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账单曝光
一种大气的眼界
愿网络有多远领导们就走多远
雷人的话,雷人的主意
“恐寒症”调查: 难以度过的“恶补”假期
解读大学生创业的“新围城”心态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一种大气的眼界

诗圣杜甫活着的时候,人很寂寞。是寂寞及其他,成就了杜甫的伟大。杜甫曾在晚年的《南征》一诗中写道:“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杜甫的知音在唐朝以后多了起来,而多到何种程度,他不知道。他更难想到,人们会在草堂举行盛大的仪式祭拜他。据四川新闻网21日报道,第十八届己丑年草堂人日主题活动有了改变,由原定的文艺表演转变为文人墨客大祭诗圣杜甫。

草堂既是个诗歌现场,还是个文化现场。人们在一个节日朝拜诗圣,需要一个庄重的仪式,又歌又舞,显然不合适。就是杜甫,大概也不愿看到这样的场景,因为这与他“百年歌自苦”的心境相距太远。花里胡哨式的纪念,不光是品位低,还与诗圣的诗歌品质背离。

这些年,许多城市都在搭继承传统文化的台子,凸显其地的文化内涵,构建自身的城市文明。各地的现实情况很不一样,有的城市在进行这类活动时,能拿出价值巨大的文化珍宝,有的拿出的则较小。相信成都这个城市,不可能拿出比杜甫这个与英国莎士比亚并列的世界文化名人更有价值的文化珍宝。可以说,有了杜甫和他的草堂,成都的文化底蕴谁都不敢小觑,有了诗圣杜甫,成都整个城市的文化内在品质就有了绝对的保证。其他城市打量成都这块文化福地,只有艳羡,只会自叹不如。

杜甫不是文化虚构,是中国人现实的文化祖宗。杜甫是中国人的历史和文化记忆,是中国人的心灵史。成都人珍视杜甫,隆重地纪念诗圣,以一种现代文明的方式留住杜甫,所反映的是一种文化眼界。这是一种世界性的眼界,一种普世的眼界,一种大气的眼界,一种正派的眼界,一种长远的眼界,一种代表了某种崇高文化精神的眼界。这种眼界,给一个城市带来了太多的现实好处,既有经济的,也有文化的,它对世道人心有益,对满足人们的高质量的精神生活的需求有益,对培养一代人又一代人崇尚文化的心理有益,对一个城市的现在和未来有益。

伊 文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