其实的“连心桥”,当然入选新村人的年度记忆之中了。

断头路“联网”主干道

老黄庄村有一条长1公里半的破烂路,也是群众出行的必经之路。但这条道路又没有装进新郑市“村村通”工程建设计划的“笼子”里。得到群众反映后,镇领导说,咱不能因为这1公里半的破烂路让群众寒心,让政府和人民的联系“断路”!镇里下定决心:不坐、不等、不靠、不要,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搞好道路的“无缝对接”。最终,群众集资5万元,镇政府投资30万元,很快把断头路修通了。据了解,近两年来,新村镇修建的这些短则500米,长不过千把米的“不起眼”道路就有15条,道路的“无缝对接”自然也成为大伙儿的幸福回忆。

其他,像这样的小事儿实事还多着呢:镇政府常年坚持“爱心桥”活动,为特困学生捐资助学;投资150多万元对镇卫生院进行改扩建,全镇24个村级卫生所全部建成标准化卫生所;全镇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74%,等等。这些都因为“事所关己”,均被群众列入全镇年度新闻评选之列。

对此,新村镇党委书记马忠杰说得特中肯:“乡级政府是政权的末梢,说实话,上面在权限、资金等方面赋予我们的活动空间有限,我们只有像‘工笔细描’一样做好每一件小事儿,才能真正把民心工程搞好,才能问心无愧。”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