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绍光
百年乘鹤云霄去,此地空余老人情。今年元旦,正好是百岁奶奶三周年的祭日,门前的大街上再也见不到她捡拾杂物、为行人清理路面的身影。
奶奶就是这样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在百岁之年,她还天天拣路上的小石块、小树枝、废旧饮料瓶等,方便走路者。奶奶在世的时候,我只觉得这是她的品性和习惯。然而回眸往事,我时常为她的举动感到钦佩和敬重。我小时候,正值改革开放之初,因为居住在山区,农村还很贫穷,粮食根本不够吃。一天早上,奶奶正在厨房做玉米稀饭,我在煤火台周围转着玩,突然虚掩的旧木门被推开了,一个个头高高的瘦男子一瘸一拐地走到了灶火台旁。“大娘,我饿了。”说着话,他瘫倒在土灶下,一只破烂发黄的包重重地砸在了他的腿上。奶奶停下活儿,一手猛地想拉住他,一手用掌心摸了摸他的额头,马上从铁笼里拿出一个白蒸面馍送到了他嘴边。“孩子,吃吧!”奶奶说话那样有劲!男子狼吞虎咽吃了起来。玉米糁汤做好后,奶奶又盛了一碗让他喝。要知道,那时白面馍只有走亲戚或者过年才能吃上,笼里的白馍已放了几天,家里人也舍不得吃。男子吃过饭后,精神好了许多,起身走时,说了一大堆感谢的话。奶奶用衣袖擦了擦眼角的泪,轻轻地说了句:“吃饱啦?孩子走吧。”这件事虽然过去了很多年,对于现在生活无忧的孩子也许难以想象,然而它在我心底掀起的波澜却是永远,甚至时常令我震撼不已!
从不为难别人,任凭自己受苦受累,这是奶奶的一贯做法。一次大雨过后,一辆拉煤车从门前驶过,车轮溅起的泥水狠洒了奶奶大半身,又脏又臭。这时两个过路人拦住了煤车,为奶奶鸣不平,让赔奶奶一件衣服。司机爽快地答应付钱。谁知奶奶听后不同意,“出门在外不容易,赔啥钱,赶紧回去吧。”车走后,奶奶脱下衣服,拿个盆子洗了起来。当时她已经八十高龄,正值深秋,凉风中,奶奶挪动着小脚,在院中走来走去倒水搓揉,双手冻得不停地颤抖,可她硬是不让帮忙洗。奶奶善良的事还有很多,这是世纪老人的遗产。在时间长河的洗礼中,许多事情早已遗忘,但是奶奶的善行如同片片小舟在我记忆的海洋中破浪前行。
奶奶没有什么文化,但她就认准一个理:“多做好事,当个好人。”说白了就是乐于帮助他人,处处与人为善。我想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是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应该崇尚的东西。无论何时,我都为有这样一个可敬可爱的奶奶而感到自豪!
奶奶的精神永远不会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