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史海拾珠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危险的美感
烟火人生
拿错的背包
胡兰成
唐朝作家富豪榜
杨国忠“妙法”选官
袁克文卖字
信封贴在邮票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烟火人生

人生也许就这样淡,到最后,落实到一粥一饭间,如此踏实妥帖,丝丝入扣。那所谓的山高水远,其实与自己的生活,差了很多。

唐流苏

朋友刚从欧洲回来,以为她会一脸幸福地讲述欧洲历史,她却痛苦地说不知道什么是饱,就知道天天饿,也不知道欧洲人民是如何生活了这几百年的?简直生不如死!

也有朋友在澳大利亚生活数年,回来的惟一原因就是吃得不习惯,再住下去就会精神崩溃,也是因为吃才回来。一日三餐,的确离不开吃,哪有比中国人更会吃的民族?一个鱼香肉丝,要15种调料,一个大厨一个味道。仅仅因为油温不一样,炒出的菜就差之千里,更不用说那些宫廷菜江湖菜。

在北京认识一个外国朋友,到后来放弃自己在国内培养好的味蕾,执意要娶中国媳妇,并且定居四合院,吃卤煮火烧,围着炭火的火锅吃涮肉,一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他每次见我们都用不流利的中文说:中国人真是会生活,过着童话一样的日子。

于是中国餐馆开到世界各地,哪里有中国人,哪里就有中国餐馆。才不和外国人一样,不动烟火,几片粗面包,加点沙拉和黄油就是一顿饭,想想会郁闷得发疯。做了中国人之后,再去做外国人,只在味蕾这一点上,就有无限的思乡情结。

小时候培养的味蕾几乎跟定人的一生,到死也怀念母亲做的那碗热汤面,细碎的绿色小花飘上来,有香油点点滴滴,西红柿三四片,鸡蛋乖巧听话地窝在里面。那面,是前夜和好的面,已经筋道十足,被母亲用面杖一下下地拉长,以后漂洋过海多年,再也没有吃到过。

我小时候,有一家人做臭豆腐,祖上流传二百年了。他卖臭豆腐走后,满街的臭,可是真是好吃,连“六必居”都赶不上它的臭。臭里的香气仿佛有神,我再也没有吃过那么臭那么香的臭豆腐——也就是中国人,能把香和臭统一得这样体无完肤,一边臭着,不能掩蔽的臭,一边香着,香得绕梁三日。

臭豆腐在中国餐饮文化中和谐统一得让人佩服,似一对吵吵闹闹的小夫妻,离不开,可又彼此吵斗着,既甜蜜又苦涩,斗了一辈子,一回头,已经老了,老了,仍然吵——我的爷爷奶奶已经九十有三,还吵着要离婚。我听着要笑,想起那块历久弥香的臭豆腐,只觉得生活这样充满了味道,真实的生活一定是又香又臭的。

一离婚的朋友,忽然有一日醉了,扑到桌上哭,却说了一句温暖的话:我忘不了她的烧茄子啊,以后再也没有吃过好吃的烧茄子……话虽然俗,可是如此真,他习惯了她培养起来的味蕾和菜的味道。烧茄子?他一定爱吃,然后她一次次做,最初的那次,不是咸了就是淡了,或者糖放多了。烧茄子要烧好其实是难的,用油过茄子的时候,油不能太热,炸好的茄子要软而嫩,糖不能放多,多了就腻,少了就没味。多像婚姻,要得太多总会是贪婪,可是,糖太少了,一定是没味的。

吃出来的感情也有很多。有一朋友,平常最好吃,她在别的男子面前是太馋的女子,但在他那里,落得个懂得生活。后来她用自己的舌头赚钱,去各大酒楼品菜,当然也收获了爱情,但最寻常的爱情和吃法是一粥一饭之间。她亲自煮了一锅粥,佐以自己做的小咸菜,泡好的小辣椒,微辣,听话而俏皮地躺在盘子里。这样生动,其实最寻常的日子哪里是那些大餐,最草根最家常的食物能养人一辈子。也许,他到死怀念的只是一碗黏米粥,粥里有百合,有鲜艳的红枣,还有她站在旁边,小心地看着锅,别让热气扑出来。

是吗?是吗?他记得的所有,居然是这一碗家常的小米粥?

人生也许就这样淡,到最后,落实到一粥一饭间,如此踏实妥帖,丝丝入扣。那所谓的山高水远,其实与自己的生活,差了很多。

摘自《时文博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