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2版:要闻综合 4下一版
独具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
公认的世界花园城市
荥阳 放大优势谋跨越
新密 万名干部战旱魔
选16名教师赴美教汉语
有情人送玫瑰百万枝
捐髓志愿者病房过情人节
分手女友意外站在他面前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新加坡考察报告之绿化篇
公认的世界花园城市
四、突出重点,打造精品

市委政策研究室

新加坡是真正的花园城市,无论是漫步在城市街道,还是坐车在高速公路上,满眼看到的都是绿地的恬静和形态各异热带植被的色彩缤纷。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新加坡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都有不同的环境绿化和整治的明确目标。从大力提倡种植树木到彩色植物的应用,从道路的绿化到特殊空间的绿化,从增加休闲娱乐设施到建设生态平衡公园,新加坡为建设花园城市做了精心科学的规划和长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不仅如此,新加坡还把建设花园城市看作是国民综合素质和精神面貌的体现,在建设花园城市的同时,更是着力改变人们长久以来的种种陋习,致力提高人们的修养和文明水平,全面提升国民的综合素质。21世纪是一个崇尚绿色、崇尚自然、崇尚和谐的时代,特别在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的今天,认真学习借鉴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的经验,对加快郑州生态型城市建设步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全面考察新加坡园林绿化的做法,主要有以下经验。

一、规划先行,滚动推进

新加坡城市规划中专门有一章“绿色和蓝色规划”,相当于我国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该规划确保了在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条件下,新加坡仍拥有绿色和清洁的环境,充分利用水体和绿地提高新加坡人的生活质量。1965年建国后不久,新加坡政府就确立了建设“花园城市”的规划目标。在土地资源十分紧缺的情况下,他们提出了人均8平方米绿地的指标,并要求见缝插绿,大力发展城市空间立体绿化,不断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60年代提出绿化净化新加坡,大力种植行道树,建设公园,为市民提供开放空间;70年代制定了道路绿化规划,加强环境绿化中的彩色植物的应用,强调特殊空间(灯柱、人行过街天桥、挡土墙等)的绿化,绿地中增加休闲娱乐设施,对新开发的区域植树造林,进行停车场绿化;80年代提出种植果树,增设专门的休闲设施,制订长期的战略规划,实现机械化操作和计算机化管理,引进更多色彩鲜艳、香气浓郁的植物种类;90年代提出建设生态平衡的公园,发展更多各种各样的主题公园,引入刺激性强的娱乐设施,建设连接各公园的廊道系统,加强人行道的遮阴树的种植,减少维护费用,增加机械化操作。进入21世纪,面向未来,又提出对城区公园干道、森林区的林间道路、海岸线的海岸公路、郊区的乡间公路、主要出入口的迎送公路等5种主题街道,进行城市空间立体绿化景观设计。近年新加坡政府还发起一次新规划活动,主张建造更高的楼宇,即向上发展,而不是横向发展,以便保护历史建筑物、丛林区和红树沼泽地等。同时采取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发展阳台绿化和屋顶花园,如将向在高楼建造花园的发展商颁发“城市花园奖”,放宽对阳台空间的限制,使屋主可以创造“空中花园”。

二、法治保障,令行禁止

新加坡的城市绿化法制健全,执行严格。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公园与树木法令》、《公园与树木保护法令》等一批法律法规先后出台。政府加强绿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绿化意识。要求任何部门都要承担绿化的责任,没有绿化规划,任何工程不得开工;任何人不得随意砍树,包括自家土地上的老树;住宅小区的绿化必须达到总用地的30%~40%,住宅楼须距马路15米以上;在规划管理中,要求报审的施工图中增加园林绿化设计;1年内不开工的土地必须绿化等。注重严格依法管理,对损坏绿化,包括损坏城市空间立体绿化的行为实行严厉处罚。例如,在公共绿地攀枝折花将以破坏公物罪处罚,罚款不少于5000新元,同时处以一定时限的人身强制。新加坡政府还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的强制性规定,推行立体绿化模式,在马路灯柱、天桥、围墙和房屋墙壁等可以绿化的地方种植花草,并大量种植一些攀缘植物。新加坡法律规定,有花园的住宅不筑围墙,让花木供路人欣赏,可予减缴房地产税。

三、市场运作,社会参与

所有绿化都作为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绿化规划落实,经验收合格后移交绿化部门管理。对于大面积的绿化建设养护等,积极推广承包商制度,把一些园艺工作如割草、修剪树木、移植树木、打扫公园等交给私人承包商负责,以公开招投标方式邀请私人机构参与园艺养护作业,规定承包商必须采用机械取代人工,提高生产力,从而增进经济效益。到目前为止,已经有90%的园艺养护作业由承包商负责。按照有关规定,每项建筑工程在动工之前,政府都会根据节约土地等原则谨慎挑选设计方案,如正在挑选的新加坡艺术学校的设计方案,呼声较高的一份是将学校大楼设计成一个安全、不受打扰的学习空间,学校的跑道、篮球场和草地等运动休闲设施,将设在10楼屋顶,而不是在地面上,以节省空间。新加坡政府要求社会公众从我做起,从政府工作人员到普通市民,都要坚持参加一年一度的植树运动;各居住小区、学校、企业都有自己养护的绿地,所有的绿化工程都征求市民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市民承包或租赁公共绿地、花木、公园设施,推行全民管理方式,形成了男女老少共同养护,政府、单位、群众同心协力绿化美化城市的机制和风气。

新加坡政府和人民不仅把花草种满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而且在土地资源极为稀缺的条件下,居然拿出52公顷珍贵的土地建起了植物园。新加坡植物园始建于1860年,由丛林和专业园组成,植物园内植物品种丰富,同时拥有许多珍稀种类。植物园是新加坡植物和园林的研究中心,同时也是居民野外休闲的集合地。新加坡独立后,就将园林绿化和科技作为国家发展的支柱,植物园的目标就是为新加坡提供植物和园艺的服务。植物园致力于将研究最终应用到新加坡绿化中,制订了宏伟的植树计划,并进行花园的规划设计,1970年起建立了苗圃、销售中心,并于1972年创立了观赏园艺学校,成为园艺师、花园设计者、政府雇员的培训中心。在新加坡花园城市的建设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新加坡 发展经验及启示④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