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外籍志愿者
郑州添新绿
私人银行将何去何从?
迎三八 送岗位
鲁山大佛景区
二期工程开工
去年参保人数
全市逾40万人
我省公布今年首批
重点建设项目名单
彻底排查隐患
确保安全生产
群英荟萃征规划
科学设计建绿博
中小企业如何“御寒过冬”?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我市相关部门近日完成调研——
中小企业如何“御寒过冬”?
企业遭遇市场资金寒流采取措施助企业取暖过冬加快培育民营企业小巨人

本报记者 陈 锋 实习生 吴柏达 符永超

自然节气的春天已经来临,经济生态的冬天却远没有走到尽头。这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寒冬,对我市中小企业的冲击和影响究竟有多大?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举措?日前,市中小企业局对我市和沿海中小企业现状及对策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

“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出口疲软和内需不足将会持续较长时间,我们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在经济低谷中顽强地生存,进而得到发展。”谈起组织这次调研的初衷,市中小企业局负责人的语气显得有些急切。

非公经济放慢前行脚步

来自市中小企业局的统计数字显示,2008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共完成增加值1874亿元,同比增长22%,增速比上年下降了9个百分点。全市中小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3359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26个百分点,利润增速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增速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

不仅主要指标增速明显下滑,我市非公经济受“寒冬”影响的行业和企业也越来越宽。目前,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范围已从沿海向内地延伸,从外向型企业向所有企业延伸,且正在逐步升级。我市受到影响的行业主要为煤电铝、耐材、汽车、食品、纺织服装、装备制造、房地产等。导致中小企业亏损、半停产、停产和倒闭的不断增多。截至2008年年底,全市6万家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中,已倒闭企业400多家,停产企业1200多家,半停产企业近3000家,出现亏损的企业约占总数的10%,且覆盖面正逐步加大。

企业遭遇市场资金寒流

调查发现,这次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催生出资金紧张、市场震荡等强劲寒流,让不少中小企业难以招架。

资金更趋紧张,融资更加困难。调查的150多家企业中,有80%是因资金问题发展受到困扰。亏损、半停产、停产和倒闭企业中,有80%是因筹集不到流动资金而陷入困境的。

市场起伏震荡,企业难以适应。2008年9月份以来,国内市场变化陡然,部分原材料价格暴跌,市场需求急剧下降,部分企业库存明显增多,较8月份之前的“高进不能高出”相比,出现了“低进更要低出”的现象。电解铝价格由高时的2.3万元下降到1.26万元,氧化铝价格由3800元降为2200元。市场变化之快,产成品降价幅度之大,远远超出企业的预期。

采取措施助企业取暖过冬

针对当前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市中小企业局局长杨虎臣告诉记者,2008年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市已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小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我市已下拨800万元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无偿资助47个企业的项目发展;召开4次银企洽谈会,开展银行走进园区、银企手拉手等活动,向13家银行推荐150个贷款项目,其中70家企业与银行签订了12.36亿元的意向协议和贷款合同,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资金紧张。

“要对今后一个时期中小企业的发展进行重新定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力求全市中小企业平稳‘过冬’,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新的发展”, 针对下一步工作,杨虎臣告诉记者,我市正在研究出台一些鼓励支持政策,市中小企业局也将联合金融部门在今年上半年开展3次银企洽谈会,搭建银企交流平台,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

建议尽快出台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尽快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增加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额度,建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发展基金,为中小企业成长壮大输送充足血液。

利用经济危机中企业休养生息的机遇,大力推进民营经济人才战略,尽快成立民营企业人才培训服务中心,建立人才培养和吸引平台,加强人才储备,为当前和今后的发展奠定智力基础。

要抓住当前沿海省、市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的机遇,加快中小企业总部园区建设步伐,明确功能定位和分类指导,搞好资源整合,突出集群特色,打造园区品牌。

加快培育民营企业小巨人

要依据“抓龙头、扶骨干、促群体”的思路,按照扶优扶强、效益优先的原则,实施“三百工程”,重点培育支持 “百家重点民营企业”、“百家成长型民营企业”、“50家重点科技民营企业”、“50家诚信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也要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加快技术进步、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引进高端人才,真正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眼下,低人工成本、低环境成本、低资源成本的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这就要求民营经济要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优势行业,引导各类中小企业不断加大体制、机制、技术和管理创新力度,大力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附加值高的产业,不断优化工业增量结构,向规模化、集群化、专业化发展。

国外和沿海外向型企业的倒闭,引发了这些地区人才外流、设备淘汰、技术转让的潮流。有关人士建议,我们要抓住这一时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引进一批创新型、科技型、节能型企业落户郑州,为全市民营经济调结构、保增长、促转型增添新的生力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