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 克难奋进
努力推动我市建设事业科学发展
本报记者 孟 斌 刘文旭 通讯员 曹 静
今年,是我市实施跨越式发展第二个三年计划、加快推进“三化两型”城市建设、加强大郑东新区建设的关键之年,我市在城市建设方面将有哪些大动作?昨日,记者专访了市建委主任、党委书记郭庆宽。
2008年:
全市建筑业产值322亿元
房地产业开发量271亿元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是对工作成效的最好诠释。首先让我们看这样一组数字:2008年,由市建委直接承担的6个项目11项重点工程进展顺利,行业管理实现新的发展,各项经济指标保持稳步上升态势,全年建筑业完成产值322亿元,同比增长12.98%;房地产业完成开发量达271亿元,在逆境中仍实现了正增长;完成工程勘察合同金额5.8亿元,工程设计合同19.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9亿元;推广使用散装水泥590万吨,预拌混凝土580万立方,预拌砂浆1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7.7%、16%、200%,实现了城市市区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90%以上的目标,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创综合效益3.4亿元。
同时,在试点村镇建成垃圾收集处理设施5个,村庄垃圾简易处理设施10个,村庄垃圾站(池)建设100个,圆满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拆迁建筑面积61.6万平方米,腾地面积804亩,保障了省市重点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
2009年:
以市政工程建设管理为中心
力争实现建筑业产值350亿元
今年,是我市实施跨越式发展第二个三年计划、加快推进“三化两型”城市建设、加强大郑东新区建设的关键之年。市建委将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围绕我市“三化两型”城市目标,坚持“一个中心”,做到“两个加大”,力争“三个到位”,实现“四个确保”,切实抓好市政工程建设和行业管理,为我市经济发展打造良好平台,为招商引资营造良好环境,为广大市民创造良好生活空间。
市建委将以“市政工程建设为中心”,抓好沙口路高架快速通道、京广路拓宽改造、陇海路高架快速通道、轨道交通建设等重点工程。同时,做到“两个加大”,促进行业管理上台阶。一是加大建筑业扶持力度,提高全市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力争全年实现建筑业产值350亿元,比2008年增长11%,使我市逐步由建筑业大市向建筑业强市迈进。二是加大建筑节能工作力度,深入推进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严格执行新建民用建筑65%、新建公共建筑50%的节能标准,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加快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抓好节能材料的推广使用和新农村建设太阳能示范村工作,新建民用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100%。
全面推进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
减少工程质量投诉
今年,市建委将创新工作思路,力争“三个到位”。一是完善建筑市场法规体系,对违法工程建设查处到位。全面推行建设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市区两级建设部门的执法权限,尽力解决城乡接合部和民房建设监管不到位的现象。二是统筹城乡发展,对小城镇建设工作指导到位。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交通向农村延伸,实现中小城市与小城镇的协调发展。三是拓宽融资渠道,争取工程项目建设资金及时到位。今年争取在陇海路高架、沙口路高架快速通道实现资金筹措的重大突破,为我市城市建设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创造条件。
同时,抓好四项工作,实现“四个确保”。一是抓好拆迁安置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二是抓好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安全生产。创新工程质量监管模式,提高工程质量监管效能,全面推进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减少工程质量投诉。三是抓好建设行业各项信访稳定工作,确保建设工作和谐局面。重点做好企业破产改制、城市建设拆迁、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资、工程质量投诉等方面的信访稳定工作,促进平安建设。四是抓好队伍建设,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当前,我市城市建设将面临快速发展的难得机遇,市建委将认清当前城市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周密部署,扎实工作,振奋精神,克难攻坚,为把郑州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