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陆毅 神形兼备演孔明
《我的事业是父亲》出续集
近百艺人身份证照曝光
功夫
再次冲击
奥斯卡
严禁演员为医疗节目做“托儿”
中国人的“量天尺”
观星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3000年前: 观星台——
中国人的“量天尺”

3000年前:

观星台——

王学宾

郑州所在的周围地区,从古至今一直被称为中州、中原,嵩山称为中岳,都与古代“天圆地方”的观念尤其是西周时期周公定登封阳城为“天下之中”有着直接关系,是中国古代天文观的直接体现。

大约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我国的天文观测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周公旦在位于中原地区的登封阳城设立天文观测地点,立土圭、测日影,确定了这里是“大地之中”。唐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由天文官南宫说在这里刻立纪念石表一座,规制上与《周礼》所载土圭测影说相近,表南面刻“周公测景(影)台”五字。

周公经过日复一日的测影,把每天测量的影长数量记录下来,根据每天中午日影的变化,从而找出了季节的变化。周公把表影最长的那天定为“冬至”,这天中午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天最短;把表影最短的那天,定为“夏至”,这天中午,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天最长;把一年中日影最长的一天到下年日影最长一天的周期定为一个“回归年”,在一年中把两个日影长度相等,昼夜时刻相同的日子分别定为“春分”和“秋分”,然后总结出二十四个节气,来服务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它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家和古代劳动人民在天文学上的卓越成就,也是我国天文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和不可得的实物资料。

元朝初年(公元1279年前后),元世祖忽必烈诏令著名的天文学家郭守敬、王询等改革历法,在全国设立了27处观测台,而登封告成的观星台则为中心观测台。

登封观星台为砖石结构,由台身和石圭两部分组成,是郭守敬所创高表制度仅有的实物例证。郭守敬通过测量,推算出一个回归年为365日5小时49分20秒,与现代测算的回归年时间相比,仅相差26秒。他制定的《授时历》,比现在通行的公历早了300多年,体现了我国古代天文、历法的最高水平。

除了测量日影的功能之外,当年的观星台上可能还有观测星象等设施。元初进行“四海测验”时,在此地观测北极星的记录,由此可知,观星台当是一座具有测影﹑观星等多种功能的天文台。

如今,元代的天文台依然保存完整,巍然屹立于中岳嵩山脚下,已经成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天文台建筑,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天文古迹之一。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