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被“媚雅”剥夺的文化娱乐
高校生源枯竭
需未雨绸缪
漫画:非正常上班
购房支持政府工作挺黑色幽默
破解就业难
须补职业教育短板
网瘾少年刺死生父惨剧的背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破解就业难
须补职业教育短板

破解就业难

须补职业教育短板

一如所料,节后南下的农民工面临着“僧多粥少”的就业困境。目前广东省普工招聘与求职比率仅为0.8∶1,意味着20%的求职者找不到普工。鉴于广东省就业市场的标杆意义,如此巨大的就业缺口显示了今年我国就业形势的严峻。但是,在数以百万计的求职者孜孜以求仍打工无门的同时,仍有工作岗位面临巨大的用工缺口。广州市人才资源服务市场中心主任张宝颖曾透露:“广州高级焊工、钳工、机械制造类技工尚有30万用工缺口。”

一边是普工务工潮,就业压力大;一边是技术工“争夺战”,用工缺口大。如此双重差异不免让人慨叹,如果南下的农民工“身怀绝技”,哪至于打工无着?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有人没事干”和“有事没人干”同在。这种劳动力市场的真实写照不仅是用工需求和劳工素质双重差异的结果,也表明当前的就业困境是结构性的。技术性岗位再多,缺少技能培训、劳动技能偏低的农民工也无法顺利就业;农民工再少,技术岗位也不会“照单全收”。

产业升级、技术升级所引发的人才升级“挤出”了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岗位,此时,技能原地踏步的农民工自然就面临结构性的就业困境。在这个困境背后,则是我国在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方面出现“短板”现象。

从学校教育层面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的增速远远低于经济增速:1994年~2004年前者仅年均增长2.6%,而同期后者则年均增长9.3%。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远不能满足经济增长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也造成了技能型人才的短缺;从企业、社会层面而言,农民工们靠体力谋求差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机械重复,并没有定期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几乎无法进行劳动技能升级,即便众多技术岗位“嗷嗷待哺”,他们也无力去填补空白。

正因如此,日前教育部就20个重大教育问题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时,“职业教育”占了两席,分别为“如何改革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调动行业、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积极性,解决职业教育规模数量、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问题”和“如何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足见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事实上,早在2005年,教育部就曾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上升到了“重大战略任务”的高度。

本次教育部再次发力,现实针对性明显加强。提出“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就是针对学校教育层面的具体要求,而“调动行业、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积极性”则从企业社会层面提出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如此双管齐下,以期尽快补上职业教育的“短板”。

就当前的就业困境而言,绝非几场招聘会就能轻易彻底解决,我们要厘清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寻求实质性的突破:在调整教育结构,加大职业教育力度,多培养技术人才的同时,企业和政府部门也应该高度重视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实现人才升级。如此,方能在根本上缓解乃至解决当前的结构性就业难题。 薛 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