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栾月琳 通讯员 吴彪 刘阳
提起今年春节,管城回族区民乐里社区的74岁老人高心善乐得合不拢嘴。他说,今年全家过了一个最快乐、最舒心的春节。
今年春节,高师傅的两个儿子和一个闺女都带着儿女们回家团聚。祖孙三代十几口人挤在不大的客厅内说说笑笑,身体不太好的高师傅也忍不住喝了几杯小酒。
“儿子、媳妇重新就业了,年前还领到了廉租房补贴。我和老伴儿的退休金也涨了,俩人合起来每月2000多元,年前还补发了取暖补助。社区慰问生活困难的老工人、老党员,给我送来了米、面、油,还有粉条、粉丝、白菜、腐竹等,年货基本送齐了,我买了点儿鱼啊肉啊的,儿女们送来了好酒,这个年我们家过得富足!”昨日上午,在高师傅家中,他和老伴儿掰着指头算起了今年春节的收支账。
高师傅和老伴儿1990年退休后,和大儿子一起生活。可没过多久,大儿子就下岗了,媳妇和儿子闹离婚,带着孩子改嫁他人。“那时候日子真苦啊!儿子没工作,我们俩退休金低,第一害怕生病,第二害怕过年!”高师傅说,那时候,每年春节都在沉闷压抑的气氛中度过。
今年春节,高师傅家热闹了,儿女们携儿带女,特意凑到大年初二“回娘家”这天陪二老过年,多年冷清的家又热闹了。
大儿子几年前重组家庭,因为工作不稳定,收入又低,日子艰难,婚后一直不敢跟媳妇回娘家。今年夫妻二人的工作和收入都稳定了,年底又得到政府补助的1800多元廉租房现金补贴。年初二,全家团聚,年初三,儿媳买上礼品,一家三口第一次正正经经回了一趟在长葛农村的娘家。
“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高师傅说。除了收入稳定、工作稳定,高师傅还解除了一个更大的后顾之忧:老两口都参加了退休职工大病医疗统筹,两儿一女有的参加了职工医疗保险,有的参加了全民医疗保险,就连孙子、孙女们,现在看病也有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