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巾帼召集令”
引水上山 与天夺粮
新密画家刘国辰
作品入选“国礼”
中牟千余农民工实现就业
新密全面建设水利工程
劳碌小人物 抗旱真英雄
中牟车船税今年增幅大
巩义永安担保公司应运而生
“小机械”成为“大帮手”
中牟县杨桥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劳碌小人物 抗旱真英雄
——记抗旱中的民调员

在这次抗旱救灾过程中,各县(市)涌现了一批战斗在抗旱第一线的无名英雄,他们不求名、不求利,舍己为人,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昂然向上的“抗旱精神”赞歌。今天,我们用三个“速写镜头”,近距离关注他们,关注这些——

保电队员三天三夜没沾床

本报记者 王思俊

“保电队员抗旱浇麦,跑前跑后比我们急,不管是深更半夜,还是中午头儿,随喊随到。李队长为了给村里安装变压器,忙了三天三夜没沾床。”昨天上午,在中牟县三官庙乡野王村的麦田里,该村党支部书记王长明激动地告诉记者。

野王村鸡叫鸣三县,是中牟县最边沿的一个村子。去年入冬以来,干旱使这里的麦田岌岌可危,抽水机又坏了,老百姓着急了,村干部愁得两眼上火。

电业局安装公司施工队队长李小明,主动请缨,担当抗旱保电服务队队长,对全县供电设施开展特巡工作,从南到北,拉网检查,深入田间地头、井口渠边,现场办理送电业务,不收费用,不计报酬。他们来到野王村,把变压器拆下来,重新进行安装调试,对线路全面进行检修,从上午9点一直忙到下午3点。经过加班加点,精心调试,村干部合上了电闸,随着电动机的轰鸣声,哗哗的井水流向麦田,村民们会心地笑了。

在郑庵镇大庄村,保电队员郝红亮、李强对全镇17个台区进行了检修,并带上发电车为10多户孤寡老人抗旱浇麦。在张庄镇湛庄村,有2000亩小麦由于地下水位较深,不能及时上水,他们立即拉来汽油发电机,帮助农民抽水抗旱。抗旱保电队员从南到北,忙乎了三天三夜没沾床,对电灌站用电进行报装、架线、验收、通电,对“农田机井通电”示范工程排灌33个台区重点进行检修,先后为官渡镇前黑寨村、大孟镇大孟村等村子更换安装了35台变压器,确保了809眼机井在抗旱浇麦中发挥积极作用。

爱捣鼓的农电工刘发明

本报记者 刘俊礼 通讯员 冯晓东 朱韶瑞

刘振安今年50岁,新密市电业局曲梁尚庄人,因为平时喜欢研究发明专利,特别是在这次抗旱保电活动中,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老百姓办实事,当地老百姓亲切称他为“刘发明”。

今年以来,面对日益严重的旱情,他紧急报名参加抗旱保电服务队,不分昼夜为当地村民服务。接线装表、维修水泵、帮村民浇地,忙得不亦乐乎,对贫困户、五保户实行上门免费服务。在抗旱保电大行动中,他发明的自动伸缩安全脚扣、变压器防烧自动装置、电动机自动防烧保护装置等专利可立了大功,不但为电业局减少了经济损失,更为老百姓浇地提供了便利。

为了让村北二组老百姓浇好地,又能让变压器安全运行,他定时为该台区检测,用温度计测试变压器温度,负荷大就退出一部分负载,保证农民正常浇地。 所抗旱保电优质服务小分队在巡查中看到眼里记在心里:这个电工太负责,回到所里后立即把情况汇报给所长,根据该片服务小分队了解该台区的负荷情况,对村北二组增容了60KVA,变压器从100KVA增加到160KVA,满足抗旱浇麦的需要。

刘振安工作认真负责,只要是电的事,村民一个电话他都会记在心里,立即赶到排忧解难,平时不忙的时候,他常常把一些孤寡老人、残疾人列为特殊服务对象,帮他们修理电器、打扫卫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在当地传为佳话,

截至目前,刘振安已发明30多种产品,其中有5种已申请专利。

穿梭田间解纠纷

通讯员 张智勇 王虎占

连续数月滴雨未下,在抗旱救灾的紧要关头,荥阳各级民调员深入田间地头,积极配合村委,组织协调户与户之间的浇地顺序,引导村民文明用水,合理灌溉,发现纠纷苗头,就地解决,为“抗旱保苗夺丰收”作出了贡献。

在王村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办公室里,“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优秀民调员马红兵已有10多天没有回家了。在这场抗旱斗争中,他作为一名身患残疾的乡级调解员,跑遍了全乡23个行政村,指导、协调村级民调组织走访、排查各种不安定因素,发现苗头及时介入,不使苗头扩大、激化。

在蒋头村走访时,他听说该村村民耿某因盖房超占邻居司某家两厘米地,两家从动口发展到了动手,当地派出所出面也未解决。马红兵了解情况后,找到耿某和司某同他们拉家常,又讲到了古人让地三尺的故事,讲到现在正是抗旱的重要时刻,两家因为这两厘米而大打出手,有可能最后的结果就是房盖不成,地浇不成,还要负相应的法律责任。经过马红兵的真诚劝解,两个邻居又和好如初。

索河办事处槐树洼村的赵老汉在浇地时发现,总是水还没流到自家地里就让别人“截流”了,眼看周边的地都浇了一遍,自家的地还浇不上水,急的老汉直叹气。民调员白志强在下村走访时看到了这一幕,把自己家三百多米的塑料管拉到了赵老汉的地里。看着一条“小白龙”在地里吐出甘泉滋润麦地,赵老汉脸上露出了笑容。

目前,荥阳市各级人民调解员仍坚守在抗旱保苗第一线,先后及时化解浇地纠纷21件,件件得到解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