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完善生态环保法规体系和工作机制
八百余俊男靓女考模特专业
中原大舞台
郑州去年无偿献血近13万人次
捐髓志愿者可通过
5种办法刷新联系方式
市人大常委会任免名单
家住绿城
二七区拿出一亿
为民办十件实事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家住绿城

家住绿城

本报记者 刘俊礼

“时值隆冬,但在金水河岸边,四季常青的各种花木依然青翠,成群的鸟儿在小河边嬉戏;清晨,晨练的市民在这里打太极拳,做运动,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建设路二小学生马政铠在日记里这样描述生态郑州的冬日之魅。

与12岁的马政铠一样,在河南科技市场做生意的徐磊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家门口的公园健身。徐磊动情地说:“其实我们市民是最讲实际的,无论贫富,每个人都希望喝上清洁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享受更多的蓝天,而这一切,综合体现出来的,就是郑州最近几年的生态变化,足以增加我们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幸福感。”

在人们传统的记忆里,郑州是个气候干旱、多风沙的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比较脆弱。

2003年12月,我市作出《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用10年时间,实施森林进城,要在全市周边营造百万亩森林,“再塑郑州的绿城形象”。尤其是跨越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全市累计完成新造林85.02万亩;生态水系工程强力推进,先期治理的须水河、索须河一期治理工程已完成主河道开挖18公里;潮河治理工程已顺利完工,治理河道6.35公里,经过治理的潮河初步显现出生态景观的雏形。生态建设的初步成果,也让人们由衷地感慨:“郑州水清、气爽,天蓝、树绿,真可谓‘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如今,我们已实现了“让绿色走进生活”的梦想。市区沙尘天气明显减少,优良空气天数稳步上升,2008年达325天,创近年来最高;尖岗、常庄水库水源涵养林区地下水位明显升高,部分常年干涸的溪流也有了流水;流经城市的主要河流基本实现了水通、水清和水美,沿岸居民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显著改善,让老百姓享受到“出门见绿”的惬意。与此同时,全长158.5公里、总面积达57万亩的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最近不断迎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这里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郑州后花园,这里水草丰美,万鸟云集,处处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

“水变清了,河中又可看到鱼儿欢快的身影了。空气质量也好多了。”昨日下午,在东风渠岸边,徐磊带着3岁的女儿在岸边散步。

绿化点缀了城市,生态使郑州更具青春活力,郑州美誉度和知名度也日益提高。以往多是郑州人走出去学他人,而今则是外地人蜂拥到郑州,纷至沓来的有众多世界500强企业、有成批的研发团队、有洽谈合作的外埠客商。

“生态环境好了,城市号召力当然也会增加了。”徐磊告诉记者:“现在来郑州经商的人越来越多,科技市场已成为中西部最大的‘硅谷’。”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