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截至2008年年底,郑州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累计为中小企业提供各项担保融资39亿元,受保企业400多户,大约可使GDP新增117亿元,新增就业14.6万人左右,创造税收11亿元。
强壮“供血”能力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依据银行规定,担保额与资金实力密切相关。传统的担保企业资金源头是单一的商业银行,郑州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紧紧围绕“构筑担保大体系,力促郑州大跨越”的战略目标,创新发展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资本、资金融通服务体系。
他们与我省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省分行对接,通过担保手段争取到该银行向我市县域经济授信18个亿的授信支持,这一举动开创了省内先河。2008年7月4日,该公司与国家开发银行省分行签署了合作协议 ,正式成为国家开发银行在我省设立的首个助贷机构,创造性地开发全新的担保公司与银行合作的融资模式。该公司充分利用国家开发银行与市政府的合作成果,科学发展规划先行,成批量地构造项目,由担保公司系统开发和评审项目并作为担保人进行推荐。国开行对推荐项目进行审核,待项目核准后即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截至2008年年底,经双方合作共有15个县域企业上会,评审金额2.23亿元人民币,其中已经放贷的项目5个,担保余额6400万元。
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方面,郑州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以资本为纽带,以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构筑大担保体系,先后与登封市政府、新郑市政府、郑州出口加工区、巩义市政府、新密市政府、惠济区政府、二七区政府等成功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各县(市)区财政分别融资2000万~3000万元,公司则充分发挥担保基金的“放大”和“乘数”效应,每年向县(市)区辖区内30家以上各类经济主体提供不低于5000万~1亿元的融资担保。
开发“造血”功能
开通直接融资渠道
担保公司的作用是“输血”,而郑州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却开始了“造血”的尝试。他们正在打通直接融资市场,作为主要担保力量切入总额为10亿元的“河南中小企业集合债券”。
企业债券是企业直接融资的有效方法之一,而没有强有力的信用担保,债券的发放就是一句空话。面对这一风险极大的领域,郑州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与另外4家担保公司一起作为担保方发行“河南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这10个亿的债券中,郑州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担保了1/4的担保额。类似的企业债券,只有深圳发行过。
公司董事长王皓介绍,“河南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工作是从2008年5月开始的,由经过遴选的全省10多家企业联合发行,郑州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负责参与企业的推荐、资金管理等,充分发挥信用担保功能,极大地提高了集合债券的市场认可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优化企业融资结构和财务结构、增强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也为该公司进一步培育和开发了优质客户,拓宽了业务范围,增强了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影响力。
完善“大风控”体系
大幅提升信用资质
在郑州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办公室5楼,有一可容纳全体员工的会议室,在通常的主席台位置,有主讲台、大屏幕和一块黑板,更像一间教室。该公司的40多名员工每周至少来一次,作为主人参与、评议公司的业务,公司的每一项担保业务都要在这里“过堂”,经过群众的火眼金睛后,这担业务才可以上马。
“如果你不同意大家的意见,能不能推翻啊?”记者问王皓。
“不能,我只有一票否决权,没有同意权!” 王皓笑答。
“在你这儿开个后门也不行吗?”记者调侃。
“我只有说不的权力,而没有把大家否定的决议翻案的权力。”王皓回答。
这就是这个公司“大风控”体系的冰山一角。
“10项业务中,假如有一单业务出现风险,公司就要代偿资金,那其余20单就白做了。”公司办公室人员解释。2008年,郑州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一手抓融资服务,一手抓风险防范,进一步强化担保行业最难掌控的风险管理,形成一套完善的“大风控”体系。
2008年9月,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我市某加工企业因国外定单减少和账期延长,账面上只剩下几万元,资金链出现断裂。郑州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为该企业担保的一年期1000万资金出现极大风险。王皓监控到情况异样后,当即派风险管理人员介入该企业的经营,采取了帮助该企业减少存货、限制支出等有效手段,严禁其违反资金使用用途的规定,终于使企业经营状况好转,担保资金转危为安。
通过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公司风险防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全球金融危机也给实体经济带来的巨大风险冲击阴影下,仍然取得了代偿率仅为0.67%、损失率为零的良好业绩,远远低于全行业代偿率3%和损失率1%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