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思)2008年,全市组织部门按照“三化四贴近”原则和“全覆盖、双跃升”目标,突出抓好了十件大事,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抓实抓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指导全市536个单位、1938个党组织、4.4万名党员、2300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了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先后研究制定了10多个文件,成立了10个指导检查组和5个巡视组,确保活动全覆盖。在中央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座谈会上,我市代表河南省作了典型发言,得到中组部领导的充分肯定。
探索建立新的市直、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评价体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全市12个县(市)区和76个市直单位领导班子和县(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集中考核,把全面发展、节能减排、民生保障、资源环境、综合治理、社会进步等指标纳入考核内容,把民意调查结果作为评定领导班子考核等次的重要依据,扩大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测评比例,考核结果在一定范围公示,增强了考核评价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实效性。
实施“干部素质提升万人培训工程”。 2008年,在上海、广州等地举办8期专题领导干部培训班,在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举办4期专题培训班。全市参加三天以上脱产培训的干部累计达46000多人次,其中组织系统直接培训14165人。
圆满完成了副厅级年轻干部公开选拔的组织工作。市委组织部专门举办考前辅导班,邀请有关专家和领导为公选干部作专题辅导。全市共有143名干部参加考试,20名干部顺利通过笔试、面试进入组织考察,8名干部通过省委全委会票决,担任了省直或高校副厅级领导职务。我市参加考试人数、进入面试人数、进入组织考察人数、最终录用人数在全省18个省辖市中均居第一位。另有2名同志也通过公选的方式担任广东省副厅级领导职务。
不断加大干部监督工作力度。对4名新任党政正职领导干部进行民主测评、对64名乡(科)级党政正职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对47名市管“一把手”进行了离任审计,对19名市直机关正职领导干部进行了任中审计。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县(市)区委书记离任检查。
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实施基层党建项目化管理,开展“五个一百”先进基层党组织评选、“五个十”标杆基层党组织选树活动。研究出台了《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办法》,指导县(市)区选聘大学生村干部2300名,全市覆盖面达到96%。总结推广中牟白沙“家庭联户代表制”经验模式。在全市第六届村委会换届和村党组织换届工作中,推行了“三推一选”,试行“公推直选”,扩大了基层党内民主。全面推广“红色家园”规范化建设,全市建立高标准“红色家园”56个。
积极开展抗震救灾和“五小”门店整治。四川“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市25.8万名党员共交纳“特殊党费”6600余万元。2008年8月至10月,根据市委要求,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成立了郑州市“五小”门店集中整治活动指挥部,对全市建成区内2万多家“五小”门店(涉及从业人员10万余名)进行了集中整治,促进了全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以“五抓一创”为载体全面提高远程教育工作水平,逐步形成了具有郑州特色的“四色远教”(红色远教强党建,绿色远教促发展,彩色远教扮生活,蓝色远教构和谐) 格局。我市拍摄制作的电视电影《杨树沟》在“全国第十届党员教育电视片红星奖观摩评比”中获得一等奖。
大力推进人才工作。引进10名紧缺专业博士。在部分驻郑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县(市)区建立了18家院士工作站,柔性引进43名院士。完成第九批150名郑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和首批30名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评选工作。
着力抓好组织部门自身建设。以“四抓两争创”为载体,深化“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采取“两推荐一票决”等办法,对部机关中层正副职进行竞岗交流。围绕影响组织工作科学发展的14个重点课题,领导带头领题,县(市)区委组织部和部机关相关处室分工联动,开展组织系统“问计基层、破解难题”大调研活动。 研究出台了《市委组织部督察考评工作试行办法》等8项规范化管理制度,提升了组织部门规范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