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志刚 实习生 王译博
正月还未过完,“大众发型创意”店的老板杨春就急着要重新装修门面。“你每个月能挣多少?重新装修最少要花一两万吧。”记者不解地问。
“光门头装修就要一万呢。”杨春笑笑,又充满信心地说起原因:原来,他路对面干休所门口的酒店快要开张了。杨春说那边开张肯定会带来人气,周边会更热闹,这也给他的理发店带来生意。
杨春和他媳妇10年前从东北哈尔滨来郑州,最早在岗坡路开个小理发店。小两口勤快、有手艺,理发店经营得红红火火。后来,想扩大店面,就搬到伊河路与文化宫路附近,这次直接开了两个理发店,他和媳妇一人管一个店,还招了几个帮手。到2007年,听说那里的都市村庄改造快拆迁了,他留下一个,将另一个店搬到颍河路一中家属院一楼。
来郑州这10年,杨春可以说是过上了“小康”生活。买了两套房子,一套出租每月能稳当地收入800元,另一套自己住着。现在每月一个店挣两三千应该没问题,两个店加起来,日子够滋润的。更让杨春乐此不疲的是,挣的钱越来越多了,又有了国家优惠政策,交的钱越来越少了,去年免除了每月200元的个体工商户管理费,仅该项一年就能省下2400元。小生意越干越红火,小日子越过越得劲。杨春高兴地直夸郑州这几年变化大,发展快,自己也搭上了“发展快车”,得了实惠。
像杨春这样的个体户2006年我市只有174972户,截至去年年底发展到237586户,3年内新增了62614户。正是有了信心,有了盼头,很多人纷纷“下海”试水。昨日下午,记者在建设路看到,新改建的沿街门面房十分抢手,高档服装、眼镜、进口食品等专卖店扎堆进驻。
个体户真正迎来了创业的“春天”。为鼓励个体户发展,今年市工商局还制定了“一揽子”计划:简化程序、放宽准入门槛,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便捷高效登记服务。借停止征收“两费”为契机,积极鼓励、扶持个体工商户,让更多的无业人员自主创业,加入到个体户的行列。可以相信,再过几年那些个体都可能成了大老板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