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南宁从事媒体工作的李明最近有点烦,马上要回河北老家陪父母过春节了,而自己三十大几,还是孤身一人。“一年回家一次,每次回去都被亲朋好友问起终身大事,很是费心费神;看到别人出双入对,自己明明心里不是滋味,还要装出无所谓……”李明感慨道。
“70后”李明已被父母逼婚,北漂的“80后”蕾蕾也怕回湖北老家过春节。“儿时伙伴如今大都结婚生子,春节回去看着他们进入稳定的家庭生活,不免受刺激……”虽然父母并没有施加过什么压力,单身的蕾蕾自己心里反而失衡了。
年关将近,都市剩男剩女开始遭遇春节的“另类”烦恼。专家认为,除了与亲朋好友团聚的尴尬外,都市剩男剩女更需要突破自己心里那道坎。
从少男少女到剩男剩女
网络上,都市剩男剩女大多被描述成这样一个“三高”群体:高收入、高学历、高龄,他们没有另一半或者找不到另一半。从学生时代到步入社会,他们的爱情或许由浪漫走向了实际。然而学业有成、事业起色时,当初的少男少女却变成了如今的剩男剩女……
李明因为工作的不稳定性,在东奔西走中度过了最年轻的时光。如今,想找个感觉合得来、能做老婆的女孩,倒成了不大不小的难题。
蕾蕾大学期间谈过一场恋爱,随着毕业后到北京工作,爱情也在空间距离的不断拉远中结束了。工作两年来,蕾蕾几乎与爱情绝缘,在拼命工作中独自承受“北漂”的酸甜苦辣。“其实我对婚姻一直很矛盾,不结婚的念头比结婚更强烈一些。单身的日子无论是个人空间,还是自由时间都要多一些,可以做点自己的事情。”蕾蕾说。
如今,都市里像李明、蕾蕾这样的剩男剩女日益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不但催生了遍地开花的婚恋网站,也使得各种相亲会成为时尚。2008年年底,广州甚至出现门票9999元的天价相亲会,参与者仍不乏其人。
“我万事俱备,只欠新娘!”1月3日,广西南宁一场新年大型相亲会上,做外贸生意的王先生对着全场80余名单身男女表白。
到场的很多人表示,春节到了,假日里看到别人成双成对,而自己孑然一身,年关很难过。不回家的时候孤独,回家则要面对亲朋好友的催婚,很不好向父母交代……
为什么剩下的人却是我
这些“渴婚族”大多是都市白领,有体面的经济收入和成熟的心志,然而却偏偏在爱情路上被剩下了。原因何在?
蕾蕾自称患上了“恐婚症”,其实都是工作生存压力惹的祸。在北京工作了两年,她改变了原来的价值观。读大学期间,蕾蕾的理想是有一份工作,相夫教子,以家庭为重。工作后,她开始强烈感受到自己女性角色定位的变化。“我要把90%的精力用在工作上。现在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不工作生存就成问题,不好好工作就会被淘汰,而且自己也不舒服,就像有股力量推着自己往前走,停不下来。”不断出现的危机感令蕾蕾不敢轻易开始新的恋情,她怕被限制。而真正的原因,还是对感情、事业孰轻孰重的难以把握。
期望值过高,也是部分白领绕不开的心结。25岁的南宁女孩李晓莉在相亲会上有点苦恼地说:“这些人都太直接,不符合我的预期。我想要找一个素质高的、有涵养的人,在这里却找不到……”对另一半的要求过高,往往使得他们离爱情越来越远。
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的人,也往往被“剩”。南宁的小陈今年27岁,2006年本科毕业后即在广西联通公司工作。由于性格太内向,一直没有女朋友,反而是他的父母陈大爷、黄阿姨积极跑相亲会找儿媳,最终总是因身高不够、学历不符等问题,对儿子小陈不满意。“他不急我们急啊,现在我们身体好,他结婚后可以帮着带小孩、做家务,以后年龄大了就帮不上忙了……”69岁的陈大爷说。
而小陈则早已习惯了可以自由上网、打球、跑步的单身生活,对于爱情婚姻远没有父母那般着急。黄阿姨有点无奈地说:“他不知道,我们都是会死的啊!怎么就不能快点在我们老之前成家呢?”
爱情突围首先是心理突围
“80后”张国玉是某婚恋网站组织线下相亲活动的主持人,自称“超级月老”。近来,张国玉和同事分别在深圳、桂林、南宁组织了三场相亲会,仅深圳那一场有1200人参加。相亲会虽给习惯了网络交友的都市人提供了一条“走出去,请进来”的爱情突围道路,但最关键的还是剩男剩女们自己做好突围的心理准备。
虽然有人将婚姻比做围城,许多剩男剩女也害怕走进围城,但最终婚姻仍是剩男剩女们绕不开的坎,无论是结婚还是继续单身。只是如果决定结束单身,首先要做好心理准备,不能盲目地为了结婚而结婚。
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可达认为,年轻人对爱情婚姻的品质有一定要求,无可厚非。目前,因为受教育程度不同,当前我国年轻人结婚年龄推迟的现象比较普遍。社会竞争激烈,很多人选择解决安身立命后再考虑个人问题,不仅完全满足结婚条件需要一定的时间,做好心理准备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些都是正常的。
广西大学一位心理咨询老师称,如今的年轻人由于太理想化、追求自由、受教育程度高等因素,会对传统的婚姻有过高的期望,达不到期望值就一直单身,但到了一定年龄阶段,很多人还是会回归传统。“最重要的是调整好心态,不要放弃眼前的人。”这位老师建议。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